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维吾尔民族文献不仅是维吾尔族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中,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开发和利用维吾尔民族文献并加强其在促进新疆地位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摆在维吾尔民族文献面前的难题。本文采用定性的文献研究法,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维吾尔民族文献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维吾尔民族文献的基本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浅析清代维吾尔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列文献资料 ,对清代新疆地区的维吾尔农业经济作一系列的勾画 ,并系统阐释了清代维吾尔族农业经济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盐介入人类生活诸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它所表现出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启发我们将盐视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类文化现象加以审视。主要从维吾尔人关于盐信仰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习惯法三方面来阐述盐在维吾尔民众生活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探讨维吾尔民族盐信仰形成的原因以及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俗学家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满教授在维吾尔民族文化沃野上勤耕30余年,成果累累,在维吾尔民俗民间文学研究、塔里木文化研究、突厥学研究、维吾尔古代文学研究和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建树,不愧为中华民族民俗学界一位颇有见识的少数民族民俗学家。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当代女性文学中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情爱小说占有很大比重,女作家们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被维吾尔传统婚姻观和道德伦理观裹挟,在爱情、婚姻、家庭中陷入悲惨境遇的各种女性形象,体现出维吾尔族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民族发展的忧患意识。同时提出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现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维吾尔族女性走向何方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拥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多样性等共同特点;结合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总结出了维吾尔文献有别于其他民族文献的宗教色彩,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和不连贯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民族文献资源在丰富中华民族的多样性、促进维吾尔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维吾尔族民族文献的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吾尔民族文献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维吾尔族男性视角对品行、容貌、爱情、忠贞、门第等方面有着超长稳定性和持久影响力的维吾尔族择偶谚语进行了勾勒和探讨,阐述了其中蕴含的维吾尔男性族群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显性或隐性的择偶标准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维吾尔民族的婚恋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依旧保留着其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在已往的历史长河中显现出清晰的轨迹,这轨迹也显现于语言中。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族传统园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园艺已经成为维吾尔人居住空间不可缺乏的构成要素,并且创造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空间.维吾尔传统园艺具有重大的生态维护价值,可以改善家居微环境,新疆绿洲文化的延续也与之密切相关,对现今的城市建设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健康维吾尔族大学生4种体液质型分布与其血型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统计分析法.按照维吾尔医学诊断方法.在新疆大学随机选择626名健康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体液质型与血型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中血液质有171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7.31%;黏液质149人,占23.80%;胆液质160人,占25.56%;黑胆质146人,占23.32%,其中血液质型(27.31%)比例高于其他体液质型.排列顺序是:血液质>胆液质>黠液质>黑胆质.A血型154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4.60%;B血型160人,占25.56%;O血型152人,占24.28%;AB血型160人,占25.56%.研究表明,血液质与B血型之间、胆液质与A血型之间、黏液质与O血型之间、黑胆质与AB血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地毯的故乡,新疆地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受宗教和地域环境的影响,新疆地毯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其特有的魅力。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现在的维吾尔族地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维吾尔族地毯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文章从维吾尔族传统地毯的纹饰、色彩的角度切入,运用民族学和宗教学知识分析了新疆地毯的艺术风格,解读了地毯纹饰和颜色使用的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3.
