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矽有机化合物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苏联科学家在矽有机化合物化学的发生与发展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矽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巨大的意义。许多矽有机化合物具有非常宝贵的性能。其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08,53(6):618-622
氢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组成元素,在人类目前已知的900多万种有机化合物中,氢作为一个核心的化学元素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有机化合物中,所以有机氢化学(即涉及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化学反应的化学)应该是有机化学的一个中心研究领域.由于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由碳、氢、氧、氮、硫、卤素等非金属元素组成,而氢原子的电负性(2.2)一般小于碳(2.5)、氧(3.4)、氮(3.0)、硫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多种有机物的总称.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对人体的健康也造成了危害,文章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采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萘锂还原无水NdCl_3与羰基化合物的一锅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菊 《科学通报》1992,37(15):1385-1385
近年来,镧系元素特别是其盐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镧系金属单质对有机化合物有着特殊的反应性。活性金属的制备及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更显示出潜在的活力,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活性稀土金属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还很少见到文献报道。我们用萘锂还原无水三氯化钕制得活性金属钕,再同羰基化合物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60,5(12):359-359
利用同位素作示踪的时候,合成标记的有机化合物是很重要的一环。一般的办法是采取化学合成、化学交换、或生化合成的方式。这些方法手续都很繁琐,人们感觉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新途径。由最早齐拉-却满斯(Szilard-Chalmers 1934)的利用有机卤化物来制造没有载体的同位素的启示,发展了利用反冲原子以标记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继之有利用加速离子来代替反应堆中的热原子以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后来发现,以同位素直接替换有机化合物中的相应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伦敦切尔西学院工作的化学家们,最近偶然发现了制造某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这些有机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许多种倍半萜烯内酯早已显示出抗肿瘤性,但它们毒性太大,不适宜于临床使用。伦敦切尔西学院制造出来的新化合物也属于倍半萜烯内酯,能显示出类似的抗癌性,  相似文献   

7.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热解吸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在实际检测中应用良好.文章详细叙述了热解吸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对室内空气中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的分析过程,并对测试条件、准确度、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发育致残、引起癌变和遗传突变的物质,80%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又以巨毒有机化合物为“冠”. 美国化工教授迈克尔·莫德尔197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临界流体”来清除空中的废物.十年后,这项研究结果导致了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能分离、还原甚至销毁现已知道的巨毒有机化学物品的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9.
王序昆 《科学通报》1985,30(3):190-190
含有异核金属间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能成为金属催化历程研究中的模型化合物或具有潜在的特殊催化性能,因而引起相当的研究兴趣,有关含稀土元素-金属间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较少,对于稀土元素参与形成的化学键的性质也有待于讨论。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含稀土元素-铁键的化合物,由于其中稀土元素上带有β-二酮配位体,稳定性较高,可进行细致的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乐沣 《科学通报》1982,27(24):1500-1500
氮磷检测器(NPD)对含氮含磷有机化合物有特征响应,其中,不同的含氮化合物在响应上又有明显差异。Kolb认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分子在铷珠周围形成电子亲和能较大的CN基团,此基团参与检测器空间的电离反应,获取电子成CN~-,因此,产生较大的离子流,即响应。我们认为,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能定性地解释含氮化合物在此检测器上有特征响应这一  相似文献   

11.
胡振元 《科学通报》1966,11(5):211-211
用气体层析技术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和功能团,近年来已为人们所重视。等曾简报了用气体层析技术与氢化铝锂反应来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活泼氢。本文报导用气体层析技术与格氏试剂反应(Zerewitnoff法)测定活泼氢的结果。在经典的Zerewitnoff法中,是借测量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甲烷)体积来換算求得活泼氢的含量,因此,溶剂和试剂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2.
曾繁杰 《科学通报》1959,4(13):409-409
在元素有机化合物領域中,磷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是发展得最快的一个。很多这类化合物具有活泼的生理作用,因而,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立这方面的研究,促进了磷有机化合物化学的蓬勃发展。最近,每年有上千篇这方面的文章发表。苏联学派和德国A. Michaelis学派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前者主要研究脂肪族磷酸酯类,后者主要研究芳香族化合物。含磷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是一个最年輕的方向,它是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开始的。目前,含磷高分子化合物在現代工业上虽未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是由于含磷高分子具有許多特殊性能,如不燃  相似文献   

