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蚤状(Daphniapulex)休眠卵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萌发温度为20℃~25℃时萌发率较高,缺氧保存的休眠卵能够萌发,而有氧保存的不能萌发;曝气自来水作为萌发液萌发率较高,过滤池水较低,而曝气水和休眠卵形成时的原液居于二者之间;休眠卵缺光几乎不能够萌发,萌发率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p>0 05);休眠卵保存大约1个月左右萌发率较高;带水低温萌发率较高,干燥低温次之,常温干燥保存最低.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19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作为材料,研究温度、生境、海拔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果荠属休眠率最高,为97.3%;芝麻菜属休眠率最低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最短,均为2.6d.各温度下种子休眠率差异不明显,10℃下所有种子的平均休眠率略高,为64.9%;25℃下平均休眠率略低,为49.0%.温度对种子萌发时间影响极显著,相对高温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短;海拔显著影响种子的休眠率,平均休眠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采自相对高海拔下的种子平均休眠率为低海拔下种子的7.1倍,但各海拔梯度下的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生境对种子平均休眠率的影响显著,采自滩地的物种休眠率相对较高、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种子休眠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和2009年采自浙江天目山的野生天目铁木植株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以探讨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征.设置不同的低温储存时间、赤霉素浓度、变温温度、有无光照及不同的发芽基质等条件,比较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吸水实验中种子浸水4 h后吸水率20%,与浸种前重量有明显差异(P<0.05,t-test),表明不属于结构休眠类型.采种后经过短期低温(约4周)储存的种子累积萌发率高于经过较长时间低温(约16周)储存的种子萌发率(p<0.05,t-test),表明种子在低温下被诱导休眠并降低了发芽潜力.种子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打破休眠(MLG为54 d),推测可能属于较深的生理休眠类型.赤霉酸对天目铁木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25℃加之施用浓度为400或600 mg·L(-1)的赤霉酸,是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天目铁木迁地保护中,可采种后人工施加赤霉酸,立即在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对水淹逆境的生殖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嘉陵江边不同强度水淹后的1年生野古草个体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野古草有性生殖植株的单株种子质量、粒数和生殖分配等随水淹强度增大而逐渐降低,高强度水淹后野古草没有进行有性生殖.在一定水淹范围内,表征野古草无性生殖的单株质量、分枝数随水淹强度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说明野古草无性生殖随水淹强度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在周期性的自然水淹下,无性生殖是野古草适应自然的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6.
种子休眠性是野生植物重要的适应性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可以分析种子休眠性强弱.通过人工杂交获得转抗虫基因栽培稻与一年生普通野生稻三种组合的杂种,对杂种的F3代和F4代种子采用直接萌发、打破休眠后萌发、埋土15 d和30 d 4种不同处理来检测种子活力和萌发率.结果显示转基因杂种后代种子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转基因对种子活力和休眠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种子休眠性有随种子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势,提示水稻转基因逃逸后有在野生稻群体中宿存和扩散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可能会随世代增加而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转基因逃逸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温度、pH、孵化液、光照等)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在17℃~29℃范围内皆有不同比例的萌发,以23℃时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60.17±4.18%,在17℃~23℃休眠卵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3℃以上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冷冻保存轮虫休眠卵,可极显著地提高萌发率(p<0.01);pH在5~9范围内休眠卵也有不同比例的萌发,以pH为7和8时的萌发率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它pH条件下的萌发率(p<0.01);轮虫休眠卵萌发以曝气的自来水作萌发液萌发效果最好,原液次之,用未曝气的自来水萌发效果最差;光照对休眠卵的萌发率无显著地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典型草原植物物种为例研究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特性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温度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率,低温延迟了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并降低了种子萌发率,但是对萌发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对于温度,光照对萌发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对个别物种有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开始时间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萌发率次之,而萌发持续时间则最为保守.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种子的这种特异性响应可以用来解释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对二色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萌发时盐胁迫的适宜值、临界值、极限值分别是0.49%、1.30%、2.11%.盐胁迫解除后,二色补血草种子仍具有很高的恢复率,且发芽速度和整齐度提高.0.6%以下的NaCl对二色补血草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aCl对其生长产生抑制性.  相似文献   

10.
