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过小说<西游记>的神话外衣,挖掘其蕴涵的文化意义,即所寓之"言",应是我们解读<西游记>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从灵魂的自救与人格的修炼、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个性的整合与重塑三个层面,对<西游记>的儒释道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研究,针对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西游记>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闪闪的红星>到<城南旧事>,再到<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儿童影片实际上经历了一次"人"的回归,更准确地说,是儿童自我的回归.从脱离儿童的心理特征到儿童自我的心理认同,再到肯定儿童的人格和人性,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了儿童影片对"人"的尊重,使"人"自身真正回归为艺术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历来是我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下面浅谈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特摄片《奥特曼》中的视觉刺激与温情色彩,分析了《奥特曼》吸引中国儿童,占领中国市场的原因。"奥特曼"拥有超人的本领,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又运用了特有的科学幻想和创造精神,为小观众们营造了一个深邃而广博的科幻世界,而儿童天性喜爱幻想、渴望自己强大、勇敢,奥特曼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奥特曼"令小朋友易于理解,满足了孩子模仿的欲望,大胆的科幻想像与浓厚的人情味相结合,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使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  相似文献   

6.
北宋欧阳修晚年曾编"以资闲谈"的<诗话>一卷,由于内容轻松随意、形式新颖活泼,受到后人喜爱.  相似文献   

7.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被人们所喜爱,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相似文献   

8.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格位和数的区别.对<诗经>和<论语>中的"我"在格位和数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在"人心就是立国之本"、"国计民生是国之大事"、"主权在民"三个方面.通过对孙中山先生撰写<建国方略>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理想与主张的分析,从历史角度谈<建国方略>未能实现的原因,以及<建国方略>中民本思想的执政理念和孙中山先生民本思想执政理念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着手培养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段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先秦韵文对单音词双音化的助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分析先秦时期单音词双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分化同音词说"和"明确表义说".分化双音词在书面上的广泛使用,以<诗经>最为突出.以<诗经>为代表的韵文语言推动了单音词向双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伍剑小说<大头老师>文本细读为基础,认为作家为当今的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范本.<大头老师>的特点是蹲下来平视儿童;作品语言带有小学生的语调和智慧;小说的版式设计了互动的环节.最重要的还是蹲下来平视儿童,坚持了"儿童本位",即以儿童为中心;文章进一步论述到,坚持为孩子们提供精神的食粮,不只是高尚珍贵的馈赠,更应该是我辈即儿童文学作家的本分与责任.有了这样的理念,才可能真正感受儿童世界纯真的快乐,理解、欣赏和表现这个纯真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13.
<编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乾隆"寓禁于征"是导致<编行堂集>文字狱案发生的原因.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并非该案的举报者,而是赴丹霞山别传寺实施"屠、遂寺僧,椎碑、毁塔"的始作俑者.<编行堂集>案牵涉甚广,"株连僧俗五百人".这不是偶然的个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与钳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而施行的文化专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丁敏 《海峡科学》2008,(5):96-97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改革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新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就注意培养".  相似文献   

15.
<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婚检"未做强制性要求,更体现了人性化.是否"婚检"引起<母婴保健法>与<婚姻登记条例>的冲突,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建议修改<母婴保健法>.  相似文献   

16.
<春秋左传正义>的编订者多次引用<史记>作解,且总带着怀疑的眼光考察<史记>记史的真实性.对<史记>的引用呈现出四种情况,其中批判<史记>的错谬性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对<史记>的批判既有其合理性价值,又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无论是肯定<史记>所记,还是批判<史记>之说,抑或是对<史记>之辨保持中立态度,都体现了<春秋左传正义>的编订者的尊"史"观念.求"史"之真的态度和坚持杜注的原则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历来被研究者看成是"杂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仔细研读原文和受评论家影响造成的.我们通过仔细蚓读和分析<抱朴子外篇>的原文,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可以得出<抱朴子外篇>不同于<内篇>的思想倾向的结论.<内篇>属道家,而<外篇>属儒家.从<外篇>提炼出的"夫唯无礼,不厕贵性"、"崇教勖学,精六经之正道"、"量材授官,贵贤任能"、"诘鲍论君,辨证古今"等命题,可以看出完全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范畴.<抱朴子外篇>儒学思想有两个特点:一为"驳难",二为"通释".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一本游戏之作,对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就算是观音,也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庄严法相,呈现出了一种世俗女性的形象.观音形象的转变正是因为明朝时宗教的世俗化、本土化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徐嘉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4):51-54,24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三部作品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传统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通过对<觉醒>中艾德娜进行分析,揭示出她在父权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物质压迫;对<一小时故事>马兰德夫人的"本我"、"自我"以及"他我"的分析,阐释女主人痛苦的精神生活;<黛西莱的婴儿>中从黛西莱的身世以及其成长的环境,分析其对父权制下压抑的婚姻生活的逆来顺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和<动物庄园>两部小说都有一个潜在的共同主题:反叛的非统治精英是如何被权力体系同化的.同为非统治精英分子的孙悟空和猪们,一个大闹天宫,一个领导动物们推翻人类庄园主的统治.虽然他们反叛的力量、动机、结局不同,但两者实质上都逃脱不出被权力体系腐蚀和同化而成为统治精英的命运.两部作品的殊途同归与吴承恩和乔治·奥威尔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及其当时所处的时代氛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