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比较好的的基层结构,但水泥稳定基层里的水泥收缩作用导致结构层本身产生裂缝几乎是一种通病。如何预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反射裂缝,通过在G213线临夏至合作公路的水泥稳定基层上加铺土工格栅技术预防反射裂缝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吴平 《甘肃科技》2016,(14):87-88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是良好的基层结构,但水泥稳定基层里的水泥收缩作用导致结构层本身产生裂缝几乎是一种通病,如何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反射裂缝。在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改建工程的基层施工通过预切缝技术预防反射裂缝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许全喜  陈剑鑫 《科技信息》2009,(13):296-296
目前.水泥稳定碎石这种结构在二级以上干线公路及高速公路上.作为路面基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泥稳定碎石裂缝反射到油面,逢雨雪天气,雨水通过反射裂缝进入底基层或下底基层,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基层或下底基层白灰土方或二灰土上形成泥灰浆.随之反射裂缝处出现唧泥病害。随着病害的发展,水泥稳定碎石出现沉陷、碎裂,最终油面出现沉陷、坑槽.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水泥级配碎石基层引起反射裂缝的原因入手,分析产生反射裂缝的根源所在,并通过在施工中采取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达到减少或防止水泥级配碎石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中元 《科技信息》2011,(32):I0173-I0173,I0176
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广泛使用,裂缝的存在使道路表面雨水不可避免地进入结构层及路基,致使路面结构层和路基强度大大降低;同时,裂缝在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下,很容易扩展,严重的出现唧浆和坑槽。水泥稳定碎石在温、湿变化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是导致基层裂缝及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我公司今年在施工211国道高速公路施工中使用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试验段的后期跟踪结果来看,骨架密实型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明显减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雷进 《工程与建设》2014,(1):22-23,32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后会引起反射裂缝,进而导致面层的破坏。文章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20结点等参元有限元模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路面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和力学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了沥青路面结构面层最大剪应力和主应力及其出现的位置,验证了路面反射裂缝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蔡成虹 《科技信息》2009,(20):I0246-I0246
本文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形成机理,影响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应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纫的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微裂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水泥稳定碎石早期收缩应力,对微裂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并基于内聚力模型,对微裂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了不同间距和不同深度裂缝布置下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及系统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主应力和系统总能量随微裂缝间距的减小和深度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并通过微裂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证明了微裂技术在减少水稳碎石基层收缩裂缝和减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中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马旭峰 《工程与建设》2023,(3):1041-1043+10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大力建设,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两层或三层沥青面层逐渐成为道路结构层的主流形式,在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路面,特别是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半刚性基层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继而向上传递反射,形成反射裂缝,导致路面损害。近年来,国内提出了采用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克服路面裂缝、提高路面结构耐久性。本文通过介绍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方案设计,为其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赓  裴海娜  邱军廷 《科技信息》2010,(19):I0295-I0295
在当今的公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作为重交通量高等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被广泛应用。但水泥稳定碎石容易出现干缩裂缝这一问题一直困绕着广大公路建设者,也成了一个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往往导致沥青面层施工后,出现反射裂缝,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本文结合平顶山叶舞高速路面二标的施工实例,谈一下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防止半刚性基层出现干缩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收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温缩较大,容易引起路面反射裂缝,提出用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抗收缩能力较强的新型基层材料.在分析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机理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微观结构后,进行了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计算了水泥稳定碎石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两种混合料作为基层应用时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通过分析比较,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更小,表明其抗收缩性能更好,能较好地延缓基层开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水泥掺量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的问题,通过对3%、4%和4.5%(质量分数)3种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干缩、温缩室内试验,得到不同水泥掺量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和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是影响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的主要因素;水分和温度的控制也能减少收缩,抑制反射裂缝.该结果为防治反射裂缝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并给出了预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但非荷载型裂缝更为主要。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应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考虑,其中由结构、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工艺出发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本身的收缩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掺加减缩剂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减缩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减缩剂效果明显,显著降低基层材料的早期收缩量,同时对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影响不大;采取同时掺加减水剂和减缩剂的方法可进一步改善基层材料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缩剂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反射裂缝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水泥工作的需要,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分析是必要的,可以得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及其冰冻稳定性,它的抗冲刷能力也比较强,总之其具备很好的强度及其刚度,并且这种施工材料比较常见,性价比高,能够进行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当下公路基层工作中广泛得到应用。这也体现在很多的南方潮湿地区。这种水泥稳定碎石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其也有弱势,那就是容易导致太多的施工成品裂缝,这种裂缝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基层的整体性。容易导致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出现,进而影响了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为了提升路面的质量,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预防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以满足当下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济邵高速公路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出现的裂缝情况,分析了基层裂缝的成因及危害,并总结了半刚性基层裂缝处理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郝媛媛 《科技信息》2007,(32):138-138,122
目前我省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大部分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中其技术指标若控制不好或受外界环境、温度、气候、荷载的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产生裂缝现象,处理裂缝目前又没有成熟的办法和相关技术措施。本文根据历年来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就此进行探讨和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技术,解决传统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引起反射裂缝及由此导致的路面病害问题.方法在对该种材料强度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依托沈环北线(横道岭-台山堡)大修工程,对铺筑的低水泥剂量稳定基层进行现场检测.结果室内试验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为2.5%时,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强度满足现行规范中对中、轻交通等级的要求;当水泥剂量为3.0%时,满足规范中对重交通等级的要求.回弹模量试验的结果表明:水泥剂量超过2.5%时,回弹模量呈快速增长;裂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超过2.5%时,该种材料的间接抗拉性能和常规半刚性基层材料接近.试验路检测证明,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显著减少.结论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技术应用在辽宁省公路大修工程当中是可行的,中、轻交通等级下,推荐采用水泥剂量为2.5%;重交通情况下推荐水泥剂量为3%.  相似文献   

2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反射裂缝,基层材料的性能优化是简单有效的技术途径,采用减少基层材料用水量、降低水泥用量以及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等方法均有助于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掺加粉煤灰、减水剂、减缩剂能明显改善基层抗收缩性能,通过采用复合掺加的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