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 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 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为“五 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 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  相似文献   

2.
当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之际介绍西方四元素的同时,也对五行理论提出一些批评.四元素的观念和五行学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一个是谈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另外一个则是着重于系统内各单元相互影响及变化的理论.五行学说具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色,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系统的符号,它们有相互生克的运行关系,正是延续《周易》生生化化的思想.另外,五行学说的建立常常与王朝更换、做人处事及王者统治相对照,这也正显示了中国自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当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之际介绍西方四元素的同时,也对五行理论提出一些批评.四元素的观念和五行学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一个是谈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另外一个则是着重于系统内各单元相互影响及变化的理论.五行学说具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色,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系统的符号,它们有相互生克的运行关系,正是延续《周易》生生化化的思想.另外,五行学说的建立常常与王朝更换、做人处事及王者统治相对照,这也正显示了中国自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张园 《青年科学》2011,(1):24-25
60年代,台湾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时,突发奇想,把五行中的五色和地球上的人种联系起来。五行中的五色为:青赤黄白黑。而地球上的人类,就其肤色来分,有黄种入、白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或日棕种人)。他认为,如果五行学说是一种科学,那么,世界上就应该有蓝种(即青色)人。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丰富,理论深刻,涉及范围广.对这一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可简单地概括为:马克思是如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又有什么客观必然性?其内容又包括哪些?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说明了五行学说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五行学说在气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这两个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这两个理论和现代控制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9.
五行学说之成立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五行学说成立的标志是五行与阴阳思想相融合,亦即成功解决“五行”与“四时”相配的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王梦鸥发掘的“四时”五分以配“五行”虽然理论上精致,不过难以付诸实践,终归湮灭;庞朴抉发的“尚土说”影响较大,可惜完全基于对史料的误解;只有徐复观之说在逻辑与文献两方面都较为合理,且两者配合无间,是以可信。  相似文献   

10.
隋代萧吉《五行记》佚文散见于《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等书,本文对所辑《五行记》佚文加以考辨并略作叙录,最后又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标准对佚文进行分类,实现了对《五行记》佚文的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进行客观、深入地剖析,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可指导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同时揭示出阴阳学说在景观设计当中该如何体现,五行学说、中药药效和中药植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结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核心景观区改造设计方案来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设计理念和方案构思的分析,真正将中药研究院自身特色、阴阳五行学说二者融合到核心区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五大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学说。对每种学说的研究 ,都在自发地进行着 ,但真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并非牵强附会的探究仍不是很多。最近读到武钢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国求先生的三篇文章 ,觉得颇有新意。他对阴阳学说提出“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这一理论与我们有过的想法“阴阳是否是对生命物质系统阈值动态平衡的偏离”发生交叉 ,并启发我们结合各种生理物质、病理物质的正常阈值现象予以再思考 ,进而觉得这个探讨思路很可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割圆八线互求法》与梅文鼎《平三角举要》进行比对,指出前者是在学习后者的基础上成书的,而另一本藏于日本的中算书《八线互求法》完全抄自《割圆八线互求法》,书上写有"徐光启校阅"字样,纯属托名之举。  相似文献   

14.
太乙五行拳产生于道门。它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练修为,在追求长生久视的长期修炼活动当中,逐步形成了"柔韧圆活,动如蛇行,以胯带腰,两手环抱,脚走括弧,指穴擒拿"的神功玄技和"太乙布身,五气归元,怡养精神,筑基为本"的养生精髓。它以养身、悟道、技击一体的综合方式,全面的体现了"重生贵养"的生命哲理和修炼理念,其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5.
泰山雄峙天东的特殊地理位置,被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奉为"圣山"地位,而泰山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经过"天人感应论"的包装,则成为天下安危的晴雨表,由此衍生的稳重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并得以传承嬗递,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6.
阴阳——生命物质系统动态阈值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五大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学说。对每种学说的研究 ,都在自发地进行着 ,但真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并非牵强附会的探究仍不是很多。最近读到武钢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国求先生的三篇文章 ,觉得颇有新意。他对阴阳学说提出“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这一理论与我们有过的想法“阴阳是否是对生命物质系统阈值动态平衡的偏离”发生交叉 ,并启发我们结合各种生理物质、病理物质的正常阈值现象予以再思考 ,进而觉得这个探讨思路很可能是正确的。由于我们坚信思路正确比仪器数据重要(…  相似文献   

17.
校训"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孔学渊源。"厚德"是孔学从《易传》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是孔学的教育目标;"博学"是孔学的教学原则;"知行合一"的最初理论来源是孔学在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知行统一学说,是孔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剖析论述五行学说在形意五行拳创编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旨在为形意拳的学习者在技击性和健身性两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并对提高形意拳的锻炼价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五行学说初步探讨了生态系统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而认识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自组织 等特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