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翻钢机在翻转过程中悬梁臂与钢爪的应力场以及翻钢机的结构优化,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翻钢机悬臂梁及钢爪的三维模型。在结构分析中,模拟出翻钢机翻转过程中从0°到85°翻钢机梁与钢爪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悬梁臂与钢爪的连接处所受应力最大,在0°时翻钢机悬臂梁及钢爪连接处所受最大应力为229 MPa,85°时为1.86 MPa,均满足弹性要求;优化了翻钢机模型,悬臂梁与钢爪连接处的直角用倒角代替,梁下方用具有斜度的面代替直面,减少用料,优化后的模型依然满足弹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晓林  陈光福 《科技信息》2013,(21):119-119,121
本文结合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的润滑机理和四钢700HC轧机轧辊轴承工作特点及润滑要求,就如何合理选择使用润滑脂,优化轧辊轴承润滑,降低轧辊轴承消耗,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其他轧机轧辊轴承的润滑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电机轴承寿命主要受润滑脂寿命、工作转速与极限转速比的影响,而温度对润滑脂寿命的影响比较显著。为了延长电机轴承寿命及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应正确使用设备和采用合理的油脂及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在摩擦学和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滚子轴承内部温度分布的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以风机轴承、转子、轴承座为一体的系统建立了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对5种不同润滑脂容积比状态的模型进行了轴承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境温度、运行负荷和润滑脂容量变化时滚动轴承内部温度的特征,并应用于现场223型滚子轴承的温度诊断技术中.  相似文献   

5.
牛永杰  李国祥 《科技信息》2011,(23):I0137-I0137,I0113
电动机正确使用轴承,我们要注意选对轴承的选用,选择合格的润滑脂;安装轴承方法要得当;我们还要认识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的各类故障,运转中巡检轴承方法。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方法,电动机轴承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6.
铝电解槽阳极中,磷生铁和钢爪起到热、电和结构连接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磷生铁和钢爪的尺寸对阳极物理场的影响.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热-电-应力耦合模型.考察了不同的钢爪直径和磷生铁厚度对阳极的热-电-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爪直径不变时,随着磷生铁厚度从12.5mm增加到32.5mm,阳极温度场和应力的变化可以忽略,而阳极电压降降低了17.7mV.在磷生铁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当钢爪直径从135mm增加到175mm时,阳极钢爪、炭块和磷生铁的温度最高可以降低50℃,阳极电压降降低了26.4mV,而阳极炭块的受力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1.引言轴承的润滑有润滑脂润滑(脂润滑)、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等,一般转速较低或工作负荷较轻或运转条件较好的轴承多采用脂润滑。轴承的可靠运转除轴承的类型、本身的质量、轴承周围的结构、外圈与端盖轴承室的配合、内圈与转轴的配合以及润滑脂的品质等外,维持轴承滚动元件不间断的良好润滑是轴承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2.轴承润滑情况剖析及课题的提出一般情况下电机装配时,2极电机轴承填抹润滑脂的数量是轴承内腔的一半左右,4极及以上为2/3左右。当电机起动运转几分钟之  相似文献   

8.
轴承钢马氏体等温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 GCr15轴承铜在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以下不同温度进行等温时,淬火钢的相变过程、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GCr15轴承铜在 Ms 温度以下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后淬火铜的组成相是:变温马氏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和未溶碳化物。未观察到等温马氏体组织。未溶碳化物的量不变,变温马氏体的体积比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体积比则随等温温度的降低或等温时间的缩短而减少。等温后冷却时形成的变温马氏体的板条尺寸减小并细化了马氏体的领域。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普通淬火钢相比,经220℃马氏体等温淬火钢的强度提高一倍,冲击值提高近五倍,达到强韧性的最佳配合。此外,220℃马氏体等温淬火钢的接触疲劳寿命亦比普通淬火、回火钢有提高。对于力学性能的改善,从显微组织因素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角接触球轴承在工作中由于内部各零部件及润滑脂的相互摩擦,导致温度上升,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针对此问题,以H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滚珠自旋的影响,建立一种适用于高转速脂润滑条件的生热模型及传热模型,得到不同转速下轴承外圈的温升情况;试验测试了不同转速下轴承的外圈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转速下滚珠自旋摩擦生热量不可忽略,采用此模型比整体法模型计算得到的外圈温度更接近试验温度,且与试验测试温度的误差在9%以内,从而验证了该理论模型预测轴承外圈温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制备的铌钒微合金化C-Mn-Si系热轧TRIP钢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并分析了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能.奥氏体轧制过程中的热变形及随后的冷却工艺对最终各相组织的形貌、大小和分布都有直接影响,并决定TRIP钢最终的力学性能.对TRIP钢卷取温度的模拟结果显示,与450和350℃模拟卷取温度相比,400℃模拟卷取温度能使该钢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台自己设计制造的全自动轴承注脂机,叙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及动作过程,阐明了如何掌握润滑脂的流动特性,克服润滑脂在管道中流的“爬行”,准确控制轴注脂量。  相似文献   