13.
一般所说的有机化合物,指的是含有碳-氢、碳-碳或者还含有碳-氧、碳-氮、碳卤等键的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指的是含有金属-碳键的化合物.这种金属-碳键可以是σ-键、π-键或夹心键.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可以追溯到1827年丹麦的蔡斯(Zeise)合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丘坤元 《科学通报》1989,34(9):677-677
金属离子如Cr~(6+)、V~(5+)、Ce~(4+)、Co~(3+)、Mn~(3+)能与有机化合物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醇、醛、酮、α-羟基酸、胺等。Samal等报道Ce~(4+)与硫代乙酰胺、丁二酰胺、乙酰胺体系可引发丙烯腈聚合。冯新德等发现乙酰苯胺(AA)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王生龙 《科学通报》1985,30(4):271-271
合成含σ金属碳键的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最近又有文献报道,利用三苯基氯甲烷与稀土金属在四氢呋喃中合成了分子式为(C_6H_5)_3CLnCl_2的化合物(Ln—Pr、Nd、Gd和Ho)。但该作者并未分离出这类化合物。本工作利用文献[2]的方法,合成和分离出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新化合物的红外光谱、~(13)C-NMR及基团分析表明,与文  相似文献   

16.
何学綸 《科学通报》1957,2(19):594-594
热扩散分离柱是分离气体及液体同位素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已逐步用来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許多作者已經發表了有机化合物在热扩散柱上分离的結果,以及关于分离柱的操作因素对分离效能的影响。我們采用了Clusius—Dickel型的分离柱进行試驗。分离柱由两根同心套管組成,套管长約150到180厘米,两套管间平均間隙距离最小者为0.25毫米,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79,24(13):600-600
利用闪烁体设计的闪烁计数器和闪烁能谱仪用处广泛,因此,对闪烁体的研究颇为重要。 目前所使用的闪烁体基本上是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无机闪烁体有碘化钠(铊)晶体、硫化锌(银)等;有机闪烁体有蒽晶体、联三苯、噁唑环类等。即使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闪烁体,它的发光物质仍是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仅起到基质的作用。作为高分手闪烁体至今未见文  相似文献   

18.
陈耀祖 《科学通报》1963,8(6):46-46
分类試驗是有机化合物系統鉴定法中的第二个步驟。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按化合物对某些溶剂的溶解行为而分类的方法。 Davidson會建議按有机化合物对某些酸碱性指示剂的显色反应来进行分类以克服反应溶剂試驗法的缺点。我們建議采用的下列方法,可以兼取上述方法的长处,而对它們的不足之处有了一定的改进。 1.保留溶解度分类法中惰性溶剂試驗法,从而  相似文献   

19.
陶坤 《科学通报》1956,1(7):95-95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于1956年5月6日召开了一次“有机化合物名词座谈会”,来讨论现行有机化合物命名法则的补充修订问题和汉字拼音化后化学名词采用外来语的范围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曾昭抡、纪育澧、王序、袁翰青、许印章、黄新民、杨葆昌、唐有祺、陶坤等。王葆仁、张青莲、钱保功等提出了书面意见。另外还邀请了刘泽先等列席讨论。会议由曾昭抡主持。  相似文献   

20.
MOD法制备PLZT铁电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张良莹  ()姚熹 《科学通报》1996,41(10):946-948
锆钛酸铅镧(PLZT)铁电陶瓷材料在介电、热释电、压电、铁电以及电光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特性,而且由于它的组成在较宽广的范围内可以调整,使得某一方面的特性更加优越.因此在电子和电光器件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薄膜材料更是适应了微电子学发展的需要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由于该材料是4组元固溶体.同时要考虑到和半导体工艺兼容,因而对薄膜制备技术要求较高.在这方面,磁控溅射、激光闪蒸和Sol-Gel或MOD等先进的薄膜制备工艺均获得了成功.本文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MOD)工艺,在成功地解决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制备了厚度在1 000nm左右的PLZT(8/65/35)铁电薄膜.对薄膜的相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电性能进行了研究.l 实验采用湿法化学的MOD工艺制备多组元晶态薄膜,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选取和获得是该工艺的基础.在实验中,钛的有机化合物为商用化学纯钛酸四丁酯,铅、镧和锆的有机化合物为自制的庚酸铅、庚酸镧和丁酸氧锆.采用碳链较长的庚酸铅是为了在热分解过程中减少铅的挥发.将以上4种金属有机化合物按化学计量比配制成PLZT(8/65/35)有机先驱体溶液,为进一步补偿铅的挥发损失,在溶液中加过量5摩尔分数的庚酸铅.采用多次旋涂-热分解方法制备一定厚度的薄膜,薄膜最终热处理温度为550℃基片为Si和Pt/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