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勤盆地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千百年尺度夏季风快速变化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间湖泊沉积记录,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在两个大的变化阶段,早中期夏季风强盛,晚期干旱,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夏季风具有1.6ka显著周期,早全新世更表现出0.8ka的周期变化,全新世气候的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早全新世湖泊孢粉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朱艳  陈发虎  B.D.Madsen 《科学通报》2001,46(19):1596-1602
三角城剖面全新世地层中85个样(分辨率为40-50年)孢粉分析显示:孢粉组合中针叶树含量高达50%以上,以云杉属、圆柏属为主,两者之和达40%-60%左右,且含量互为消长。同流域其他湖相地层也有类似现象。通过对云杉属、圆柏属生态习性、传播性能、与其他组分的数量关系及表土花粉分析,认为孢粉组合中的云杉属、圆柏属等主要成分并不指示当地的植被状况,而指示流域上游祁连山山上的植被状况;云杉属和圆柏属含量与区域有效湿度关系密切,云杉属丰值指示湿润,圆柏属丰值指示干旱。并用该模式重建了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早期的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冰期(约公元1400~1850年)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是,在中世纪暖期(约公元800~1400年)温度是否比近50年温度高这个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论.有气候模型表明,包括青藏高原北部在内的中亚地区在中世纪暖期的温度仍然低于现代温度.然而,这一区域包含中世纪暖期的高分辨温度记录非常有限,通过气候建模得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高原巴汗淖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巴汗淖湖泊沉积物的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 以AMS 14C测年为基础, 重建了鄂尔多斯高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分析结果显示: 鄂尔多斯高原约7.65 14C 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 7.65 ~ 5.40 14C ka BP气候温暖湿润, 其中7.65 ~ 6.70 14C ka BP气候相对暖湿, 以湿度条件改善更明显, 随后6.70 ~ 6.20 14C ka BP气候偏暖干, 6.20 ~ 5.40 14C ka BP研究区温湿组合状况最佳; 5.40 14C ka BP后鄂尔多斯高原总体向干凉方向发展, 但在4.70 ~ 4.60 14C ka BP和4.20 ~ 3.70 14C ka BP出现两个明显的相对湿润时期; 约3.70 14C ka BP后巴汗淖湖泊完全干涸.  相似文献   

5.
全新世中期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与西南季风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对全新世东亚季风时空变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1,2].为研究全新世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演化和季风变迁,1996年7月在云南洱海湖心用重力采样器采得310cm的连续湖泊沉积岩芯,按2cm间隔采样,对样品进行了沉积年代、有机碳同位素、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岩芯98~102,146~148和198~202cm的14C年代分别为(4473±40)、(5825±85)和(7754±45)a,用137Cs法对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显示:137Cs的蓄积量在1cm以下已经消失,现代沉积速率约0.3mm/a,与14C测年结果大体一致.210cm以上岩芯代表8.1ka来的湖泊沉积,本文首次报道8.1~3…  相似文献   

6.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94,39(22):2081-2081
1 区域概况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华南海岸,为大陆板块上的边缘海海岸,陆架宽阔,地处低纬,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入海口众多,在岸线塑造中河流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州南部海岸,处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接触带上,陆架狭窄,地处中纬,属地中海型气候区,夏季干热,冬季温湿,雨量不多,河流稀少.河流对岸线的塑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巢湖湖泊沉积记录的早-中全新世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MS14C对岩芯的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孢粉、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和研究,提取早中全新世环境演变信息,重建了研究区9870~2170aBP(cal)期间的环境演变序列:(1)9870~6040aBP(cal)时期,气候在晚更新世干冷向温和干燥发展.在8910aBP(cal)左右,以及6060~6030aBP(cal)时期气候变干冷,湖面有缩小的波动变化现象;(2)6040~4860aBP(cal)时期,气候温和湿润但有波动较大的时段.在5840~5500aBP(cal),本区达到最盛的暖湿期,之后进入5375~4930aBP(cal)的Elm Decline事件期;(3)4860~2170aBP(cal)气候温度、湿度皆下降,是一个温和略干期.3760aBP(cal)出现一次干旱,2170aBP(cal)是巢湖全新世历史上干旱程度较高的一次,巢湖湖盆的局部地区可能出露水面以上.  相似文献   

