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会由于体内糖的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的流失,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中、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可以改善体内代谢过程,提高运动能力,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潘伟 《今日科技》1991,(4):11-12
利用芦笋汁、刺梨汁、蜂蜜三种营养丰富的原料,精制生产出一种芦笋刺梨蜂蜜高级饮料,除了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C及电解质之外,还能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种饮料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全新型饮品。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12,(9):14
人们在运动以后该喝水,还是该喝添加了糖、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7月发表了一篇关于运动饮料的文章。作者德博拉·科恩(Deborah Cohen)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饮料生产厂家为了扩大销量,把"运动以后要补充含特殊成分的饮料"这一概念逐渐灌输到公众的观念中。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葛兰素史克旗下的运动饮料产品。科恩称,佳得乐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说服公众"口渴作为身体缺水的指示并不可靠"。有证据表明,宣传此类观点的专家受  相似文献   

4.
运动可导致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可能是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贫血发生的原因之一.通过研究一次性运动和长期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便发现血液流变学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性,为进行科学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7名体育系男生完成30次短间歇纵跳,测定其运动能力和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测定运动前后的腿部静力力量和视-足反应时,揭示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疲劳的生物学规律,为运动训练实践中对疲劳的认识和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观察与分析极量运动疲劳时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说明过性极量运动外周疲劳的发生机制可能首先不在中枢,而是在外周。  相似文献   

7.
钙与运动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不仅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组织细胞机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影响着机体的运动能力与肌肉疲劳。从线粒体聚钙、肌浆网钙转运,游离钱的改变等方面阐述了钙离子与运动疲劳的关系。提示维持体内钙稳定,对提高运动能力、减缓运动疲劳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研究大蒜素和运动疲劳对大鼠P-PKC的影响,实验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疲劳组以及相应实验性设计的大蒜素+运动疲劳组,各组又根据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末次训练后24 h组与72 h组2个小组.运动疲劳时间为5周,期间逐渐递增负荷或时间.测定各组大鼠脾淋巴细胞PPKC水平.结果显示,运动疲劳组(P<0.01)与大蒜素+运动疲劳组(P<0.05)大鼠脾淋巴细胞P-PKC水平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而运动疲劳组与大蒜素+运动疲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运动疲劳的发生与P-PKC表达的变化有关,而大蒜素对该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元 《科技信息》2009,(15):183-183
本文综述了如何通过营养补充加快运动后疲劳恢复。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它和运动后机体内营养素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运动后及时补充抗疲劳的营养素,对于疲劳恢复、增加机体耐力有积极的意义。糖类能提供能量、迅速恢复体力,蛋白质有助于受损骨骼肌细胞修复,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促进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0.
竞技健美操是以竞赛为主要目的,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疲劳的产生原因、运动疲劳易发生部位、运动疲劳的判断及恢复手段进行了阐述,从而给运动员教练员以借鉴,使运动员教练员能够了解运动疲劳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应对运动疲劳,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使用咖啡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咖啡因在运动员训练和不同运动项目中应用研究新进展和合理的应用方法.方法:检索体育科学杂志主要的数据库中国知网,Springer,Ovid,LWW,science-direct,研究分析咖啡因在运动员训练中应用的原理研究进展和运动员应用效果、应用方法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咖啡因具有降低运动中中枢疲劳和/或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运动肌肉疲劳前后肌肉形态结构参数的变化,为运动肌肉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文中应用B型超声技术,测量9名男性志愿者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疲劳前后下肢肌肉的肌肉厚度、羽状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功率自行车运动疲劳后,不同被测肌肉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较疲劳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大腿股外侧肌、股内侧肌的厚度变化率、羽状角变化率较大.得出了运动肌肉疲劳前后肌肉的肌肉厚度和羽状角发生变化,提示其可结合传统的表面肌电信号评估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13.