对濒危植物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和机械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0719g,种子重量的适合度低;含水量约为7.01%.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水青树种子都能萌发;常温处理光照条件下水青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最高,而4℃和冷冻等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低;机械处理的种子最先萌发.结果表明,光照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皮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差可能是水青树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揭示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其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鲜饱满的紫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层积处理能解除紫楠种子休眠,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85.83%、72.75%。紫楠种子中初始淀粉含量为467.88 mg/g,在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均被不同程度地分解。淀粉酶、酸性磷酸酶(AP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断增强。在整个层积过程中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3)含量不断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IAA/ABA(质量比,下同)、IPA/ABA、GA3/ABA不断增大。【结论】紫楠种子是中度休眠的种子,低温层积是加快紫楠种子萌发的较好方式。紫楠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为淀粉,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均对紫楠种子休眠的解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准确认识植冠种子库的生态意义。【方法】以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植冠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植冠种子库中采集种子,分别进行萌发测试,种子干质量、含水量、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4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并对种子萌发率和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研究期内,复羽叶栾树植冠种子库中的种子先后经历了生理成熟、成熟脱水、休眠诱导和休眠解除4个生理时期;各生理时期的种子总体上在模拟的秋季变温条件下萌发最好,其次为春季变温,再次为夏季变温;完成成熟脱水的种子在植冠种子库中宿存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活力水平;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模拟的春、夏、秋季节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随着种子休眠的诱导而下降,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而升高,表明抗氧化酶在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获得和保持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证实了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胚胁迫学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极品速生红丁、南韩白丁、宝石红丁3种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芽、胚根长度和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光条件下南韩白丁的发芽率为100%,宝石红丁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相对较高,但是速生红丁则在半遮光条件下萌发状况较好.三个品种萝卜种子均适应于弱光条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品种选择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不同品种的萝卜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利用和分配具有差异.生产实践中根据品种不同而度遮光是十分必要的,品种的合理选择和合适的光照条件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桂花种子休眠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桂花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结构电镜观察、种子透水性的测定及种子各组成部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等试验,分析了美国桂花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1)美国桂花种子木质化种壳对种子的吸水透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2)美国桂花种子的胚没有休眠,离体胚在光照培养7 d开始萌动;(3)胚乳被严密包裹的机械作用使胚无法获得萌发所必需的水分和氧气,这可能是导致种子休眠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破除野生大豆休眠和缩短发芽期的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整齐度,采用了多因子试验,发现用砂纸打磨后的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野生大豆发芽期长,发芽不整齐和发芽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设置三个不同光照强度的人工遮阴对青藏高原东缘30种不同生活型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光照梯度下3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平均萌发时间差异显著,外在环境因子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进程.植物在存在竞争的环境中会选择快速萌发来争取幼苗茎杆伸长开始的时间,以截获更多的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日光温室西葫芦植株冬季(秋冬茬),春季(冬春茬)经弱光温度历程后的光合效率日变化,并通过通径分析探讨了两季节主要外界环境因子对植株光合效率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冬季西葫芦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3种较弱光温水平下,一天中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14:30左右,春季西葫芦在3种较强光温水下平呈双峰曲线。两季节总的趋势表现为,相同时间,相同遮光处理水下平春季净光合速率始终要高于冬季,通径分析表明,冬季3种较弱光温水平下Pn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光强强度的,而在春季较强光温水平下,光照强度对Pn的直接及间接作用均最大。  相似文献   

19.
乌桕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桕种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乌桕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所以种皮透水性不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通过乌桕种子的离体胚发芽实验,证实乌桕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而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浸提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所以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存在发芽内源抑制物,这可能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另外,利用浓硫酸处理不能解除乌桕种子的休眠,直接低温层积也不能彻底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激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内源抑制物造成的种子休眠,且通过比对实验发现,先用500或1 000 mg/L赤霉素处理,再层积100 d能有效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