8.
位于我国东南部典型季风区与西北内陆干旱区之间过渡区的黄土高原中西部缺乏中晚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通过对黄土高原发现的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进行孢粉、磁化率、沉积物色度指标分析, 结合陆源植物残体的高精度AMS 测年控制, 获得了中晚全新世 6200 年来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 初步的结果表明, 该区域和季风区石笋为代表的大的气候框架记录比较一致, 但在气候事件上提供了更为翔实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高原中全新世干旱事件的湖泊记录研究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中国国内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 中国中全新世是一个夏季风盛行的温暖湿润时期, 称作全新世“最宜期”或“大暖期”.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的湖泊沉积和湖泊地貌则显示了一种相反的状况, 这一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干旱, 黑河的终闾湖泊居延泽、石羊河的终闾湖泊潴野泽和腾格里沙漠东缘的头道湖均经历了湖泊缩小或干涸过程, 时代为距今7000 ~ 5000日历年. 潴野泽高分辨率(50年)的孢粉记录显示, 季风边缘区的石羊河流域, 特别是祁连山地的植被发生显著衰退, 降水减少. 中全新世的干旱事件存在于现代夏季风边缘区的较大范围, 包括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高原中东部, 甚至黄土高原南部, 指示了东亚夏季风在全新世期间的一次大衰退. 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衰退期间气候寒冷, 这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赵希涛 《科学通报》1990,35(4):285-285
一、地层剖面 江苏省建湖县东约13km的庆丰砖瓦厂取土坑剖面,沉积层次丰富,化石保存完好,是研究全新世地层、环境变迁与海面变化的好剖面。其上部5m(图1)的层序为: 上覆层:耕土.30cm  相似文献   

11.
西藏纳木错全新世沉积物的环境磁学参数变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高分辨环境记录对于理解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湖泊沉积物的磁学参数能够记录沉积环境和古气候信息.纳木错是西南季风过渡区大湖的典型代表,前人在该湖开展了大量地球化学、微体化石、沉积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古气候环境的重建工作.但迄今为止,还缺乏对纳木错湖泊沉积物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纳木错湖芯NC08/01孔全新世以来(11.3calkaBP)的湖泊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研究,结合地球化学指标,在明确的气候背景下探讨该湖沉积物磁性参数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纳木错全新世沉积物的磁性参数受到陆源磁性矿物输入、还原溶解作用和磁细菌活动的共同影响.根据各磁学参数系统的变化趋势,可将该研究段样品分为3段:第Ⅰ段(236~199cm,11.3~7.8calkaBP)主要载磁矿物为粗颗粒磁铁矿,粒度均一,含量较高,并与Ti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指示该段磁性矿物受后期溶解作用影响较小,其含量主要反映物源输入信息;第Ⅱ段(198~102cm,7.8~2.1calkaBP),磁性矿物颗粒变细,含量明显降低.在该段,湖面下降,水动力减小,进而输入的磁性矿物粒径也减小,容易受到后期溶解作用的影响;第Ⅲ段(101~0cm,2.1~0calkaBP),磁性矿物以生物成因单畴磁铁矿和陆源碎屑成因磁铁矿为主,磁性颗粒含量的变化与Ti含量不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弱还原环境中,湖泊沉积物磁性矿物的保存状态及磁学性质与其初始粒径密切相关.通过对磁性矿物信息的系统研究(包括粒径和含量变化等)并结合陆源输入指标(如Ti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湖泊环境氧化还原程度的变化.以上结果为正确解译该湖沉积物的环境磁学指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昂仁湖全新世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西藏昂仁湖剖面硅藻的组合、种数、生态习性和年沉积速率特征得出该地区在11000 ̄6000aBP间经历了寒冷期(11095 ̄9970aBP)→温和期(9970 ̄9870aBP)→升温期(9870 ̄9770aBP)→凉干期(9770 ̄8740aBP)→超高温期(8740 ̄8590aBP)→高温期(8590 ̄5970aBP)的演变序列,同时提出并论证了硅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通常比对其他环境要素更敏感的  相似文献   

13.
天山北坡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科学通报》2006,51(12):1450-1458
林线位置的变化, 是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代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用来指示全新世气候的波动.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作为新疆天山北坡山地针叶林的建群种, 其分布范围和种群大小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 本文选取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村典型自然剖面和邻近的小西沟考古遗址剖面进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和对比, 结合地层14C 年代分析和文化层炭屑扫描电镜显微结构鉴定, 表明两个剖面在2000~1300 aBP同一时段的地层中均出现云杉花粉百分含量的峰值, 云杉花粉分别达到20%和35%以上, 并与小西沟文化层中雪岭云杉炭屑的年代相吻合, 揭示出在2000~1300 aBP时段, 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的林线相对现今下移约330 m左右.  相似文献   

