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聚对/间-苯二甲酸双酚A酯(1:1)是七十年代开发的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本文研究了对/间-苯二甲酰氯和双酚A的界面缩聚反应,考察了碱用量、乳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产率可达95%以上,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节。本文还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密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聚对/间-苯二甲酸双酚A酯(1:1)是非晶态的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杨天虎 《科技咨询导报》2007,(5):148-148,150
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物理实验方法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物质密度测定实验为例,谈谈物质密度测定方法的设计。从而探讨物理实验方法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解偏振光强(DLI)、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密度测定等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尚有争议的聚合物液晶态相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就聚合物液晶相的均相异相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聚合物液晶相仍是一个异相系统,但由于聚合物处于液晶态时,分子排列比较规整,加之其特殊的粘度特性,致使液晶体系中液晶的不完善程度较结晶的不完善程度小,也即液晶度高于结晶度,从而解释了聚合物由结晶态进入液晶态时解偏振光强突然增大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4.
杨天虎 《科技资讯》2006,(36):201-202
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物理实验方法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物质密度测定实验为例,谈谈物质密度测定方法的设计。从而探讨物理实验方法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对CO2的吸附性能,从而提供一种制备CO2吸附剂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地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方法】以水玻璃、矿渣为基本原材料,利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地聚合物,通过压汞法和N2吸附/脱附法表征其孔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其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孔径呈三峰型分布,尺寸能从纳米到几微米再到几百微米变化,介孔结构呈现层状结构;多孔地聚合物对CO2的吸附量达到4.07 mmol/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物理吸附量和化学吸附量分别占总吸附量的7.28%和92.72%。【结论】与其他CO2吸附剂相比,用冰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CO2吸附量,其结合地聚合物本身耐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特性,可以实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CO2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6.
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4种聚对苯乙炔的衍生物.通过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和原料对中间产物以及聚合物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核磁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表征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从苯环上的烷氧基取代的侧链长度方面对聚合物热稳定性、溶解性和分子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丙烯酸合成低分子量(1000~2000)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分散剂。以水为溶剂,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用粘度法测得粘均分子量。分析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和链转移剂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得出了各反应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并用FTIR分析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验证聚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是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之一,它兼具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点。综述了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法、Sol-gel法和原位聚合法。探讨了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成膜机理进展。指出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是功能涂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高温对水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提高黏土高温稳定性和提高聚合物处理剂高温稳定性两方面综述提高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能的方法。提高聚合物处理剂高温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优化聚合物分子结构、增强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和利用纳米技术提高聚合物高温稳定性。从聚合物化学结构、高温性能与作用机制等方面介绍提高水基钻井液聚合物处理剂高温稳定性的方法和水基钻井液抗高温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对提高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属有机聚合物一般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单体聚合来制备,但由于单体制备困难、性能不稳定,其发展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用低压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法将有机单体和金属直接合成金属有机聚合物薄膜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铜与丙烯腈、丙炔腈的金属有机聚合物薄膜.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薄膜中含有环状共轭结构,铜与聚合物以共价键、配位键结合.用改进的四探针法进行测量,铜与丙炔腈聚合物薄膜的电阻率在10~0~10~3Ω·cm范围内,铜与丙烯腈聚合物薄膜的电阻率在10~6~10~7Ω·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10年来核-壳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聚合机理:聚合物沉积机理和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半连续法、连续法;常见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几种形态结构以及影响形态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并介绍了核壳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对成膜能力的评价。最后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在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聚合物掺量对聚合物快硬水泥砂浆抗冻性的影响,对比不同聚合物掺量下快硬水泥砂浆的抗冻性;并通过压汞法测试不同聚合物掺量下砂浆的孔结构,进而研究聚合物掺量对水泥砂浆孔结构、孔隙率及孔径分布产生的影响;探明孔结构与其抗冻性的内在联系;借助红外光谱对其改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快硬水泥砂浆的抗冻性随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4%时,其综合性能最佳;随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聚合物快硬水泥砂浆孔结构得以改善,虽总孔隙率有所增加,但其中值孔径、体密度、平均孔径均减小.此外,红外光谱表明聚合物与快硬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了反应,这也是导致聚合物快硬水泥砂浆性能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层状硅酸盐的结构、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微观结构 ,重点介绍了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指出需根据不同的聚合物 ,寻求经济可行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注射自增强技术是利用普通的、纯的聚合物材料应用特殊的成型方法,通过改变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从而使聚合物材料得到内在增强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几种聚合物注射自增强技术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刘兵 《科技资讯》2014,(15):94-94
针对我省多年来进入流通的商品煤严重亏吨,地方小井煤在流通环节中严重失准的问题,开展煤炭散密度测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煤炭散密度测定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4,4’-二氨基二苯硫醚(SDA)和联苯四酸酐(BPDA)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热酰亚胺化/化学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硫醚结构联苯型聚酰亚胺。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在线跟踪反应进程,采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反应条件对热酰亚胺化及化学酰亚胺化法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的聚酰亚胺建立有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接触角仪、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硫醚结构的引入使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与铜箔相当,可有效改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性能,其与铜箔之间的黏附功明显大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无胶挠性线路板应用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所获聚合物的绝对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1.1)×104g/mol,分解温度均高于560℃;DSC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两种酰亚胺化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之下,化学酰亚胺化更有利于获得高酰亚胺化程度的聚合物,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RAFT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侧链型偶氮液晶聚合物PCN2,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软刻蚀中的溶剂辅助微模塑技术制备了3类不同形貌的聚合物微图形,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AFT聚合得到的PCN2分子量分布为1.22,溶剂辅助微模塑法制备的聚合物微图形结构完整、精细度和保真度较高,有望在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开发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展望新型拓扑结构聚合物研究的前沿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文献综述。结果遵循"晶体工程"原理,人们合成出许多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将近年国内外和本课题组得到的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进行归类,对其前驱体的选择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结论新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合成结构新颖聚合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德布斯(Debus)法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二溴洛粉碱,以它们为单体分别与2,5-二壬氧基-1,4-二乙炔基苯偶联聚合,得到两种链节中含有三苯基咪唑结构单元的洛粉碱共轭聚合物。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初步测试了两种共轭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微胶囊作为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粒径大小及分布、芯材含量和机械强度等性能是决定其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综述了聚合物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表征的几种经典和现代的仪器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表征方法的特点及用途,并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