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6月和10月,中国中央政府分别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为内地和港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分析CEPA目标、法律依据、内容等问题入手,对CEPA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界定,提出其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已于6月29日签署。这一“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内地经济与香港经济各有什么影响?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梅新育博士。记者CEPA签署的背景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发起、谈判过程?梅新育CEPA是在香港经济面临20年来所未见的困局下签署的,协议达成的速度比业界预期快了许多,原因就在于需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加快香港经济复苏。至于CEPA发起、谈判的过程,根据有关报道,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入世”达成双边协议之后,香港总商会就提出了建立“…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载入的正式政治文件中,明确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统一的政策立场.结合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历次涉台讲话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两岸达成和平协议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也必须认识到"台独"分裂势力是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大障碍.达成和平协议,应做好几点工作:首先要促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平等谈判;其次是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再次是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第四是建立最广泛的反"独"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推进粤港澳合作的进程,广东与港澳三地的主管部门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确立了科技合作架构,并且分别成立了高科技合作专责小组,对粤港澳三地的高科技发展状况以及粤港澳可开展的合作领域等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安排框架协议(CEPA)签署后的新形势,共同研究和推动三地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涛 《广东科技》2010,19(23):16-18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是粤港双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的一个重要文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粤港合作的总体架构,并在跨界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建优质生活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内容,掀开了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一页。本刊选取框架协议中部分与科技工作密切相关的条文,从科技的视角解读《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令读者深入了解科技部门落实框架协议的政策方向,另一方面,为相关政府部门落实框架协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世界知识》2010,(19):46-47
<正>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实现两岸文教整合成为现阶段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9月6日,由大陆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题为"把握契机,开创新局"的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治仁联袂出席并讲话,两岸共有150位  相似文献   

7.
信息作为我们生活交流媒介的一部分,那么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更值得我们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主要从短信网关的引入、短信网关的系统组成、短信网关的系统功能以及应用短信网关服务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判决自由流动,因此两岸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新机制。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司法协助协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经济动因出发,探索了两岸金融合作的规范发展之路,进而阐明了MOU及ECFA的签署对两岸金融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两岸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两岸证券市场的合作与开放;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第三次陈江会在南京举行两岸签署三项协议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会谈。双方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议题进行了商谈,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交换意见,并讨论了下半年两会协商议题规划、加强会务联系与交流合作等事宜。  相似文献   

11.
"三中一青"问题被认为是国民党"九合一"大选溃败的主因,也是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变量。该文拟针对"三中一青"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解决之道,以利抛砖引玉,并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心力。该文虽从认知面、结构面与制度面来探讨"三中一青"问题,但两岸"通气"应是重要之药引与活化剂。这应让两岸间的信息传播更流畅,更深入普通百姓之生活。因此,两岸互设办事处、两岸互派记者、两岸媒体互通经营、两岸电信同一价互通、两岸青年学生互通就学、两岸四大证券市场"沪深港台"四地互通买卖等等,应对两岸和平发展与"三中一青"问题之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选取近两年来创两岸高收视率的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和《艺术人生》为会话语料,将概念整合性理论和关联理论做互补性结合。从认知语用视角对两岸谈话类节目话语运用及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基于两个理论的整合模型,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心理参与机制能被具体明示,比单纯的关联和推理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心理实现建立在不同的语用价值观之上,语用观存在的差异同两岸社会人际,生活经验及民族性格等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陈华 《科技信息》2011,(7):68-69
路由器设备是网络系统的指挥官,路由器是一个很复杂的网络设备。路由器的复杂不是指他有多宏大的机械设备构架,而是路由器系统里面的技术算法的复杂程度。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通讯中路由器是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网络设备,他起着网络导航的作用。为了对路由器技术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篇着重对路由器各的技术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数据分组传输的稳定性, 对AODV FABL(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Fast Adaptive Backup Local)协议进行优化, 提出了AODV-OFABL(AODV Optimize Fast Adaptive Backup Local)路由协议。该协议对HELLO消息格式内容进行修改, 结合现今部队编制及作战实际, 建立特种作战、 野战及城市战模型, 并利用NS3软件进行仿真, 寻找不同作战模型的最佳匹配路由。实验结果表明, AODV-OFABL协议可提高分组投递率, 均衡能量, 降低节点死亡率, 更适用于野战中, 在网络拓
扑的停留时间为60 s时, 分组投递率达到97%, 平均时延降到320 ms。  相似文献   

15.
武兰芬  余翔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104-107,119
《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知识产权领域双向合作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开启。分析了海峡两岸相互间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和外国人在两岸的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提出了两岸专利审查合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两岸合作仍然会受到既有政治思维与政策的限制,两岸协商将进入所谓的"深水区"。马英九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避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的逆转与倒退,也为下一步两岸关系发展、规划创造了重要条件与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马英九连任后,能否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深化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真正和解与社会融合?可以预期,未来四年,两岸在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方面会有重大发展,但要打破两岸政治僵局,讨论或协商敏感的政治议题仍面临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刘利华:两岸通信产业合作应更灵活紧密日前,在中国台湾台中市举行的海峡两岸通讯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两岸通信产业合作应更灵活更紧密,希望中国台湾厂商尽早布局5G,并与大陆共同研发技术、制定标准,共同搭建5G产业链。刘利华在访问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邀请其董事长蔡明介加入大陆工  相似文献   

18.
CEPA是一个使内地与香港“双赢”的协议,但人们一般认为,CEPA使香港经济受益更多一些。至于说到内地的利益,很多专家认为,主要体现在金融合作中。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全球一流的,是香港最有竞争力的行业,是香港经济的优势所在。就CEPA协议中“金融合作”项下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本栏目主持人请教了金融学教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曾在中银香港有限公司工作过的巴曙松博士。巴博士对这五项条款进行了解读,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内地与香港怎样地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提出一个新的整合新闻信息与协助工商交易或合作对接机制,利用大数据架构及对数字信息的规范,将目前媒体的报道转化成长期有用的大数据信息,成为两岸企业对接的基础。该文重点是对现有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立即产生效益,形成逐渐扩大、良性循环的新信息产业,以期使两岸资源形成更有效的整合,促进更融洽的两岸关系与互动互利体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新的制高点,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的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研究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两岸合作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因素。为促进两岸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建立共同标准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