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至今,人类已研制出3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各有所长,功能互补,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后一种不返回地面,而是在空间轨道上长期运行。载人航天器现已把500多人送上太空,其中12人登月。 在这3种载人航天器中,宇宙飞船是规模最小、技术最简单、费用是低廉的一种,因而也是被最先使用的一种载人航天器。在送人上太空后,宇宙飞船被用于对地观测、航天员出舱作业和生物学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和各项航天技术试验。 宇宙飞船…  相似文献   

2.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4.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也使得载人飞船成为帮助人类实现“飞天”梦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6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结束了香港、澳门等地的展出后,2004年5月2日在空军专机的运送下返回北京,“空降”到中国科技馆,参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为期两个多月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5月4日上午9点,在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书记处书记徐善衍的陪同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上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6月,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见证了属于中国人的深蓝梦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之最。2013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式开始了"应用之旅":三个月后,圆满完成了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科考任务。作为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与制高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坚持走中国式自主创新道路.它是我国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一次有益探索。走向深海技术领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不属于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7.
日首,“神舟5号”裁人飞船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航天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成功实现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成为许多读关注的话题。为此记特采访了参与“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刘宗映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人类便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目前根据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在我们人类太空的活动领域,还主要是局限在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有300~500公里这样一个高度。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天地往返运输器。第三个阶段,是短期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美国于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探月计划,在经过长达30余年的等待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新恢复载人月球探测,并以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为目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于2005年9月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的具体内容:2018年再次将宇航员送往月球,此后每年至少进行2次月球探测任务,争取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能使宇航员驻留月球长达6个月之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11.
载人飞船比起卫星要复杂得多,就是因为有人的参与,在那高真空和失重的环境中,保证人的生存和安全是一切载人航天器设计的出发点。一切生活条件都是靠设计的周密性来保证的,而且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从地面带上去的。关于飞船的构造是如何保证这些条件的我们以后再谈,先看看宇航员是如何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绝不会永远只躺在摇篮里”。实现载人航天,不仅能够大大地拓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而且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科技甚至国防的发展。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载人航天技术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航天特因环境下机体适应的中医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鸣  刘玥 《自然杂志》2006,28(5):261-265
载人航天飞行涉及到机体对特因环境的适应,由适应引起的多系统失调或损伤一直是航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我国航天医学较早地融合了有着几千年经验的、以整体综合调节为特征的传统中医药学,并尝试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和中药复方的整体调节特色运用于载人航天的医学健康保障且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介绍了中医药运用于航天健康防护的探索历程及其近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30日,在德国一架刚研制并首飞成功的多旋翼直升机,居然有多达16个旋翼。它是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多旋翼直升机。这样,16个旋翼中即使有多个旋翼出了故障,直升机依然能安全飞行……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目的把人送入太空至今仍是花费巨大、值得争论的事情。不过,考虑到宇航员能为在空间望远镜选择新位置和完成空间望远镜的维护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理由继续推进载人航天计划。 当人类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进入太空时,许多人将其视为崭新的历史篇章,是人类向外太空移民这一必然的漫长过程的第一步。但迄今为止,宇航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朝着太空移民目标前进多少。事实上,载人航天计划有时看起来似乎已经耗尽了这种初始爆发能量,正在凭惯性自由下落,就像用完了燃料的火箭沿着弧线飞回地球。  相似文献   

17.
郭力 《世界科学》2004,(5):22-23
在将人类送往火星这一课题上,美国、欧洲和中国都面临着选择:是通力合作还是独自奋斗从1957年苏联宇航员第一次绕地球飞行开始直至34年后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由于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对手,因而在载人航天器的研究方面一直是合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就是建立了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距离上一次,也是人类唯一一次对"地球最低点"——"挑战者深渊"的载人探险,时间已经过去50多年了。而今天,新型的载人深潜器将再度挑战这个深渊。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神话一直鼓舞着我们民族,去攀登天上那个神奇陌生的世界.改革开放的成功,使我们具备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实力.最近英国观察家评论说,只要中国人愿意,他们有能力在10~12年内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宇飞行,冲出太阳系,在银空乃至外空中活动,是人类最高的宇宙航行理想。要实现航宇飞行的最高理想,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人类今日的科学技术离载人航宇飞行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