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激励作用机理方面集中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如何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具体研究了不同互依性下最优激励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当团队中科研人员仅存在产出互依性时,最优的激励机制为提供正向的个人激励和负向的团队激励;当团队成员存在知识互依性时,最优的团队激励应是正向的;团队激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是受个人激励调节的,团队奖励(或惩罚)首先会激励科研人员相互之间合作,而个人激励则会驱使科研人员利用好共享者所共享的知识;团队中科研人员的工作冲突水平对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可能呈负向影响或是呈U型影响,这取决于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知识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医生团队模式是在线健康咨询平台的一个新兴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全面的咨询服务,对于合理匹配医生患者并促进分级诊疗有重要作用.运用团队绩效研究中的理论模型"投入-过程-输出"(Input-Process-Output,IPO)研究了虚拟医生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多样性、任务依赖性如何影响团队绩效,并检验了...  相似文献   

3.
林学达 《系统科学学报》2005,13(3):66-68,73
从知识动力学的角度,对组织中的知识屏蔽和知识延迟现象进行了复杂性分析。该理论框架对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 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去的研究表明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行为模式之间存在互动作用.但是,许多研究只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网络组织中的知识转移过程,而对知识转移过程中网络组织呈现的宏观动力学行为特征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相对细致的考察.利用虚拟实验,在规则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管理的自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仔细考察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条件、诱因、动力、前途等要素 ,发现了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自组织特征 ,并据此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运用系统科学的自组织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组织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释放者与吸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根据知识的吸收能力提出了网络组织中成员的知识释放能力的概念,分析了网络组织中成员的知识释放能力的差异性,进而分别从随机性和确定性释放能力两个角度,利用仿真分析,探讨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网络组织结构的动力学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代理商广告合作的博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樑  余雁 《系统管理学报》2004,13(6):490-494
供应链中为了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往往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有一个对制造商与代理商都适宜的广告宣传计划。而在以往的文献中,研究的重点往往基于这样一种关系,制造商处于主导地位,代理商处于从属地位。随着市场的发展,制造商与代理商在广告宣传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代理商可能已经等于甚至超越了制造商在广告宣传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分别以制造商和代理商为主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演化到一般组织知识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般系统演化的角度 ,根据软动力系统中的知识序原理讨论和分析了与一般组织整体行为相对应的知识信息状态演化规律 ,并对知识管理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复杂相关性给出了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概念聚类的知识地图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组织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问题,运用知识地图作为工具来促进知识共享,建立了以知识空间三元组(知识、属性、关系)为背景的知识地图模型,并设计了一种知识地图的概念聚类算法.在概念聚类构造的知识地图中,知识按其属性自动聚类成知识节点,它描述了知识及共属性和关系,并将知识节点以偏序关系排列起来.将它作为组织知识共享的工具,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查找,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最后通过一个案例给出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产品开发过程链建模有利于产品创新知识的搜寻。提出基于广义知识管理的产品创新开发过程链。研究支持产品创新开发的过程链模型及其知识建模方法。过程链模型包括产品描述模型、开发资源模型和开发过程模型。构建产品创新开发过程链的广义知识模型,并采用KBE/Intent语言进行建模。给出断路器机构系统创新开发过程链知识建模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产品开发过程链知识建模能有效地集成企业已有的知识资源,实现产品创新开发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要求开发团队组织模式与所开发的产品相适应。提出了3种典型的产品开发团队组织模式,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以产品特征因素作为输入,经训练后形成决策器,团队组织模式按照决策结果自适应地进行调整。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包含了污染排放及治理、水资源使用等数据的昆明市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表 ,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可用来仿真滇池流域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发展规律 ,结合经济、环境、资源管理者的经验 ,通过反复模拟寻求合理的发展及污染治理水平 .所得结论有助于制订“十五”期间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与工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故支持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论述了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重要性后,探讨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过程。讨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四类实现技术和工具、研究的难点和工具软件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探索式创新对制造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知识基础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并分析协作研发广度和深度的调节作用.利用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123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和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均与制造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  相似文献   

15.
动力学系统数值仿真并行算法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德贵 《系统仿真学报》1999,11(5):335-336,345
本文主要综述动力学系统仿真的非刚性、刚性系统和微分代数系统并行数值方法的一些最近发展。  相似文献   

16.
R&D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 R& D知识溢出效应 ,讨论了知识创新与模仿的旋进机制 ,指出要利用知识溢出效应 ,推动技术进步 ;要对知识的研究与开发给予政策优惠等 .最后 ,提出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实现经济帕累托最优 .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炉专家系统中知识表达的特点,探讨了高炉异常炉况判定中最常出现的规则出错类型,给出了具体的知识求精策略并实现了相应的算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库校验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并行工程知识管理中底层领域知识的分析和验证问题 .将 Petri网技术应用于领域知识库的建模和分析 ,基于高级网系统给出了知识库各种异常现象 (包括 :规则冗余、规则冲突、循环规则等 )检测的建模技术和验证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知识网络演化模型的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类基于知识相关度的局部偏好连接机制和偏好删除机制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数值模拟了知识网络累积度分布,累积度分布一开始近似服从无标度分布,而后出现一指数截断。最后比较了在一些不同连接与删除机制下生成的一些知识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知识的局部偏好连接机制和基于度的偏好删除机制比随机局部偏好连接机制和随机偏好删除机制更易于引起网络异质性及提高网络的绩效,而这些指标是有利于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step-by-step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for knowledge process analysis (KPA). We intend to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the analysis of own research projects in an exploratory way and elaborate it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case studi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methodology consisting of knowledge process modeling, primitives synthesis, and reflective verification. We describe details of the methodology and present the results of case studies: a novel methodology, a practical work guide, and a tool for KPA; insights for improving future research projects and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xisting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