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i80Fe20/Cu多层膜巨磁电阻与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伟 《科学通报》1998,43(14):1485-1488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了取向的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室温下,饱和磁电阻值随着Cu层厚主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2.2nm时。  相似文献   

2.
白海力 《科学通报》2000,45(21):2281-2285
研究了强磁场对射频溅射沉积Fe-Si-O薄膜的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在O2流量比小于1.0%,外加磁场低于1.0T的溅射条件下,得到了中孔型,相分离型和混合型3种典型的样品宏观形貌,表明强磁场不但影响等离子体的分布而且影响溅射原子的角分布,在O2流量比大于2.0%,外加磁场高于2.0T的条件下制备的Fe-Si-O薄膜中,经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了强(110)取向的Fe3O4相;磁性测量发现垂直膜面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淬法制备Zr41Ti14Ni8Cu12.5Be22.5Fe2大块非晶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颖斐 《科学通报》1999,44(16):1707-1710
用水淬法制备出直径为9mm的Zr41Ti14Ni8Cu12.5Be22.5Fe2非晶棒;XRD和DSC对获得的非晶合金进行各种分析,研究了铁元素对Zr41Ti14NiCu12.5Be22.5Fe2非晶形成能力,硬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FeCo-SiO2颗粒膜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力  张宗芝  池俊红  李成贤  葛世慧 《科学通报》2000,45(20):2163-2166
利用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含量fv的Fe-SiO2金属-绝缘体颗粒膜,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以及隧道磁电阻(TMR)效应,在fv=0.33处得到最大磁电阻值为-3.3%,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fv=0.33,用Co取代Fe得到一系列的(Fe100-xCox)0.33(SiO2)0.67的颗粒膜,对其TMR的研究发现在x=53时得到最大磁电阻值-4.5%,且Co对Fe的替代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Ag-Cu-Sn合金熔滴与Fe基片之间的液/固界面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几组实验,初步探讨了重力因素(熔滴不同空间方位、基片不同受力状态)对Ag-Cu-Sn/Fe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界面处,Ag-Cu-Sn合金向Fe基片中扩散,其向下面Fe基片中扩散的量多且扩散的距离远;并且在上表面和上基片界面附近有规则形状的αFe析出相,这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徐非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科学通报》1999,44(14):1498-1503
通过机械混全焙烧法制备了MoO3/α-Fe2O3样品,采用了XRD,XPS,LRS,TG-DTA以及Moessbaer谱研究了MoO3与α-Fe2O3之间的相互作用,XRD和XPS证实,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的样品,MoO3在α-Fe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为0.8mmolMoO3/100m^2α-Fe2O3,LRS和FT-IR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样品中,Mo^6+主要讲入α-Fe2O3的表面四面体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质混合的方法制备了新的TFEL材料ZnSxO1-x:CE^3+。在的Ce^3+掺杂浓度下ZnSxO1-x:Ce^3+EL亮度高于ZnS:Ce^3+一个量级以上,其发光波长范围为400 ̄600nm。ZnSxO1-x:Ce^3+可望用于白色TFEL的蓝光部分。  相似文献   

8.
3,5-二甲基吡唑(HPzMe2)在THF溶液中和(C5H5)3Y反应,制得了双核钇配合物「(C5H5)-Y(η^2-PzMe2)(μ-PzMe2)」2(Ⅰ)和「YY(η^2-PzMe2)2(μ-PzMe2)(μ-THF)」2(Ⅱ),后者揭示了一种合成三吡唑基稀土化合物的新方法。化合物Ⅱ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798(1)nm,b=1.081  相似文献   

9.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钙钛矿ABO3 型B 位含铋混合导体透氧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与合成了系列新型的钙钛矿型B位铋掺杂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对其结构与透氧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BaBi_(0.2)Co_yFe_(0.8-y)O_(3-δ)(y≤0.4)及BaBi_xCo_(0.2)Fe_(0.8-x)O_(3-δ)(x=0.1~0.5 )都可以形成立方晶相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透氧测定表明此系列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氧渗透能力.BaBi_(0.2)Co_(0.35)Fe_(0.45)O_(3-δ)导体膜,在膜片一端为空气氛另一端为氦气氛情况下,900℃时透氧量高达0.77 × 10~(-6) mol/(cm~2·s)以上,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含铋透氧膜材料.并发现透氧量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铋含量无简单的关系.O_(2)-TPD测定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氧吸附脱附可逆性.长时间透氧测定表明,BaBi_(0.2)Co_(0.35)Fe_(0.45)O_(3-δ)BaBi_(0.3)Co_(0.2)Fe_(0.5)O_(3-δ)导体膜在875℃下都具有较稳定的氧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11.
孙霞  汤萍  陈岳  姜勇  黄真  李广  刘智民  陈治友  王胜  袁松柳 《科学通报》1998,43(13):1393-1398
La2/3Ca1/3MnO3系统中Mn位上Cu掺杂效应通过测量其结构和输运性质而得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Cu掺杂未引起晶体结构的变化,但输运性质却发生了明显改变,未掺杂样品在 ̄260K附近出现的由半导体到金属要相变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低温下出现新的相变。液氨温度下磁电阻测量表明,适当的Cu掺杂可导致磁电阻效应比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PKC对HeLa细胞G1/S期进程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  柳惠图 《科学通报》1999,44(19):2080-2084
研究了PKC活性变化对HeLa细胞G1/S期进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HeLa细胞G1期PKC活性的变化影响其G1/S期进程,其中G1期PKC活性升高促进G1/S期进程,而PKC活性降低显著抑制G1/S期进程;(2)PKC的刺激剂TPA促进早期应答基因c-myc与c-jun的表达,PKC的抑制剂GF-109203X抑制其表达;(3)HeLa细胞G1/S期进程中,TPA作用促进G1期C  相似文献   

