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家形象对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较高,因此,本文基于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科学家后备队伍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以及其与选择科研工作为未来职业的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科学家形象中的部分维度与科学家后备队伍职业选择意愿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加强科学家形象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理工科学生进入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奥特弗利德.赫费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对科学家所扮演的公民角色进行分析,将其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特征:作为经济公民的科学家:劳动、经济形态、社会正义性;作为国家公民的科学家:社会参与的扩大、多层次的协商、荣誉;作为世界公民的科学家:文化的共存、价值的兼容、世界性的援助。通过分析可以展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定位和道德维度,也可看出科学对于当代文化问题所开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张令人惊艳的美女照片,一张是科学发明杂志的封面人物,另一张则是电影的剧照,照片中拥有完美容貌和迷人气质的女子是同一人.她就是被誉为“史上最美科学家”和“跳频技术之母”的海蒂·拉玛。  相似文献   

4.
凡是见过这张照片的人,无不被他的相貌所吸引:宽阔的前额象征着坦率的性格,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智慧之光。他就是一生坎坷,集科学家、哲学家与神父于一身的德日进(Pere Teilhard de Chardin)。德日  相似文献   

5.
普朗克原则指出,年老科学家比年轻科学家接受新理论的速度更缓慢。本文试图在社会语境下分析年龄在科学创新接受度方面的影响,包括认知和动机因素、结构因素以及科学评估的语境。研究认为,相关实证研究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普朗克原则,年龄并不是抵制新科学理论的强相关因素,在新科学理论被接受过程中年龄的影响受其他多种因素作用,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家对新理论的接受和选择,但其选择的背后因素是认知的差异。年龄效应的复杂性体现在,年轻科学家和年老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差异使其在接受新理论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及认知语境不同,或者还有其他影响科学变更的因素。因此应该摒弃"年老科学家必然导致对新理论的抵制"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文.明斯基是卓越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是人工智能界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大师。他在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有着重要的科学贡献,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提出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心智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以及情感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等众多理论和观点。本文将介绍明斯基的生平、主要的科学贡献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50年如一日,不辞辛劳,与鱼相伴,奉献年华;50年不言放弃,用执着坚守演绎祖国水产领域的奇迹;50年无怨无悔,本着一个良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养活一方人,强大一个民族的理念,强烈责任感和对祖国的无限热忱浇灌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他就是李思发教授,和鱼相伴一生的执着老人.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6):4-5
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只要你的电脑连接上网,就可以很快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各种课程一一生物、物理学、电磁学、遗传、历史、文学,在这些基础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更吸引人的题目——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次心灵太空漫游,或者艺术、科学和技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3):27-27
科学家们表示在实验室培育人体器官或许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现在他们已经开发出超过20种培育人体组织的方法,其中包括已经成功在实验室培植膀胱,尿道和气管组织并在临床实验中移植给病患。而今,科学家们又把目光转向实验室培育更复杂组织器官的可能性,包括心脏,肾脏,肝脏,胰腺以及胸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异化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由于不良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失范的共同体小环境的熏染,以及科学家个人因素,致使部分科学家背离科学活动的宗旨与初衷,做出种种违背科学规范和泯灭科学良心的事情,从而发生异化。科学家要防止被异化,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永葆科学良心,不断提高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牛顿 有一次,所有的在天堂的科学家准备玩一次躲猫猫的游戏.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他打算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面的地上画了一个1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科研组称,这是第一次在成年动物身上发现的,它们的其他功能不但未受影响,而且显著增强了。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拉斯说:我们并非利用皮肤传递这种信号,但是并没有看到光的老鼠们却能够感到光。这种情况着实很有趣。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证明我们通过让老鼠‘接触’哺乳动物无法发现的红外光,能够创造一种新感觉。这是从没有人梦想能够做到的一种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1,(17):10-11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4.
正直、执着、勤奋、天赋、机遇、创造力、好奇心——在这7个选项中哪些才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最应具备的要素?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里,朱棣文、埃里克·康尔、罗伯特·劳夫林和杰拉德斯·图夫特等4位诺奖得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清华学子们的提问。罗伯特·劳夫林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的眼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药物同时针对尼古丁(又名烟碱)和冷暴露信号传导通路,可以降低小鼠体重并改善小鼠的代谢健康。化合物冰素和二甲基苯基哌嗪会刺激食欲抑制通路和产热促进通路,从而调节全身能量平衡以促进肥胖小鼠减重。肥胖是代谢疾病(例如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吸烟和冷暴露是人体能  相似文献   

16.
<正>木星拥有着极不稳定的气象系统,不过,而今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这一系统进行了重现。木星有着巨大的风暴和超音速的气流,以及还有著名的大红斑——太阳系中最大型的风暴。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对于木星都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速度超快的气流是否只存在于木星大气层的上层,还是会进入木星的气态内核?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家乔纳森与在法国马赛的研究者合作,在实验室中首次模拟除了木星的风场,发现这些气流很可能在木星可见的大气层中向下延伸了数千千米。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地球、行星和空间科学研究的乔纳森说,“我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经济的爬坡转型,科学界责无旁货,尤其需要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在灿若繁星的科学史中,人们曾试图总结不同时期科学巨擎的特质。不论是情怀、担当、求真还是创新,均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激励后世。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科学大观园》2005,(12):52-53
世界上第一个亲自研究UFO的科学家是海尔曼·奥伯特博士,他被誉为"宇宙航行法之父",是建立现代火箭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在距今 350万年前的地球上,猛犸象的生活相当惬意。这种身高超过3 米、体重达7 吨的庞然大物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