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国际法理论和国际法实践中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国际法学者提出了一元论、二元论、自然调整论等观点,从理论上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详细进行了论证与解释。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是一种弱法--汉斯·摩根索国际法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权力政治学说)最卓越的代表汉斯·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结束了西方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国际法万能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论证了国际法功能的分散化以及国际法作用的有限性,并且诠释了国际法和主权的诸种内在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其深刻的思想却为世人所误解,摩根索被看成是国际法虚无主义的典型人物.本文试通过论述摩根索的国际法观点并分析其成就与不足,以拓展我国国际法学界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对于国际法效力基础问题的探究,国际法学者们作出了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导致了不同学者们的不同结论。应本着全局、科学和现实的态度,来审视国际法的效力基础,不能生硬地割裂国际法效力基础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国际法的效力基础应由国际法的程序效力基础、实质效力基础和现实效力基础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薛福成逐渐加深了对国际法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颇具特点的国际法思想。他认为中国要进入国际社会,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提出了凭籍国际法维护国权的主张,并从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出发要求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际法自身的种种特殊性,女权主义并没有很好地在国际法领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国际法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给女权主义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在国际法本身的内容和实践两大方面的。女权主义在国际法中的发展,无疑与女性地位、女性权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法律。国际法作用于国际社会依赖于其效力,即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对国际法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遵守。因此,对国际法效力依据的认识,关系到国际法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现有的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的学说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揭示国际法效力的实质,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肖飞 《科技信息》2010,(30):197-198
国际法论文摘要英译关系到我国国际法学研究在国际法学界的地位和国际法学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国际法论文摘要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篇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论文摘要英译为例子,对我国目前国际法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张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99-103,118
长期以来.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在学界难以得到一致的解释,但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国际法的渊源理解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以这种理解作为前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只是国际法院的裁判依据,而非对国际法渊源的说明.但它的确为我们探究国际法渊源的范畴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对第38条所罗列的裁判依据和其他类别国际资料进行逐个分析和评论之后,现阶段国际法渊源的范畴应当是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是不是法?这是国际法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学习国际法时时常会提起的一个问题。国际法是法,具有法的一般特征。但国际法的约束力较弱,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又称之其为软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代国际法的深刻理解与认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公法》、《通使》和《条约》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外交及领事关系法和条约法的观点。这些颇有见地的国际法观对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普及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嗣后的国际关系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理念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运作非外在强制力运作的结果,国际法运作的强制力来源于根植于人类理性中的理念。国际法体系内部的金字塔形有序层级并普遍联系的理念范型架构赋予国际法巨大的凝聚力、强制力、控制力。国际社会在理念统摄的国际法体制的控制下呈现出和谐世界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中的国家与个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际法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能仅限于客体也是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不具有同等的地位 ,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国际法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主体是什么?有人说,个人可以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其根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伦堡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纳粹德国22名战犯和日本28名甲级战犯的审判是依据国际法进行的。这说明国际法对个人实施了管辖。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前一讲我们已经谈到过,国际法调整的是集合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上述审判虽然以战犯个人为对象,但实际上,挑起战争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才是真正的被审判者。因为侵略行为是国家的行为,战犯是不可能自己独立地发动侵略战争的。那么,国际法主体应该是什么呢?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有下述3个不可分割的条件:1.实体或称集合体,2.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丛春美 《奇闻怪事》2010,(11):40-42
个人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争议问题。我国的主流看法是否定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在国际法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从广泛和务实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若将国际法简单地界定为“国家间法”,则可能限制其自身的发展。我们不应排斥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也不能消极地予以认可和接受,而应以“合法、合理”为原则,适时、适度地接纳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徐茄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79-179
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锁的国门,晚清政府试图运用逐渐输入中国的国际法来改变被奴役的命运。在中法战争中,晚清政府将国际法作为对外交涉的工具,这是晚清政府对国际法的一次典型运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不断地炮制一些关于台湾的国际法地位的言论,企图为台独制造理论依据.本文从分析台湾的国际法地位入手,指出了台湾并没有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席云鹏 《科技信息》2011,(30):67-67
格劳秀斯是国际法学的奠基人,他创建了近代国际法,提出了一整套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林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36-39,48
在实践层面上,国际法的运行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国际法的创制与实施中,国际法的创制成为各国形成法律共识的平台,国际法的实施成为各国在共同的法律框架内行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保障.在价值层面上,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法学研究的新视野,国际正义理念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际法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9,(5):85-87
根据教育部相关双语教学文件精神,国际法课因其内容和性质而成为高校率先开设双语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因国际法包含大量的英文案例,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国际法双语教学当中。这些英文案例涉及的案情和法律问题非常复杂,因而,如何选取英文案例就成为有效开展国际法双语教学的一个首要问题。笔者在对国际法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简要说明基础上,结合英文案例的难度和复杂性,从多种不同角度阐述选取英文案例的不同标准及其重要性,以期在案例选取环节有效推动国际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改写国际法?     
国际法在战争中兴起,又备受战争的反复蹂躏,这本来就是国际法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此次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冲击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早在9.11事件发生之前,美国著名记者罗伯特·卡普兰就在《国民利益》2001年秋季号发表文章预言:随着战争逐步向非常规、不对称和不宣战的方向发展,国际法在冲突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小。他认为,在需要对暴行做出迅速反应的情况下,国际法和民主磋商将变得不切实际。这种观点深得美国总统布什的赏识。果然,在随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国际法靠边站了,联合国只不过是一个让其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