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松辽西部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探明了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域.依据大量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分析了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和土壤中的氟离子经过淋溶作用溶于地下水,是形成高氟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此项研究为饮水型地氟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基础,从而避免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氟的摄入是通过饮食、呼吸、饮水三个主要途径进入人体的,此外,也可通过含氟药物、烟尘、酒和茶等进入体内。一般来说,对饮水中的氟吸收率最高可达90%,其次是食物中的氟吸收率约20%。氟的过量摄入可导致氟中毒,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饮水含氟量高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氟污染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沿海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氟中毒屡见不鲜,对比分析氟超标但经吸附处理、氟未超标和氟超标村庄地下水性质发现:经过简单吸附法处理高氟地下水,虽然氟处于正常阈值,但Cl-、NO3-、NO2-、TDS和总硬度等仍严重超标。处理后的地下水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Ec、TDS、总硬度、Cl-、Br-、NO3-、NO2-、SO42-、Na+、K+、Ca2+、Mg2+、Sr2+等指标相当,表明单一吸附法仅使得地下水氟降低,但对其它离子影响较小,吸附法处理的地下水仍存在饮用风险。地球化学指标也表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显著,高氟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相伴而生。因此,在处理海水入侵区高氟地下水时,应考虑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氟富集的关系,发展特殊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阿克苏河流域地方性氟中毒区的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疆阿克苏河流域自然环境中第四纪沉积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要素中氟元素的分布规律,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R-型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率与生活饮用水中氟元素和其它水化学成分之间的朴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氟中毒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元素与其它水化学成分的多元回归模拟模型。研究总结出了该区域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率的主导病原因子以及水体中各水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对氟中毒病因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湖北氟中毒流行的环境地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为例,对氟中毒流行进行了环境地理分析,根据氟病区中的氟从地理环境到人体的生态转移方式的差异,将湖北省氟病区划分为燃煤污染型,浅层地下水型、等5种类型,且各型氟病区皆严格对应于一定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曹县是地方性氟中毒高发区,为探明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全氟含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氟含量与水氟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地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含氟量。结果表明,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在325.75~574.25 mg/kg之间,含量波动不大,算数平均值为459.39 mg/kg,且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其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与地下水氟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对当地氟病的防治中不可忽视土壤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来自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并通过新陈代谢的形式与环境相互交换和传递物质及能量,维持生命和环境之间的平衡。通过对地球化学环境元素氟与生命中微量元素氟的相关性、地方性氟中毒的致病因素分析,揭示环境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协调和谐关系,指出影响人体内氟平衡的因素,并提出保护环境,保持健康;合理膳食,改善健康;优化和利用资源,发展人的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谁都愿意有一副洁白如玉的牙齿,使漂亮的脸蛋更加漂亮,然而地方性氟病却使患者牙齿发黄(俗称“大黄牙”),给漂亮的脸蛋“抹黑”。大黄牙是地方性氟病对人体一大损害之一。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地质环境中含有较多的氟,它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  相似文献   

9.
水城茨冲地方性氟病与氟环境地球化学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茨冲地方性氟病不同地球化学环境中氟的分布,迁移转化,认为地区的高氟燃烧煤污染和富氟岩土,是导致该区产生地方性氟病的分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山尔省曹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曹县浅层地下水中F-含量范围为0.2—3.2mg/L,超标高氟水呈片状广泛分布;大部分深层地下水F-含量也超出国家饮用水口生标准,需增设除氟设备降氟,才可作为供水水源.高氟的岩石和土壤是本区高氟水形成的物质基础,由于蒸发作用强烈,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径流排泄不畅,加上适宜的水化学条件,造成了地下水中F-的累积和富集.此外,农业污染有可能是形成本区高氟地下水的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11.