 探讨MODY1-6(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是否为一个疑为MODY的维吾尔族早发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研究收集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4代健在的MODY家系一个,抽提两个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纯化直接双向测序。结果表明,未发现MODY1-6基因致病突变,但发现了17种多态性变异。HNF1α基因的同义突变Gln497GlnNEUROD1基因的c.164G>A国内外未见报道,其他都是已报道的MODY基因常见多态性。由此得出,MODY1-6基因的变异不是该维吾尔族MODY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MODY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为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族MODY家系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筛查到MODY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了家系内成员糖尿病的易感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分别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和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对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与Y 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的喀什、和田、库车、且木、哈密、吐鲁番、伊梨和尉梨县的240个无关现代维吾尔族群体中,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为3.3%,3.3%,6.6%,3.3%,6.6%,3.3%,3.3%,10%。在180个无关现代维吾尔族群男性个体中Y染色体DYS287位点全部显示为YAP-,没有显示为YAP+。结果提示新疆不同地域现代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相当低,9 bp缺失不是现代维吾尔族的母系遗传传结构特征,而且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父系遗传结构单一, YAP+不是现代维吾尔族群体的父系遗传特征。研究获得了新疆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数据,为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遗传关系的分析,法医鉴定及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之间的起源关系差异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病变的高表达候选基因筛查分析,寻找族群特异的宫颈癌早期预警分子指标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患者子宫颈新鲜组织标本85例,其中子宫颈鳞癌53例,慢性宫颈炎32例作为对照。提取组织DNA和RNA,利用HPV特异性PCR引物鉴定HPV感染阳性和型别,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鉴定7种候选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宫颈炎或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K1、SPP1和ARPC2/3 mRNA检出率较低(25%—28%),在宫颈鳞癌中明显增高(62%—66%),其差异显著(P<0.05);但是ANX8、HSPA1AS100-A9和S100-P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HPV感染的角度分析,HPV阴性患者的TK1和SPP1 mRNA表达检出率较低(50.0%和44.2%);HPV阳性患者很高(82.9%和74.2%),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SPP1、TK1和ARP2/3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标志,其中TK1和SPP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对HPV感染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疆抑郁症患者的维医证候特征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两年的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维医证候特征分析。选取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例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抑郁症患者所占的比例远大于男性抑郁症患者。患者中40-52岁之间的患者比例较高(27.36%)。抑郁症患者在不同异常体液中的构成比不同,其构成比大小顺序为:异常黑胆质型抑郁症>异常胆液质型抑郁症>异常黏液质型抑郁症>异常血液质型抑郁症。各异常体液型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得出,异常黑胆质证是抑郁症的维医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报道显示宫颈癌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并提示其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下降或基因休眠。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观察ESR1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其维、汉妇女族群差异。收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III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福尔马林浸泡与石蜡包埋宫颈组织标本共1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ES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SR1蛋白在宫颈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但是随着CIN和宫颈鳞癌的发病进程,其在上皮细胞内的表达逐渐发生缺失;ESR1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宫颈炎和CIN I组较低(22%),CIN II/III组明显升高(64%),宫颈鳞癌达到最高(7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但是在个体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妇女族群ESR1表达缺失率的变化趋势有共性,其族群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ESR1表达缺失可能是宫颈鳞癌的早期预警指标,这为揭示该基因高度甲基化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和公主是唐代和蕃回鹘的最后一位皇室公主,曾在回鹘生活二十多年,目睹了回鹘盛衰过程,见证了唐朝与回鹘关系变迁,终因回鹘内乱回到长安。文章以太和公主出嫁回鹘为线索,对太和公主和蕃背景、入蕃生活及和蕃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探讨异常黑胆质型与非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血浆差异性代谢成分,描述两种肿瘤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差异。对80例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和160例非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血浆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血浆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类、丙氨酸含量比非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脂肪酸氧化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异丁酸,糖酵解产物乳酸、丙酮酸,以及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乙酰半胱氨酸、糖蛋白、肌醇等代谢物在血浆中的含量比非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体内的脂肪动员和糖酵解水平比非异常黑胆质型肿瘤患者高,免疫功能的损毁可能比后者严重,预后可能比后者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新疆白癜风患者的维医证候特征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白癜风患者各体液证型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全血中CD3+、CD4+、CD8+、CD25+、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间附分子(ICAM-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83例白癜风患者中女性106例(57.92%),男性77例(42.08%),3~15岁之间的患者比例较高(36.61%),白癜风患者在不同异常体液中的构成比不同,黏液质型白癜风组107例(占58.47%)和非黏液质型白癜风组76例(占41.53%),其构成比大小顺序为: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异常黑胆质型白癜风>异常胆液质型白癜风>异常血液质型白癜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8+、IL-2、IL-6、IL-8、IFN-γ、TNF-а、ICAM-1在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组和非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组均升高(P<0.05);CD3+、CD25+、IL-4在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组和非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组均降低 (P<0.05)。与非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组相比,CD8+、IL-6、IL-8在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升高明显(P<0.05);CD3+、CD25+、IL-4在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降低明显(P<0.05),CD4+、CD4+/D8+,在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由此推断,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是白癜风维医主要证型,且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的异常,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程度较非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