两种运动疗法对CNP的运动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疗法是促进CNP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和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解除机体疲劳、缓解焦虑、改善尿动力学,增强前列腺对疾病的抵抗力,最终促进腺体康复.文章以对比的形式分组对社区CNP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通过观察其SPL、Sperm、WBC等指标,以及T、C、T/C、B1a在运动干预中的变化,分析两组运动疗法对CNP患者康复的原因,为CNP科学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在运动疲劳状态下人体脑电信号的反应特征。在某体育院校中随机选择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开始实验前,首先令受试者熟悉实验流程,对受试者强迫高强度运动,在对受试者脑电信号进行测试时,电极依据国际10/20系统安放,将人体两个耳垂看作参考电极,前额正中接地。正式实验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试者分别以20%、60%MVC进行静态屈肘诱发屈肘肌疲劳实验;第二部分为疲劳运动后脑电波脑电功率谱百分比变化实验。不同脑区脑电功率谱能量通常集中于5~20 Hz频率区间中,每个脑区脑电信号功率谱能量曲线的峰值均为10 Hz左右。60%MVC运动疲劳实验中不同脑区脑电功率谱能量处于3~60 Hz的广泛频率区间中,功率谱能量曲线峰值均约为14 Hz;和运动前半段脑电功率谱能量比较,运动后半段左侧脑区和右侧脑区脑电功率谱能量值在一定程度呈上升趋势,中间脑区无显著变化,前、后脑区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部分频率下有所降低。20%MVC与60%MVC运动疲劳实验后半段各脑区各频段能量平均值较前半段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运动疲劳后γ波指数在第10 min和安静值相比显著增加,P0.05,运动疲劳后θ波指数在第10、20和30 min和安静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运动疲劳后α波指数均低于安静值,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疲劳后β波指数在第30 min和安静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说明运动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功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运动性疲劳与机体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了解疲劳产生的机理和确定行之有效的指标评定方法,对消除疲劳、提高耐力运动能力以及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述了糖、氨和ATP过度代谢对机体正常功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对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资料表明,糖的过度代谢致使机体pH值下降,导致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下降,肌肉收缩能力降低,ATP合成及水解释放自由能减少;氨的过度产生可造成中枢神经疲劳,对某些生化反应具有不良影响;ATP的过度利用会引起机体正常生物学功能受损.上述生物化学变化会使人体运动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运动疲劳认识已久,对疲劳的消除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中医对运动疲劳的产生,对运动疲劳的分型,运动疲劳的治疗做了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采用 10d递增负荷的游泳运动方式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结果 此运动模型动物出现脱毛现象 ,且神情倦怠 ,食欲降低 ,运动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探究行为明显减少 ;运动第 7d与第 10d运动组体重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血清CK值运动后 12h和 2 4h与对照值相比有显著性增高 ;血尿素值运动后即刻、运动后 12h与对照值相比显著增高。结论 本实验动物模型是可靠的 ,可用于运动疲劳机制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从参加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使用国家指定的运动营养饮品后,运动营养食品、饮料的声誉鹊起。不仅仅运动员喜欢,很多消费者也都十分喜欢这类有益于健康的食品、饮料,消费需求呈增长趋势。这类产品将会形成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块不可忽视的市场,食品行业在这一领域开拓了一些成功的新产品。譬如健力宝,作为一种有益的运动营养饮料,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企业本身也取得了成功。糖果行业对运动营养产品的注重当然也属本行业新产品开发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和运动测试,了解当今大学生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体适能特征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的健康运动对策.方法:对1 6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疲劳量表(FS-14)问卷调查,对发现的21名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进行体适能和相同运动下主观用力程度分级(RPE)测定.并比较其与健康大学生间的区别.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为1.3%.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相比体适能普遍较差,其中肌耐力、心肺功能相关的运动能力差别明显,完成相同运动后RPE分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慢性疲劳大学生应采用适合其自身运动水平的,控制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的,低对抗性的运动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