粤东潮汕地区有7个自然村世代以与温泉有水力联系的井水为生活饮用水源,居民“氟斑牙”发生古老而普遍。60-70年代,“地气井”等深机井供水工艺在潮汕练江平原等地盛行,使承压水型病区不断发生、蔓延,至1984年潮汕高氟水自然村444个,经流行病学查明,其中有138个地氟病区,受害人口40.6万人,占广东省的60%,除氟工艺及改饮低氟水源等对策,使潮汕地方性氟中毒得到防制。  相似文献   

12.
砖茶水高氟降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中毒是由于摄入过量氟引起的.除发生在高氟水地区外,由于砖茶中的氟含量比较高,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因饮茶过多出现氟中毒现象.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及茶水降氟的技术、降氟机理、降氟影响因素的综述,对当前吸附法如蛇纹石、沸石、负载硅胶、石英砂、粘土等的除氟效果及机理做了深入探讨,对化学沉淀法的常规做法如铝盐、钙盐等除氟和最新尝试进行了比较,此外简述了电化学方法的应用,其目的是提出在不影响茶水质量和品位的情况下的砖茶水降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生命元素,水中硒和氟含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山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氟含量较高,但硒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尚未有详细的报道。本文选定卜庄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下水硒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硒含量为1.43~15.60μg/L,平均值为6.23μg/L,仅王卢村硒含量超过地下水标准(10μg/L),有8个村庄地下水硒含量超过5μg/L。该区除金山村外,地下水氟含量超标,但硒和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该区地下水硒富集和氟富集动力存在差异。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区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浸染,与未受浸染的参照样品相比,该区地下水硒含量明显升高。地下水硒含量与p H无显著相关性,与Fe、溶解固体总量、Cl~-、Br~-、Na~+、Mg~(2+)、SO_4~(2-)显著正相关,海水入侵引起的离子竞争吸附和高的Na-MgSO_4~(2-)矿物是影响该区地下水硒含量变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六安市居民饮水水氟含量及改水工程现状筛查表明,六安市五县三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合格率达99.57%,舒城县水氟数值最大,高达5.14 mg/L,寿县和金安区合格率最低;通过改水工程后水氟含量均未超标。调查分析结果为六安市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防治、地氟病区改水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消除饮水型地氟病流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的地方病。本文介绍了其概念、研究史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地氟病的病理学特征及病区的成因,并初步分析了地氟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在我国的地理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羊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欲食含氟量高的水和饲料,使猪体每日氟的总摄入量超过正常范围,而引起的。病的特征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氟在非饱和带迁移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氟迁移土柱模拟试验 ,讨论了非饱和带氟迁移的动态特征。对高氟地下水灌溉可能产生的氟环境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改水降氟措施落实情况,动态观察采取降氟措施后的预防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资料。方法:儿童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水氟、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2004年秦安县改水任务完成率为68.21%,2005年该县未按排改水项目,两年集中式改水工程正常供水率分别为59.26%和63.46%,部分工程有水氟超标情况;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6.65%和28.14%,均以极轻和轻度患者为主;居民饮水氟基本稳定,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仍〉1mg/L。结论: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主要措施,改水设施的正常使用与否,是保证预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阿拉善左旗贺兰山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统内井孔采样分析结果.得知系统内部分地区存在高氟水,地下水中F的含量主要受F-物质来源控制.地下水中F-的富集受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环境影响.由于系统内地下水储存条件、循环条件及影响因素不同,则地下水中P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以及钙、镁和铝离子对慢性氟中毒的拮抗作用,为研究地氟病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断奶1周的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高氟组、氟+镁+铝拮抗组和氟+钙拮抗组.全群饲喂3个月,每隔两天称量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饮水量.处死前3d,每天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氟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加钙拮抗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对照组快,也比高氟组快;2)高氟组的尿氟含量高于其他组,加镁铝拮抗组和加钙拮抗组比高氟组低,但仍高于对照组;3)各组摄食量和饮水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氟中毒会减缓动物个体的生长速度,而在饮水中添加镁、铝或钙离子能够起到一定的拮抗作用,钙离子拮抗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