12.
角接触球轴承热特性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并控制轴承运转过程中热态特性对进给系统精度的影响,基于球轴承拟静力学和摩擦生热理论,计算了包括自旋摩擦力矩在内的摩擦生热,分析了热传递方式,并建立了热传递模型和一种考虑接触热阻的球轴承组件有限元热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轴承组件稳态温度场,搭建试验台测试了不同转速和载荷下轴承的稳态温度分布及轴向热位移。结果表明:转速和轴向载荷对轴承温升及轴向热位移影响较大,其中温升在10℃以内时,轴向热位移与温度线性关系明显;在温度场中,滚珠温度最高,内圈温度次之,外圈温度最低;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在7%以内,可有效预测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温度场及轴向热位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润滑脂有效寿命实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轴承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回火工艺参数对DP600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回火实验模拟热轧双相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卷取后的冷却过程, 分析回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对 0.09C-0.1Si-1.3Mn-0.5Cr-0.05P热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主要是碳原子通过扩散影响铁素体与马氏体中的微结构,从而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200 ℃回火后双相钢基本保持原有的组织与性能,230℃以上随回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分解逐渐明显,铁素体中碳原子钉扎可动位错造成屈服现象的发生;在230~250℃温度范围回火时,保温时间的延长较温升对回火程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ML532A变速器在装配线出厂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分离轴承卡滞故障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了分离轴承弹簧卡爪与分离拨叉配合孔干涉导致分离轴承在分离过程中的卡滞问题,从而提高了分离轴承的分离平顺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Omnicoat作为牺牲层,经过两步光刻和湿法释放成功制备了全SU8结构的微悬臂梁,释放的成功率超过95%.针对SU8热膨胀系数大的缺点,对SU8微悬臂梁进行不同温度退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系统对SU8微悬臂梁的弹性系数进行精确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提高,SU8微悬臂梁弹性系数增大,对于250μm长3.5μm厚的悬臂梁,95℃退火后,其弹性系数为0.525 N·m-1;200℃退火后,其弹性系数增大到0.745 N·m-1.所制备的微悬臂梁被成功用于表征SU8与玻璃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G leeble 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对40CrN iMo钢进行双道次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变形温度分别为710℃、760℃、950℃,变形速率为0.5~30 s-1,变形量为0.05~0.4,道次间停留时间为1~100 s。分析了钢热变形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钢在950℃温度变形过程中发生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在760℃温度变形过程中,应变奥氏体诱发铁素体析出,而在710℃温度变形过程中,应变奥氏体加速了铁素体析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CrMo钢制的三牙轮钻头牙爪的服役条件和主要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牙爪跑道过早发生块状剥落是由于渗碳层的多次冲击接触疲劳抗力不足引起的。采用高温淬火、回火来调整碳化物形态和低温短时加热淬火,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和滚压强化等措施后。钻头台架试验寿命比原工艺钻头提高了3.5倍,并超过了美国同类型钻头台架试验寿命。油田试验结果,使用寿命与美国同类型钻头相当。文中还对美国钻头用钢、热处理后组织特点、机械性能、钻头台架等作了对比分析和试验,为合理选择象钻头牙爪这样一类承受多冲接触疲劳的零件的用钢及制订热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聚脲润滑脂中脲分子间是以氢键相连接的,这些分子在高温条件下慢慢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变成长链,随着温度的升高,链越变越长,并且分子在通过氢键连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键的翻转,造成扭曲,形成空间螺旋管状结构同时,长链与长链之间也通过氢键交联,从而形成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最后当达到一定温度,空间网络状结构基本形成时,基础油会慢慢被吸入脲分子围成的空心管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膨化,空心管就变成了实心管,此时聚脲润滑脂的胶体结构达到稳定状态,所以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一系列优良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阐述了聚脲润滑脂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牙轮钻头工作时,轴承产生大量摩擦热使轴承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润滑脂变质、密封系统及轴承失效。目前使用的牙轮钻头,轴承中的摩擦热是通过钻头体或牙轮的金属材料向外传给井中的循环冷却泥浆,但这种方式散热效果差,经常由于轴承过热而导致轴承损坏。本文主要论述,用热管从钻头轴承中导热的钻头设计以及热管在钻头轴承中工作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热管作为从轴承中导热装置比传统的导热方法更为有效,制造带热管的牙轮钻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