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以青海互助县为例,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以期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实现两者更好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旅游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及其内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旅游发展中负外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季节性集中的大量游客导致的环境成本;二是旅游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的破坏引起的社会成本;三是旅游对西藏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文章认为促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少西藏旅游外部效应的对策包括政府运用税收、补贴、押金、保证金等经济手段实现旅游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合理界定旅游资源产权,防止"公地悲剧"发生;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实行民族文化"前台、帷幕、后台"开发与保护模式;对旅游项目进行综合成本—收益分析,追求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屈小爽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10,(36):378-379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的紧密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实际,从两大产业互动的模式、发展战略、互动途径三个方面,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三五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的灵魂.本文论述了湖南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以及同时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湖南民族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湖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及其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均衡关系,探讨了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产生的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落旅游产生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比较薄弱的民族地区,其发展往往得益于社区精英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北川青片乡羌族村落旅游发展表明,精英脱离有着内在的机制,它导致了民族村落旅游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流失以及旅游发展控制权的丧失。精英脱离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村落旅游发展所形成的个体贫富差距、社会信任度下降、民族文化的独立商业化和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为此,应从实施民族村落旅游小规模的发展、建立民族村落旅游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生产的融合、完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四个方面来走出精英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0.
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之中,形成高效、有序、双赢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文化的融合,达到最佳旅游效果,必须从制定区域化开发策略、建立体育旅游中介、培养复合型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注意两者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蓬勃发展,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文章以白庙村为例,分析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提出在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理念指导下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作为当今的“无烟工业”,在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山区县,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风俗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民俗旅游”的兴起,金秀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经济总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何使金秀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定的生存环境使珞巴族逐渐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化。自然简朴的物质体现和神秘丰富的精神内涵构建了珞巴文化的完整式样,其特点具有明显的非物质文化性质,其发展也受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在旅游开发背景中的琼林村,珞巴传统文化的现状遭遇保护、传承与利用的诸多问题,在我国少小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契机。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微"力量,优化服务模式、提升个性化服务内涵的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微"服务建设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可利用价值,为金沙滩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出“旅游”一词在中国古代就有超功利的适意而行的特点,具有典型的道家思想的意味。论述道家“逍遥游”的自我超越思想,性命兼修的旅游追求等揭示了旅游的本质;道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道家思想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推动旅游文化的建设以及现代旅游观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关系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都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明英宗正统至天顺年间是贵州地区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十分频繁的一段时期。文章以明朝郭子章所著《黔记》为窗口研究这一时期贵州地区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而为当前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