14.
IPCC第四次报告中利用长尺度综合法获得的全球平均温度表明北半球20世纪后半叶的温度很可能是过去1300年来最高的50年,并且20世纪最后10年很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温暖的10年.但是,此结论仍然存在争议,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就是最近半个世纪的温度是否高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AD 800~1300)和罗马暖期(Roman Warm Period,RWP,BC 200~AD 400)这两个距今最近的晚全新世自然温暖期.本研究从南海北部西沙群岛采集了两个库式砗磲,定年结果显示这两个砗磲的存活时代分别位于MCA期间(AD990±40)和RWP期间(AD 50±40).对这两个砗磲进行高分辨率?18O和Sr/Ca比值测试,结合前期现代砗磲的研究结果,定量重建了MCA期间(AD 990±40)和RWP期间(AD 50±40)两个时间段的高分辨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结果表明AD 990±40和AD 50±40附近的平均SST分别为28.1和28.7℃,比AD 1994~2005的平均SST分别高出了0.8和1.4℃.根据本研究中砗磲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定量重建结果,结合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其他树轮、湖泊沉积物、文献记录等重建结果,认为在中国西北到南海北部的广大区域,最近几十年的温度很可能并没有超过MCA时期的自然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5.
湖江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嘉麒 Negen.  J 《科学通报》2000,45(11):1190-1194
对全新世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干密度高分辨率(10~15a间距)时间序列的能谱分析和滤波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2930,1140,490,250和220a的主周期,2930a周期所对应的3次降温期,其峰值分别发生在7300,4250和200CalaBP左右,1140a主周期变化,在全新世早期波动幅度最大,到中、晚全新世其幅度逐渐减小,所对应的明显的降温期有7~8次,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法(U k'37)构建了中国东海北部涡漩泥质区距今36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SST)高分辨率变化曲线, 结合对季风波动敏感的粒度组分变化曲线, 探讨了东海北部古海洋环境变化. 距今3600年来的环境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Ⅰ期降温阶段, 距今850年以来, 冬季风较强, 存在“小冰期”, 温度最大降幅2℃; Ⅱ期波动升温阶段, 距今1900~850年, 平均升温幅度0.8℃, 存在隋唐温暖期, 响应的时间在距今850~1350年间, 距今1400年的降温事件比较明显; Ⅲ期降温阶段, 距今2550~1900年, 处于南极冰芯记录曲线上一个缓慢降温到快速升温的完整周期, 降温幅度达0.9℃; Ⅳ期相对平稳略有升温阶段, 距今3200~2550年, 处于南极冰芯记录气温波动升温期, 升温幅度仅有0.3℃; Ⅴ期相对平稳略有降温阶段, 距今3600~3200年, 对应南极冰芯记录的波动降温阶段. 5个周期性阶段与南极冰芯记录的气候周期比较吻合, 全球降温一般比较缓慢, 陆架海SST基本上能够同步调整.  相似文献   

17.
蒙古北部Gun Nuur湖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发事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从蒙古北部Gun Nuur湖取得的7.44 m长的连续岩芯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有机质含量和有机δ13C分析, 以获取全新世环境变化的信息. 6个加速器(AMS)14C年代数据可靠地控制了该岩芯的年代序列. 研究发现蒙古北部全新世气候存在冷(凉)湿-暖干的波动, 并发生多次气候突发事件. 较为显著的突发事件的年代分别为: 1750, 2800, 4000, 5200, 7200和9200 aBP(14C年龄). 这些事件在该地区表现为气候向冷湿的快速转变, 可以和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突发事件相对应, 说明全新世北大西洋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对西风的影响与蒙古北部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西风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将改变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冬季风)的强度, 并进而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西风区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乌伦古湖为研究对象, 利用AMS14C测年手段建立了乌伦古湖沉积岩芯全新世以来的时间序列. 对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TOC, TN、有机δ13Corg、介形组合及其壳体δ18O, δ13Ccarb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 全新世以来乌伦古湖地区古气候经历了温干(10.0~7.6 cal ka BP)-暖湿(7.6~5.3 cal ka BP)-暖干(5.3~3.6 cal ka BP)-温干(3.6~2.1 cal ka BP)-温湿(2.1~1.3 cal ka BP)-凉干(1.3 cal ka BP以来)的变化过程. 随着气候的变化, 湖泊曾出现明显的高湖面时期(7.6~5.3 cal ka BP)和两次较大规模的退缩(5.3~3.6和1.3 cal ka BP以来). 乌伦古湖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周边区域环境变化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 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 基本遵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相似文献   

19.
石羊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与丝路文明演化的典型区域.基于大批学者的研究,目前对石羊河地区的气候、环境、文化形成了基础认识,但沉积地层指示的古湖泊演化过程,以及古文化更替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与前人采用单一采样点的研究方法不同,在石羊河流域沿中游红水河地区和下游猪野泽地区共连续采集13个剖面,建立了包含705个沉积样品, 129个AMS14C年代数据, 5460个古环境代用指标数据和12个历史文化遗址的数据库.结合TraCE-21 ka(The Transient Climate Evolution Experiment)和PMIP3(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3)模拟,探讨晚冰期以来石羊河流域环境变化和古文化演变.研究发现,石羊河流域晚冰期以来环境持续变化;晚冰期到早全新世期间,古湖泊武始泽和猪野泽开始发育;中全新世时期,石羊河流域气候湿润,湖泊面积大、水位高;晚全新世干旱化使得湖泊退缩,河流下切;在干旱趋势下,马家窑、齐家文化逐渐消失,沙井文化(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兴起,匈奴...  相似文献   

20.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及环境变迁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希涛  王绍鸿 《科学通报》1990,35(4):285-2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