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本文在采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单根和多根钢毛周围磁场分布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高梯度磁分离过程中非磁性颗粒的机械夹杂问题,由此提出一种交流电磁振动技术以强化高梯度磁选中的固-固分离。对黑钨矿-石英混合物及四种实际矿泥的分选试验表明,振动高梯度磁选是处理某些弱磁性矿物细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梯度磁分离器是一种新型设备,它能大规模快速分离微米级大小的弱磁性材料。本文描述了应用于工业的园筒式高梯度磁分离器的一些实际设计特征和磁场的特点,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它的磁场,并详尽地讨论了这种磁分离器的优化设计,其优化的参数包括线圈高度、电流密度和磁轭厚度。  相似文献   

3.
安培公式dF=IdlXB表述的是电流元所受的磁场力,是一种微观表述.它的宏观意义: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安培力.安培力是一种分布力,应该用分布力集度矢量q来表述.用矢量积分式F=IdlXB来表述安培力是不确切的,因为它只有应用在特定理想模型,并且明确等效作用点才能与分布力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磁铁矿粉在旋转磁场中的运移规律,首先,设计一种中间给料、底端排尾矿、顶端排精矿和部分尾矿的新型螺旋管式磁选设备,并搭建试验平台;其次,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对其流场和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螺旋分选管上下部出口截面位置的矿石颗粒进行受力分析与示踪模拟;第三,采用高速相机观察分选管内磁性颗粒的运移规律;最后,进行粗精矿分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旋转磁场作用下,螺旋管内的磁性颗粒发生与旋转磁场转向相反的运移;在旋转磁场反向驱动作用下,下行分选管内磁性颗粒被螺旋向上提升进而被“回收”;上行分选管内磁性颗粒在被提升的同时与非磁性颗粒在磁场与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径向分离;在给料流量为4.85~6.00 L/min、给矿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将原矿TFe品位由61.69%提升至68.15%~68.49%,精矿中SiO2质量分数由10.14%降至5.61%~5.76%,精矿产率为90.03%~90.58%,精矿TFe回收率为98.13%。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为获得高品位磁铁矿精矿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磁选设备──磁选柱,简要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分选原理、磁场特性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脉动高梯度磁选是一种分离细粒弱磁性成分的有效方法,它能显著地减少非磁性物料的夹杂.作者采用脉动高梯度磁选对磁黄铁矿与锡矿的分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磁黄铁矿的脱除率达88.12%,Zn和Sn的损失率小于3%.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型斜环永磁高梯度磁选机的基本结构,分析磁性矿粒在复合力场中的受力和捕获机理,测试该设备对某铁矿尾矿的磁选效果。该磁选机为永磁磁系,分选环为倾斜配置且分选环倾斜角度和转速可调;分选时,磁介质在底部磁场区捕收磁性矿粒,旋转到顶部非磁场区冲洗卸矿。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分选环的倾斜角度可改变磁性矿粒所受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调节磁选粒度的下限和磁选作业的回收率;当原矿铁品位为17.81%时,经一次磁选可获得回收率为65.05%、全铁品位为29.53%的磁选精矿。该磁选机设计合理、节能,可实现连续给矿、分选和排矿。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由分析第Ⅱ类超导体混合态时的磁场分布情况,来说明第Ⅱ类超导体在外磁场高于第Ⅰ类超导体H_0的状态下保持其超导性的性质。文章先从第Ⅱ类超导体与第Ⅰ类超导体的根本区别,即界面能的正负不同来分析第Ⅱ类超导体,从而证明它能够在磁场穿透的情况下保持一种超导区域和正常区域的混合状态使其吉布斯自由能最低而不失去其超导性;再从量子观点出发分析这种磁场穿透区域的最小单位——磁通量子,并由此定出磁场穿透的磁通量子三角格分布;最后,对磁通量子的分布作一些计算,以证明超导——正常混合态可以在外磁场高于第Ⅰ类超导体临界磁场的情形下保持其超导性。最后一部分的计算是作者的一种尝试,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离心力场能够减小微细颗粒的沉降时间,降低传统重力分选粒度下限,提高分选效率,但目前应用的离心流化分选机均为间断式排料设备,难以连续运行。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离心流化连续分选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与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双向耦合技术对连续分选过程进行研究。采用Fluent研究了分选机内流场特征,通过Fluent与EDEM耦合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颗粒在离心连续分选机内的运动分离过程。结果表明:液相在连续分选机螺旋槽内能够形成较厚的流膜,并延长了液相在分选过程中的运动路径,提高了物料分层分离时间,强化了物料按密度分离。利用新型离心连续分选机,能够有效实现离心连续分选。  相似文献   

