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5·5”沙尘暴看防护林体系的防灾减灾作用柴芸,马立鹏(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730070)(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730020)1“5.5”强沙尘暴危害回顾1993年5月5日14时至20时,甘肃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和白银6地(市)11个县...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铁路“自然-技术灾害”严重,减灾任务繁重的实际,提出以铁路灾情研究、铁路减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科学定位,铁路减灾资金的筹集与管理、铁路减灾的决策分析与规划、铁路减灾的组织与结构、铁路减灾评估为内容的中国铁路减灾管理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徐志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火灾科学、建筑火灾结构损伤鉴定及修复、城市公共安全及综合防灾、重大危险源评估理论及方法、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为“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消防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两个学科的第一责任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灾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9日下午主持召开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49 ̄1990年沿海各省市区级报刊自然灾害记录及有关海洋自然灾害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重点讨论了海洋自然致灾因子及沿海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承灾体)在本区灾情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已由“基础减灾阶段”进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康养减灾阶段”,阐述地质灾害康养减灾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地貌演进过程与生态景观研究方法,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新常态。【结果】从4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1) 充分发挥灾害体自愈能力,实施地质灾害物理演进模拟理论研究;2) 着眼于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研发环境友好型地质灾害减灾新技术;3) 遵循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原则,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与国土资源再造;4) 面对海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服役性能综合研究。【结论】融合治理工程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已成新常态,研究结果对广泛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磊 《科技潮》1998,(6):58-58
1998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九年,也是每年确定"国际减灾日"主题的第八年。1998年"国际减灾日"(1998年10月14日,周三)的主题是"防灾与媒体",它的行动口号是"预防从信息开始",它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现代及未来减灾全球信息化及知识经济化的趋向。防灾减灾应用因特网的经验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发生了阪神地震,受灾人数达百万以上,有近6000人在地震中丧生。人们在总结教训时称:"因特网在阪神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特网在阪神大地震中成为主要的通信线路。以神户市为中心,地震后位于大阪市北部的监视器立即启动。但对日本国内因特同的主干系统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即便在修复时间最长的神户商船大学,也大约只用了1周的时间便开始通信。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云南省《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试行)通过对孟定坝已建成防洪工程减灾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出防洪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评价了防洪体系的建设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故障—风险—灾害”的统一评价学说,对9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灾害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作者不仅分析了城市“雷、水、风、火及新致灾源”五大灾害风险集合,还重点指出了现状城市灾害研究方法、减灾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并强调遵循以城市综合减灾为核心的“软与硬”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决策框架,从而探索了系统的减灾模型论及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灾害系统论”和“地球圈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比利时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灾害数据库(NatCat)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在重点对本世纪以来的全球变化进程与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通过动态互馈机制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任娟 《创新科技》2014,(10):90-91
大荔县地处黄、渭、洛三河汇流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防汛减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大荔关键举措。通过分析做好备汛工作思路,为防汛减灾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务院减灾委员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安排。山西省减灾委员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太原市南宫广场举办了山西省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大型主题活动,上千名社会各界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并为参观群众发放了《山西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  相似文献   

14.
金磊 《科技潮》2006,(3):18-21
2006年1月3日凌晨2时许,北京东三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发生漏水事故。造成路面塌陷。该突发事件。让城市安金和综合减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九个方面探讨强化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管理面临的问题。希望城市管理能走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种种“误医”,建构起中国城市合理的减灾管理行政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遵义科技》2009,37(3)
5月12日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纪念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组织了我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市地震台、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政府机关在我市丁字口、可桢桥湘江河岸边布置“防灾减灾日”大型宣传活动。参加宣传的单位均设立了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  相似文献   

16.
新型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空间尺度的根据,结合流域降雨径流模型和洪水控制模型等协调解决模型的输入与输出数据间的关系,分析灾害损失和风险程度,为水利,电力等部门提供更直接有效的决策支持服务。研究成果已在资水流域等得到了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防洪方针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完善防洪方针的建议AProposalconcerningtheImprovementofFloodControlPolicy¥//周魁一(北京水利部减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044)一、一个表面矛盾着的现象在防洪中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着的现象。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民安全防灾文化教育和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民安全防灾文化教育和建设的思考金磊(北京减灾协会,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45)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fthePeopleagainstNaturalCalamities¥//一、国民安全自护素质亟待加强越来越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分析洞庭湖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及特征:(1)来水量大,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是洪水的主要原因;(2)洞庭湖洪水日趋频繁、灾害不断加剧。进一步探讨洞庭湖治理、减灾的主要对策:即洞庭湖流域内治理、减灾对策和江湖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20.
9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河南省政府主办,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地震局承办,众多学会支持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在郑州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与应急对策”。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卢耀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士陈联寿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作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