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临终关怀是以因各类疾病或其他原因而进入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为服务对象。本文中介绍了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开展临终关怀的紧迫性,以及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干预策略:缓解临终患者的生理痛苦;加强心理护理;开展死亡教育;重视社会支持系统;护士与家属共同配合,让临终患者舒适、尊严、安详地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临终关怀在国际上呈现出政府重视、民众参与度高、服务机构规模大、服务模式多样化等特点。临终关怀日益受到重视,会在更多国家发展、完善起来。西方国家对死亡和临终关怀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研究变得具体化了;到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死亡论述的理解;随着互联网和社媒平台的兴起,人们对死亡、临终、临终规划、不幸和丧亲等进行了重新思考。经历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项目主任Petersen教授指出目前口腔癌已成为全球第八大肿瘤,在南亚是常见肿瘤,据估测每年新增病例以50%幅度增长。口腔癌90%以上是鳞癌,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50%,超过半数的晚期口腔癌患者生存时间不足1年[1],所以对晚期口腔癌患者的临终关怀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成立以来,临终关怀和研究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2]。疼痛折磨是晚期口腔癌患者的最大痛苦,疼痛控制是临终护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疼痛控制与否直接关系到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3]。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临终关怀的疼痛护理在我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是意图用医学的、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走向死亡.临终关怀侧重对濒临死亡患者的照顾,帮助临终患者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最后得以安详地离开人世.当前我国还没有具备安乐死的合法性条件,应选择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安详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这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道德要求,彰显了人道主义的真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专业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患者进入安然的境界。很多临终关怀机构也提供了专门的"丧亲关怀",给予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关怀和抚慰,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安详。专业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患者们进入安然的境界。很多临终关怀机构也提供了专门的"丧亲关怀",给予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关怀和抚慰,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做到"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相似文献   

6.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患最后的照护,旨在帮助病人正确地面对现实,平静地面对死亡。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以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为目的,详细地讲述了对临终病患的身体关怀与心理关怀,以期护士能够针对性地为临终病患提供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老年临终关怀作为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一种服务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该文以6位老年临终者为案主,分别在养老机构和社区中开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指导的个案工作。以老年临终者的情绪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制定合理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并且运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前后测量以求论证该法适用。测量及观察得出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临终关怀个案工作中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临终者不同程度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减少,抗逆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很多人在承受着不治之症的折磨,各种压力使临终患者和家属承受着巨大痛苦,而家属往往是护理工作中最需要关注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对象。本文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问卷中家属伦理困境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具有宗教信仰、临终患者的病情稍好转后采取积极治疗、接受临终患者死亡的现实、有一颗平常心态、和临终患者讨论财产问题、临终患者实施安乐死、临终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和预期生存期、和临终患者讨论"器官捐献"。临终患者家属伦理问题不容忽视,宜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引导临终家属的正确的死亡观教育;护士应尊重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护理专业人员定期培训;加强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章蓓蕾  林梅 《科技资讯》2011,(4):225-225
本文针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21,(8):38-41
就算没有患什么严重的疾病,人也总有一天会死亡.从考虑临终关怀的角度来看,预测患者在什么时候死亡非常重要.在高龄老人或患者即将迎来的人生最后阶段,如果能够预测死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包括生命支持治疗在内的临终护理,并与从事医疗或护理的人仔细商谈,让家人做好接受患者死亡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李德华  傅静 《科技资讯》2015,13(1):193-194
近年来,对于临终患者的救治出现了治疗与放弃治疗的不同观点,这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伦理问题,在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医疗资源相对和绝对都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救治过程中同样涉及上述问题。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救治后患者重返社会生活的现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治疗前所报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经受了没有预想到的痛苦,给家人造成了精神负担,部份患者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负担,社会医疗资源不同程度地浪费掉了。结合伦理学有益无害及自愿原则等思考,临终关怀,更能让患者无痛苦、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减少过度医疗,建立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及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解决这一争论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进程中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还面临传统观念缺损、社会支持缺失、制度保障缺位、心理支持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应通过开展死亡教育,创新临终关怀模式,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制度保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途径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临终关怀最终目标在于让患者安祥地,有尊严地,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终点,同时也为患者的亲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乃至精神的支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关怀与抚慰。文章着重从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关怀的内容、临终关怀的模式及意义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赵家菊 《科技信息》2010,(28):381-381
目的:总结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经验。方法:对12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入院时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术前、术后、化疗期间和临终心理护理。结果:宫颈癌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自卑和自杀心理特征,经术前、术后、化疗期间和临终心理护理,提高了心理承受力。结论:应针对宫颈癌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正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即指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暖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的卫生医疗服务。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会带来喜悦和希望,而当其离开时却带走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16.
应露婷  林梅 《科技资讯》2013,(9):235-235
临终护理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中国临终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模式、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和距离。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临终护理的现状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东海  刘达  刘同芗 《科技信息》2009,(21):386-387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介绍了我国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对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春芸  林梅 《科技资讯》2013,(9):245-245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一直向人们孜孜不倦地灌输如何吃得对、保养好、活得长的养生哲学。由于人们讳于或畏惧谈论死亡,因此几乎没有涉及临终和死亡的教育,笔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短板。最近有幸读到美国作者迈克尔·R·雷明和乔治·E·迪金森撰写的关于死亡的专著《温暖消逝:关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第八版)》,本书作者是当今世界对死亡教育造诣颇深的博学鸿儒,《温暖消逝》就是他们潜心研究和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有鉴于此,该书中文版的面世恰好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必要补充。该书第一版问世距今已逾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