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被誉为文言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作为一部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小说,《聊斋志异》尽管多记花妖狐媚之事,但实际上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情怀。憎赌情怀即是其中之一,《聊斋志异》中对赌徒的描写可谓极尽批判揶揄之能事。蒲松龄对饮酒和赌博这两种为世俗所厌恶的恶习的不同态度,更凸显其憎赌情怀。蒲松龄憎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赌博本身的巨大危害,又有时代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一位擅于描写花妖狐魅的作家,也是一位对中国人的人性洞察秋毫的心理学大师.在《聊斋志异》中他运用了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择心理,从而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周思亮 《科技信息》2012,(4):205-207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研究者甚众,耳熟能详的就有聂绀弩先生、马振方先生、马瑞芳先生等人。不仅如此,研究《聊斋志异》的角度也很多样,举凡语言特色、艺术形式、人物形象等方面佳作都层出不穷。而本文想在参考名家复仇主题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复仇故事的分类、特点以及蒲松龄生平的思想经历这三个部分来对《聊斋志异》的复仇故事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之一,它具有浓郁的文人情味,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轻松愉悦,令人解颐;机智俏皮,亦谐亦雅;外谐内庄,深刻含蓄.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反映了作者蒲松龄对科举制度弊端的反思和爱恨交织的心理,表明蒲松龄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对艺术创作的精微的追索,是我国艺术家古来的优秀传统.“推敲”一词的据典,可以溯源出唐时大诗家韩愈和苦吟诗人贾岛间的一段佳话,并熔就出“乌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绝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中,对人物对话的反复锤炼,亦可谓对艺术创作求其精微的典范.现存的半部《聊斋志异》手稿,是蒲松龄的最后定稿,从这定稿不难看出,他对其中部分作品的段落,字句的修改,甚至对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涉及科举制度的篇章将近百篇,占总篇数的近五分之一。这些篇章中的主人公大多出身寒门,很多文名出众之人都屡败于科场。在蒲松龄的笔下,科举成败有诸多影响因素,然不管如何都不由自己。蒲松龄将自己的科举遭遇融入笔下,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以写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著称,奇思幻想的情节、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美学理想,使得《聊斋志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鲁迅称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但是《聊斋志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它把人物故事、环境都升华到一种诗歌般的意境,令小说变得丰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10.
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极具分量,“变形复仇”是其中的独特分支。蒲松龄通过将复仇主体变换形态,从传统的人类复仇,转化为鬼、狐、虎等其他异类形象。复仇力度之强、复仇方式之奇,使其区别于同类作品。通过对“变形复仇”故事类型、故事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更深层次挖掘了蒲松龄的创作主旨,表现了复仇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准确把握其中的文化心理是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其中《阿宝》篇的故事情节建构进行民族文化心理分析可知:孙子楚"切指"反映的是从众与取悦的心理追求;"离魂"是痴情与幻化的心理升华;"附魂"是定情与示爱的心理延伸;"还魂得功名"是名士与团圆的心理泛滥。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在叙事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传统叙事文学通俗易懂的特点,又摈弃了口语中粗俗的成分,融俗入雅,又融雅入俗,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明显的典雅和文人化特色,创造了一种熔经铸史、花娇月媚而又含英咀华、生动活泼的叙述语言。同时小说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显示出幽默、讽刺和诙谐美,所有这些都与作者的身份、经历和创作历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他的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的推重。《聊斋志异》以孝开宗明义,对孝道进行了反复弘扬,甚至通过描写因果报应来宣扬孝道。为了弘孝他还总结了十二种行孝的方式。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大力宣扬孝道,其原因有二:第一,蒲松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二,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本人就是个行孝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痴于情,是《聊斋志异》爱情世界中的第二境界,它炽诚感人,动及心魄。负情,是蒲松龄笔下爱情世界里最为深沉厚重的一个境界,于世人,犹觉愤然可悲,入鬼域,则更感其凄然可惨。揶揄有欲无情的衣冠禽兽,是蒲松龄所描绘的混混沌沌婚恋世界的又一领域。《聊斋》之为孤愤之书,具有着穿透时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明代中叶,泰州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所谓“童心”,即“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就是真心,是清洗了封建伦常教条束缚和蒙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它不是一般所谓的真情实感、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情实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说》)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提倡的审美理想就是纯朴天真的人性,就是真.在文艺批评方面,蒲松龄在《〈宋七律诗选〉跋》中说:“宋人之什,率近子俚;而择其佳句,则秀丽中自饶天真.唐贤所不能道也……吾子宋集中选唐人,则唐人逊我真也,敢云以门户自立哉!”真,是他门户自立的批评标准.屈原和李贽,是蒲松龄非常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孝悌,这和国人重视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蒲松龄对孝悌尤为重视,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展现了他对悌道的推重与弘扬。为了教育世人重视悌道、弘扬悌道,蒲松龄塑造了多种行悌的人物,对于悌与不悌的因果报应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其重视悌道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历史上儒家对孝悌的重视,有清一代特别是顺治、康熙二位帝王对孝悌的大力提倡,以及现实中蒲松龄本人的孝悌情结。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娇娜》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两性之间的理想模式,即“第四种关系”。孔生与娇娜之间的情愫处于爱恋与友谊的边缘,灵与肉的临界,但却比前三种关系来得更加紧密和深刻,甚至超越了时空和生死,结为知契的“腻友”,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永恒性。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第四种关系”,把握作者蒲松龄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解读《聊斋志异》中四篇写花精的小说,体会蒲松龄围绕所写的花的品格、蕴化出各篇人物性格、情调甚至语言和结构手法的精彩和妙处,就能更深刻、准确地把握其寄托和寓意。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中体现了蒲松龄的儒家夫妻伦理观念,夫妻和睦和夫妻失睦的伦理行为模式都在作品中有生动的表现,本文对这些情节中所体现的伦理观念进行了剖析,并且对另外的一些封建落后的夫妻伦理观念进行了辩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