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人格要通过教育而形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便是学生时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科学的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立足于中学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两大阵地,面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我们要以这两大阵地为核心,积极改进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中学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易俐华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29-131
理想的人格要通过教育而形成,人格塑赖于科学的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立足于中学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两大阵地,面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我们要以这两大阵地为核心,积极改进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中学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必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调整和完善道德教育标准,形成多元的道德体系。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受教育的道德人格为目的,注重道德教育实践以形成个体道德的自律。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培育"爱心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出发,结合时代要求,阐述了如何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来培育和实践“爱心文化“,并从浙江万里学院倡导的绿色万里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创造性的开展以爱心文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了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孙大志 《科技咨询导报》2011,(5):152-152,1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背景下形成怎样的道德人格,它既是确立健康人性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化、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耻感文化,对于重塑青年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指出社会转型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强调从道德准则 意识、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道德实践精神四方面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人格、 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的四有新人,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儿童道德教育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儿童品德的活动过程,它致力于对儿童品德及人格素质的培养。家庭场域在儿童由自然人转变为道德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孝亲教育、礼让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是我国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品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理论的流派中,具有影响力的有体谅关心、价值澄清、认知发展、完整人格、逻辑推理等流派;纵观各流派发展出现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以人为本、隐性德育、注重道德价值取向体验、道德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各派道德教育理论日趋融合等六个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要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必须克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起点过高、层次不分明、内容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大力加强基础文明道德教育;必须克服“重规范,轻人格”的教育倾向,加强道德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必须重示范教育,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曾凡敏 《科技信息》2009,(20):I0025-I002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两者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有健康的道德教育才有健康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道德教育观与正确道德教育实施方式可以极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滋生学生美德最肥沃的土壤。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传统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忽视学生发展性需要的满足的教育,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够的教育。由道德教育带来的道德焦虑与道德冲突,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塑造,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传统道德教育的低效,主要是因为其脱离了道德主体、远离了现实生活、背离了义利关系,违背了道德为人而存在的本质,过于意识形态化.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有赖于道德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建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学生主体,直面真实生活,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对学生主体的指引和感召.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重要手段,但在组织和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必须重视道德教育与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互动关系,道德教育能够适应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是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靳翠梅 《科技信息》2007,(25):164-164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必须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建立新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文明的道德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这几种途径和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造成这种道德教育低效的最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无根性,拯救无根性德育的得力之举是建立道德信仰。高校应从激发学生道德直觉和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出发,建立学生主体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分析,撷取有益的成分,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如转变灌输模式为引导模式;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开展咨询式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