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特发性二尖瓣脱垂(Idiopthic Mitral pralapse),是指原因不明的二尖瓣叶在心脏收缩晚期或全收缩期脱垂入左心房引起的临床后果,可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自从60年代南非学者Barlow等发现以来,随着医疗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IMVP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发生率为4—  相似文献   

2.
叶佩秀 《甘肃科技》2022,(5):121-123
研究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探讨分析超声诊断对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诊断价值。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甘肃省靖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和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查),观察两组诊断符合率和瓣膜病变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研究中患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存在一定狭窄或关闭不全情况,二尖瓣病变类型为粘连型、钙化型和混合型,研究组诊断出13例二尖瓣钙化,7例二尖瓣粘连,9例混合型,对照组诊断出10例二尖瓣钙化,5例二尖瓣粘连,7例混合型,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6.67%,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3.33%,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可对患者心脏进行全面整体评估,了解有无狭窄或关闭不全病变,便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改进,进而有效改善预后,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患儿,男,13岁.因心悸、胸闷半年,加重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差,心界向左扩大,心率整齐,心前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临床诊断:心脏杂音待诊.超声心动图所见:右心扩大,左房室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4.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第一心音信号时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瓣膜原理,第一心音(S1)是在心脏收缩期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引起的振动产生的,含有多个频率分量.对第一心音信号的分析研究,在临床上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一种全新的时频分析方法:Hilbert-Huang变换(HHT),对30例心音数据进行心音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HT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心音信号;S1含有二尖瓣M1及三尖瓣T1两个主要成份;异常S1的M1和T1的频率比正常S1有升高.  相似文献   

5.
缩窄性心包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而不典型,临床医师对其特点认识不足,有时不易察觉而造成诊断延误或漏诊。作者现分析近几年遇到的9例病例,其中5例经心脏CT检查确诊,重点探讨CT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中男3例,女6例,年龄27~69岁,平均50岁。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紫绀、腹胀和双下肢水肿。体查:颈静脉怒张8例,心音低钝4例,均无明显心脏杂音,心包叩击音、奇脉及Kussmaul征各2例,腹水和下肢水肿4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脏肿大(右肋缘下2.0~8.0cm)。1.2 心脏CT 心脏X线及B超共9例,其中X…  相似文献   

6.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是小儿心血管较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仅靠临床表现容易漏诊,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为使本病能得到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或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回顾了我院1992年3-1997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2例E血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男4例,丈8例,年龄2月一l岁10例,l-3岁2例。患儿均以不同程度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来院就诊,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Ic例。心脏听诊:心音低钝,心尖部11-m级收缩期杂音8例,余4例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频谱变化。方法:对15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及3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32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均为内径增宽、中-内膜厚度增厚(平均增厚1.0~1.4 mm)、峰值流速减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颈总动脉:0.86±0.07、颈内动脉:0.73±0.06、颈外动脉:0.91±0.09)。结论: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阻力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型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早期心脏及血管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修正的NCEP-ATⅢ的诊断标准,筛选首次确诊为MS但无明显症状以及任何并发症的患者103例,与95例健康正常人比较,测量和比较MS患者心脏超声功能和外周血管的早期超声损害特点.结果:MS患者较健康正常人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室壁增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快速充盈峰值(A)、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m)、舒张晚期二尖瓣环速度(Am)、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E峰与A峰比值(E/A)、Em与Am比值(En/Am)、E与Em比值(E/Em)与健康正常人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双侧颈动脉球部及右侧颈总动脉远段内膜中层厚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厚(p<0.05).结论:MS患者无症状阶段就已经出现心脏和外周血管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应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外孕的超声诊断及临床表现,以期提高宫外孕的确诊率。方法:对125例超声诊断为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的125例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122例,诊断符合率97.6%,误诊4例,占3.2%;术后诊断:输卵管妊娠118例,占96.8%,宫角妊娠4例,占3.2%;破裂型5例,占4.0%;未破裂型67例,占54.9%;流产型50例,占40.9%。结论:超声是诊断宫外孕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诊断中声像图应密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减少误、漏诊,提高超声对宫外孕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     
一、导言超声心动图是 Edler 和 Herty 在1954年提出的。他们报道心脏里不同的结构都反射超声,可以在完整的胸腔内获得心脏的回波。他们认为从二尖瓣狭窄病人得到的图象来自左房前壁。其他作者也同意这一看法,但在1961年 Edler 证实从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确能获得回波。这种方法后来在研究二尖瓣病变时有了广泛的发展,因为这是最易于用超声来定位和检查的结构。此法也用来探查心包积液,是目前有用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0例正常人和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作了检查,并对两种情况下二尖瓣日的血流频谱参数作了分析。在这些病人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岁(年龄范围5—52岁)。手术证实18例风心病,2例先心病,脉冲多普勒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对正常和有病变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返流频谱不仅其频谱形态可与正常人区别,而且它们的各项参数如峰值速度、血流加速度和减速度等均有明显差异。总之,超声脉冲多普勒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准确可靠的,这种技术比M型和B型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任荣  谢静  杜森荣 《甘肃科技》2007,23(3):205-20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术前筛选HOCM患者1例,术后随访。结果PTSMA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及其腱索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 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缩窄性心包炎常因起病隐匿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特异性 ,不易为医生所认识 ,从而造成误、漏诊[1] ,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分析作者近几年遇到的 9例误、漏诊病例 ,探讨相应对策 ,旨在提高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中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2 7~ 6 9岁 ,平均5 0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腹胀和下肢水肿。体检 :颈静脉怒张 8例 ,心音低钝 4例 ,均无明显心脏杂音 ,心包叩击音、Kussmaul征及奇脉各2例 ,腹水和下肢水肿 4例 ,均有不同程度肝脏肿大 (在右肋缘下 2 .0~ 8.0cm)。1.2 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及心脏超声评价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FHC)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一家族四代23人资料,8例临床诊断肥厚性心肌病,获取6例有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检查的图像数据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对不同部位心肌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对左室前壁、前间壁、下壁及前侧壁心肌厚度测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磁共振对下间壁、下侧壁心肌厚度测量结果均高于心脏超声测量结果,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前间壁出现延迟强化。心脏磁共振能准确显示心肌肥厚程度及病变部位,对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优于心脏超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当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其他心脏疾病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存在的因果关系.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与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相关性以及分析这种相关性的最可能机制.结果: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可以是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并发症之一.结论:通过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报告及文献复习,加深了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它心脏疾病时的认识,可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85例,缺血性心肌病(ICM)130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都有左房室内径增大.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结构,室壁变薄及弥漫性运动减低,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2)DCM组左室流出道增宽的病人较ICM组明显多.3)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病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4)DCM组收缩功能降低明显,舒张功能可正常,二尖瓣E/A>1,ICM组大多数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见上述超声心动图特征对ICM和DCM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的≥50岁的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与钙化瓣膜有关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超声指标。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患病年龄在69.5岁,合并高血压病的占53.3%;主动脉内径增宽的占71.67%;≥60岁组的患者主动脉瓣(AV)的累及达72.3%。结论:心脏的瓣膜钙化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高血压与主动脉硬化是加速瓣膜钙化的主要因素;主动脉瓣的累及明显多于二尖瓣;对高血压病患者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