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我们常用的一种基桩检测方法就是低应变反射波法,该文简要的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改进方法以及它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又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根据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从传感器的选用安装、激振方式的选择、参数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基桩完整性检测的方法很多,其中低应变法具有成本低、使用便捷等特点,被检测单位广泛采用.本文论述了桩基动力检测中的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并对低应变基桩检测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桩身混凝土中应力波波速的讨论,提出了建筑场地工程桩平均波速的确定方法,为采用反射波检测方法校核工程桩长度,判定缺陷深度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为例,通过基桩检测实践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的依据、原理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从能流密度、能通量的角度对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过程中应力波能量在桩身变阻抗界面上的入射、反射及透射的分配理论进行了假设理想条件下的探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全国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桩长桩径变化较大以及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认同度差异,各地采用这两种方法比例差别较大。对检测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基桩用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检测,通过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两种方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反射波法检测原理,分析了桩身缺陷波形,对桩身的缺陷位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产生桩身缺陷的原因,提出了反射波法桩基检测技术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反射波法基桩动测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射波法基桩动测是低应变基桩动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与该方法有关的基础理论,并讨论了应力在桩底反射界面的反射、透射及能量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基桩完整性PIT现场对比试验,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出现的典型疑难检测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粘贴好坏、盲区内浅部缺陷的存在及深度变化、长桩段扩颈桩的存在、桩周土层软硬夹层的组合特性及嵌岩桩桩底岩土特性变化等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曲线上均具有典型的反射信号,正确认识这些反射信号的特征,可以保证低应变反射波法具有较好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志国 《工程与建设》2011,25(2):236-237,247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基桩检测领域.根据其基本原理,结合工程中实测的典型缺陷波形,探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检测基桩的完整性、可靠性中的应用及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对锤击条件和截止频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场检桩中遇到的异常桩,根据现场实践经验,探讨了锤击能量大小、频率高低对判断桩的完整性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析基桩反射波法检测中对桩长的校核和桩身砼强度等级的确定存在的问题.提出用超声波法测量桩头的速度来改进桩身波速的经验值.桩身砼的波速和砼的强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利用超声波法测定波速后可以得到砼的强度.工程实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桩身长度的测定和桩身砼强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刘顺利 《广东科技》2008,(8):188-190
桩的动测技术在工程检测中应用广泛。根据作用在桩顶上的能量是否使桩土之间产生塑性位移,可以分为高应变和低应变两种检测方法。本文中,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某工地声波透射法和反射波法的测试对比分析,根据不同的成桩工艺,选择适合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通过该方法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检测中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在现场检测中影响桩身缺陷反射信号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加以研究,以分析其实际操作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并就一个从业人员而言对其提出了部分改进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工作原理,分析了反射波法检测大直径嵌岩桩的技术难点,并结合某工程中的检测实例对反射波法检测大直径嵌岩桩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为大直径嵌岩桩的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反射波法桩基完整性无损检测系统,硬件上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内置电荷放大器、A/D采集板等,软件上采用了基于Windows 2000的可视化编程技术,使测试分析完全集成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