13.
王晓琦  刘煜  段恩奎  曾国庆  朱正美 《科学通报》1998,43(12):1292-1295
以单克隆抗体AH6[特异结合Le^Y寡糖,Fuc α1-2Galβ1-4(Fucα1-3)GlcNAc-]为工具,采用明胶酶谱法,研究细胞表面的Le^Y寡糖抗原与羊床期间小鼠胚泡和单层子宫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Le^Y寡糖抗原在着床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环节。结果显示,不论子宫上皮细胞表面还是胚胎滋养层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14.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介导的内吞及其半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异型体,兼有粘附分子和反向传导信号的作用.以m-M-CSF高表达的J6-1细胞系为模型,研究了重组人 M-CSF可溶性受体(rh-M-CSF-sR)与 m-M-CSF的结合、内化和再循环.结果显示: m-M-CSF与 rh-M-CSF-sR的结合具高亲和性( Kd= 1.78×10-12 mol/L),且 m-M-CSF能介导能量和温度依赖的 rh-M-CSF-sR内化(t_1/2= 20min);内化的 rh-M-CSF-sR能以 m-M-CSF结合的形式回到细胞表面,表明: m-M-CSF有受体样介导内化和再循环作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4株白血病细胞系和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m-M-CSF、膜结合型M-CSF-R、胞质和胞核M-CSF及胞质和胞核M-CSF-R的半衰期,结果显示: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各种M-CSF和M-CSF-R半衰期均长于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相应M-CSF和M-CSF-R的半衰期,提示:白血病细胞降解M-CSF和M-CSF-R的速率明显降低;胞内M-CSF和M-CSF-R在瘤细胞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液态亚共晶铝铁合金结构因子的预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θ-θ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675℃时Al-1.1%Fe(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的溶体结构及其与熔体热历史的关系,并用纯铝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未过热铝铁合金熔体的结构因子的小角部分出现预峰,高温过热后预峰消失;而纯铝溶体的结构因子在过热前后基本不变,也未出现预峰。预峰的出现是液体是存在中程序的标志,预峰直接对应于Fe-Fe原子在中程序尺度上的关联。以晶体结构作为一级近似,就可以构造一个液  相似文献   

16.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吸附金(Au~(3+))特性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霉素发酵生产中的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最适pH值为3.5,其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而非依赖温度的过程.在起始Au3+浓度(100 mg·L-1)与菌体浓度(2g·L-1)之比为50mg/g,pH 3.5和 30℃条件下,吸附 45min,菌体对Au3+的吸附量为45.6 mg·g-1,吸附率达 91.2%.菌体所吸附的金可被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体能将Au3+还原成金颗粒,并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金晶体.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Au3+能被菌体还原成Au0.  相似文献   

18.
赛马矿和硅钛铈矿中铁的占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仁奎  丁奎首  李哲 《科学通报》1999,44(13):1449-1451
赛马矿为一种锆钛硅酸盐新矿物,对赛马矿进行了X-射线和电子针分析,计算出化学式此外,对赛马矿与相关矿物硅钛铈矿进行了温穆斯堡尔效应的研究,确定铁在赛马矿和硅钛铈矿晶体结构中的占位,确定出Fe^3+/Fe^2++Fe^3+比值,在此基础上,重新写出赛马矿和硅钛铈矿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苯并三唑两种配体为桥的铜-氮簇合物Cu5(BTA)6(TTA)4·5DMF的合成和晶体结构.配合物由Cu(1),Cu(2),Cu(3)和Cu(4)离子围绕中心的Cu(5)离子构成四面体骨架结构,簇合物的中心铜离子具有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周边的4个铜离子具有五配位的扭曲四方锥结构.每个苯并三唑分子的3个氮原子同时桥连3个金属铜离子(η3 -形式),周围的铜离子与中心离子Cu(5)的距离为0.3562~0.3755 nm,而4个周围铜离子相互之间的距离为0.5787~0.6302 nm.  相似文献   

20.
胡朝晖  刘世杰  刘平生  冯国华  韩勇 《科学通报》2000,45(10):1025-1029
由X射线聚焦透镜联合X射线机形成的X射线微束与平面晶体波长色散位置灵敏谱仪(PSS)构成的高能量分辨率的μXRF(micro-X-ray fluoriscence)分析实验装置取得初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得到被绵计数率与X射线机功率成线性增长,TiKα和CrKα的能量分辨率分别达到16.6和23.6eV并能分辨开不锈钢中CrKβ和MnKα峰,和同步光微束与PSS结合的结果相比较,表明用这装置实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