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勇 《汉中科技》2009,(2):20-20
杂交油菜制种,为确保种子纯度应从安全隔离、制种田选择、选用纯度高的亲本种子、抓住关键时期等环节,搞好去杂去劣,严防混杂,以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2.
种子纠纷形成错综复杂,常遇到的有三类:种子质量纠纷、非质量纠纷、标识标签名称不规范。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种子纯度、净度、芽率、水分四项指标未达到国家颁布的用种标准。预防种子纠纷的措施:抓好杂交制种亲本纯度.严格隔离,及时去杂,去劣去雄,健身栽培,适时收获,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种子工作原则,做好种子入库、贮藏和科学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玉米杂交种质量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影响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两个因素:亲本种子纯度低和杂交制种质量较差。指出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技术措施是:选择亲本;安全隔离;去杂去劣;防止白花受粉;及时割除父本和抓住收、晒、脱、藏各个环节,避免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4.
提高玉米制种纯度的具体措施是:1从玉米自交系(亲本)抓起玉米自交系(亲本)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杂交种的纯度,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自交系(亲本)自身的纯度。(1)玉米自交系(亲本)制种田1000m以内禁止种植除本系以外的其他玉米品种,以防串粉混杂。(2)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之前,进行去除杂株和优势株。(3)在出雄期来临之前,组织大批人力对自交系制种田进行逐行过滤去杂,不漏掉可疑株。(4)在出雄初期,还未造成危害之前,再组织人力,进行最后彻底除去杂株和优势株。2严格控制安全田高区.强化去杂去雄H作…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种子质量四大指标中最主要的为纯度,直接影响杂种优势的体现,保证种子纯度是确保杂交水稻能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 一、严把亲本种源关 引用高纯度的亲本是确保生产出优质杂交种子的前提,亲本纯度与杂交种子度成正相关。在由种子公司发放给制种户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避免造成人为混杂。  相似文献   

6.
《汉中科技》2006,(4):F0002-F0002
勉县种子公司是集“三杂”生产、加工、经营为一体的国有种子企业。公司注册资金722万元,现有职工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种子生产管理规范,各类种子质量稳定、优良。公司具有肆亩稳固的“三杂”制种基地,30多年的制种经验和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常年生产经营“三杂”和小麦良种200万公斤,深受用户好评。公司注册的“定军”牌良种商标,2005年被市工商局认定为“汉中市著名种子商标”,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省、市种子管理部门评为种子经营“诚信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棉花杂交制种的效益直接取决于制种的质量和产量。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目前各个棉花杂交制种单位急需决定的司题。1亲本材料科学管理1.1亲本种子的选用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8.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区非常适合优质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杂交玉米制种已成为农业的一个优势产业,在某些地区甚至已成为当地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该区频繁出现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不达标事件,严重损坏了种子生产基地的声誉’也影响了优良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已引起种子管理、生产、经营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玉米的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是去杂、抽雄不及时,自交株率上升;花期相遇不良;后期种子脱水慢,造成没变冻害、发芽率降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必须改变生产条件,制定必要的措施,及时、彻底、干净超前抽雄,加强后期管理,保证迅速脱水,生产出纯度高、质量优、产量好的优质种子。文章就如何提高杂交玉米种子质量和产量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探索总结了玉米杂交制种要选择高产且配合力高的组合,亲本种子包衣、肥球育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严格去杂等的规范化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怀远县种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杂交稻制种基地主体企业,是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他们的“纯王”牌系列杂交稻种于1997年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是全省种子行业唯一的种子品牌。公司经理陈杭之——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水稻课题组成员、蚌埠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蚌埠市跨世纪重点行业学科带头人……几年来他带领全体员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走科技兴企、科技兴种、科技兴农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采用对不育系原种繁育圃进行严格穗选提取留原原种的简便提纯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度,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付勤  代梅  付云龙 《汉中科技》2009,(1):29-29,34
油菜隐性核不育(GMS)两系制种、人工拔除50%的可育株(人工除杂),不但制种成本高,而且制种产量低。利用化学杀雄技术,使GMS中的可育株雄性败育(化杀除杂),使其杂交结实,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科,成本,保汪了种子纯度。从而使GMS两系制种由“人工除杂”向“化杀除杂”转变,实现GMSN种高产、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大理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制种是目前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种子的唯一途径。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州已形成了一定的制种规模,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2006年达43253亩,主要分布于宾川、弥渡、祥云、巍山、洱源、大理和漾濞等县(市)。杂交玉米制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州已形成了一套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增加玉米制种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州、县种子管理站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我州种子生产经营由民营种子企业承担,总结我州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对促进全州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博优香"系广西玉林地区博白县农科所用自选的香质恢复系与博A测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迟熟晚籼型香稻杂交组合.集美区种子公司于1995年引进试验,当年4个试验点平均单产达7 925.70公斤/公顷,最高产量8 250公斤/公顷;博优香的种性稳定,纯度高,在集美、杏林两区多年的种植表现突出,深受农民欢迎,本地已推广种植4年,其占晚杂优组合的比重逐年上升,累计种植面积2013.33公顷.明年可望取代集美区生产上主推品种且种性日益退化的"特优63".  相似文献   

15.
 正确判断杂交种中混有的杂株, 是准确鉴定小麦杂交种种子纯度的前提。在分析180 份杂交组合的基础上, 以“京麦1100”为例, 提出了利用SSR 标记正确判断小麦杂交种中杂株的方法:1)筛选双亲间有多态性的引物不少于5 对;2)利用该引物检测亲本及杂交种的基因型, 并按照杂交种基因型记录原则记录每个个体的基因型;3)正确判断真实杂交种基因型:不论亲本是否存在非纯合位点现象, 只要某个体同时具备父母本的基因型, 均视为真实杂交种的基因型;4)判断杂株:当某个体在多个SSR 位点上与真实杂交种基因型不同时, 判断为杂株。  相似文献   

16.
一、示范片实施基本情况 两系籼杂双季双抛双优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片设在桐城市新渡镇柏年村,属内河圩区,土壤为沙泥田,有机质含量为2.3%,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105mg/kg,9.2mg/kg和63mg/kg,pH值为6.5。示范片面积为28.1公顷,灌排条件较好。两系籼杂组合:早稻为香两优68,晚稻为培两优288,种子均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杂交油菜"蜀杂9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5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9号”亲本进行RAPD扩增,选出了两个能在父、母本间产生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S18和S31,在杂种F,代中验证了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证明随机引物S18和S31能分别在F1代中稳定扩增出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标记片段S18750与S31550.对该引物的RAPD-PCR的反应体系优化后,对“蜀杂9号”父、母本和杂种F1代的单株进行了随机检测,结果表明这两个RAPD标记配合使用能稳定可靠地鉴定甘蓝型杂交油菜“蜀杂9号”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18.
种子质量的优势,直接关系到大田产量的高低。高质量的种子是具有亲本配合力高、遗传传递力强的种子。近年来,在围绕实施种子工程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的途径,在此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浅谈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特优559"纯度不高的问题,采取了引进高纯度的种源,将制种田抽穗期安排在高温季节,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同时进行亲本提纯复壮,改进制种高产技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运用种子包衣、适期播种、肥床旱育大(中)苗、应用"壮秧宝"、扩行稀植、适时适度搁田、增加保花肥、统防病虫害等配套技术,提出了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垄双行父本“满天星”玉米制种技术刘建威谢晓梅王尚荣(临洮县种子管理站730500)笔者经过几年田间试验,采用大垄双行父本“满天星”玉米制种技术,能使制种产量提高10—20%,具体技术如下:种子处理播前10天将种子放在强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种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