10.
对物质进行分离有两大类方法,即化学分离法和物理分离法,重液分离属于物理分离中的一种,其实质是利用物质各成份比重的不同进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记载,“重液分离是提取单矿物的即准确又彻底的物理分离技术”,“是分选精度高的单矿物的优秀方法”。重液分离的优点是:1.不破坏物质成份,不改变物质晶型。  相似文献   

11.
由马银研发的交流自旋磁选机克服了用磁铁筒式,减速机和电动机皮带等传动来分选强磁性矿物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绕线型三相异步电机原理制成的可自行旋转的磁选机。它是现有磁选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流加速度分选理论,运用CFD-DEM耦合的手段,通过标准k-ε模型、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沸腾床外排废催化剂分选进行模拟,得到分选柱中催化剂分离状态及流场变化,探究分选机理和颗粒运动特性。研究发现,分选柱流场和颗粒运动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活性100%和50%的催化剂经过约9个周期运动后可实现分离。沸腾床外排废催化剂分选实验的结果表明,分离效率随气速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催化剂活性差越大,其最佳分选效率越高,最高可达89.0%,模拟物料的分选效率达80.1%。实验值和模拟值吻合,证实了气流加速度分选实现催化剂活性分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径向充磁圆筒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径向充磁圆筒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介绍了一种基于圆柱坐标标量磁位的分离变量法的磁场解析计算方法,并对大气隙无槽电机的气隙磁场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气隙磁场轴向和径向磁场分布的解析结果.对有槽电机引入卡特系数,得出了修正的解析结果表达式,解析计算了电机的推力.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磁场和推力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机气隙磁场的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误差很小,从而验证了标量磁位分离变量法计算气隙磁场及解析计算推力的正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无限长载流螺线管磁场的计算方法在现有教材中都是使用螺绕环中心轴线的磁场来计算的,得到螺线管内部磁场是匀强磁场,外部磁场为零,这种方法只能说明螺线管中心轴线的磁场,对其它区域没有说服力.现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能全面定量计算螺线管磁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兼顾弱磁性矿物高梯度磁选的品位和回收率,提出一种新的高梯度磁选方法—磁流体耦合高梯度磁选,该方法将顺磁性磁流体引入到高梯度磁选中产生磁排斥力来扩大有用磁性矿物和磁性脉石矿物的受力差异,减少进而消除二者之间的竞争捕集,大幅提高分选的选择性。以攀西钛铁矿为试验对象,MnCl2溶液为磁流体,开展磁流体耦合高梯度磁选试验和相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磁流体能显著提高钛铁矿的选择性,经一次分选后磁性产物TiO2品位达到39.70%,远比工业常规高梯度磁选获得的TiO2品位高;磁性矿物和磁性脉石的受力差异由磁流体的磁化率调控,与磁场力HgradH无关,能够实现品位和回收率的双向同步强化,最佳的磁流体磁化率应接近磁性脉石的磁化率;磁流体耦合高梯度磁选能够强化弱磁性矿物按磁化率精细分离,突破传统高梯度磁选无法兼顾品位和回收率的技术瓶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可用于三产品分选的双密度层流化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了流化床中的颗粒受力,论证了锥形段的强化分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床型设计强化了二元粒子的分离,适宜的流化气速可使各分选带内的床层密度相对均匀,二者结合可形成能满足选煤工艺要求的双密度层流化床.  相似文献   

17.
室内冲浪、滑雪英国一家公司运用电磁技术研制出一种“真实运动”系统,它可以让人们在室内领略到冲浪、滑雪、滑翔运动的乐趣。该系统是用计算机来控制活塞运动而工作的。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磁场使活塞起伏  相似文献   

18.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如果用经典力学分析,它做等距螺旋运动,是在垂直磁场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简谐振动和沿磁场方向匀速运动的合成.如果考虑它的量子效应,在垂直磁场方向是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运动,它的能级是分立的,对应的波函数是几率波函数.用此来解释磁聚焦现象:当大量带电粒子会聚在焦平面上时,不是100%地会聚到一点上,而是呈几率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核磁共振实验是高校近代物理实验中的重要题目之一。核磁共振技术(NMR),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精确的测定磁场,还可以用它来测定核的回磁比γ、g 因子及磁矩μ。根据吸收信号的特征,如谱线的宽度,形状,精细结构,以及谱线在频率和磁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两种纵向磁场的真空灭弧室并讨论了其优点。一种为双边纵向磁场线圈,而另一种为单边纵向磁场线圈。文中阐述了电极表面上的纵向磁场分布和如何来选择纵向磁场强度。此外,还介绍了用具有引弧装置的合成迥路来作开断电流试验的方法,同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