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思想家———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谭慎格,日前在最新一期《中国简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台湾核武、朝鲜核武》的文章,披露了台湾当局研究开发核武器的惊人内幕: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台湾就开始秘密研发核武器。70年代和80年代,此事败露后,美国两次向台湾施压,逼台放弃了核武器计划。不过,在1995年“台海危机”期间,李登辉曾下令重新研发核武器。文章透露说,直到现在,台湾仍保存着发展核武器的完整蓝图及各种数据资料……已有30年历史谭慎格的文章详细披露了台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这一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69年,台湾从加拿大购买了功…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保密档案馆2月28日首次解密了41份美国政府的绝密文件,披露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内幕,其中包括: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曾16次计划动用核武器,而在这16次核战争威胁中,有4次就是针对中国的!朝鲜战争中欲用核武阻止我军入朝第一次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是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在持续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们一直在考虑使用原子弹!”艾森豪威尔总统也发出过类似的威胁。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并非口头威胁,美军真的制订了代号为“地铺行动”的全面核战争方案。随着核战争之门渐渐开启,1950年…  相似文献   

3.
<正>1950年,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军和美国的领导人措手不及","只有从日本调派过来的、训练不足且装备简陋的美军卫戍部队以高昂的伤亡代价才挡住了朝鲜的进攻。"4个月之后,对于中国军队的入朝参战,美国军队和美国领导人再一次没有预料到。以上披露了美军情报失误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7):42-43
1965年,美国和印度情报机关曾秘密组织了一支登山队,企图将核探测仪器安装在喜马拉雅山上,刺探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情报。此次间谍行动最终因天气原因无功而返,但行动中使用的一部核发电机却不翼而飞,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距今已有60多年,长久以来,美国和韩国一直在各个场合污蔑“北韩(朝鲜)挑起了韩战(朝鲜战争)”,这种歪曲历史的论调更加甚嚣尘上。让人感到讽刺的是,亲美的日本新近出版的名为《朝鲜战争中的日本人将军》一书中披露,当年正是韩国政府秘密制订的所谓“北进”计划,一步步将朝鲜半岛带入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19):40-43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  相似文献   

7.
德国历史学家卡尔什 日前出版了《希特勒的炸 弹》一书,披露二战末期纳 粹德国最终还是制造出了 核武器,俄罗斯专家支持 这一观点,但美国专家认 为,希特勒研制出的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子弹, 而是“脏弹”。 德国学者曾连续4年 研究一个问题:纳粹德国 科学家在原子弹研制方面 到底都做出了什么成绩。 最后得出结论:希特勒成 功了。1945年春,纳粹分子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25日,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发布声明宣布,美国最后一枚冷战时期存放至今的B53核弹已被拆除,这种堪称美国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就此寿终正寝,走入历史。然而,俄罗斯却不这么认为,称这只是美国精心安排好的一场宣传而已,因为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朝鲜突然宣布在核聚变方面取得巨大突破,令世界一片惊讶。虽然朝鲜官方媒体只讲发电,没有提到核武器,但世界的第一反应却是,朝鲜要搞氢弹!因为目前核聚变技术最成功的运用就是氢弹。西方和韩国媒体纷纷猜测,朝鲜想在核领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思想绒毛》杂志报道,冷战期间,美国军方至少丢失8枚核武器,这些武器再也没有找到过。美国国防部将此类核事故的代号称为"断箭"。这些丢失核弹的爆炸总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2200倍。以下就是美国《思想绒毛》杂志披露的八枚丢失的核弹。  相似文献   

11.
向东 《科学大观园》2007,(22):49-50
1917年发生了"情报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事件"。1月17日,代号"40室"的英国海军情报破译组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这份电报由德国外交部长亚瑟·齐默曼经由驻华盛顿大使转发驻墨西哥大使,最后交给墨西哥总统。驻华盛顿大使贝伦朵尔夫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将电报用新  相似文献   

12.
日本“爱国者”-3导弹防御范围达数千公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加快了在东亚地区布阵的脚步。摇动着“爱国者”导弹标牌,日本紧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起舞。据日本《读卖新闻》披露,今年年底,美军又将在日本冲绳美军基地部署3~4套“爱国者”-3型(PAC-3)反导系统。之前,驻韩国美军已部署了一个装备有“爱国者”-3型地空导弹的防空旅。世人非常奇怪,日本官员对“爱国者”-3型导弹的迷恋为何到了发烧的程度。日本不单在今年开始部署“爱国者”-3,而且还获美国许可由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一直高度关注中国核武器项目发展的进程,特别是1964年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后,美国加强了对中国核武器研发进程和部署情况的情报侦察,并对中国核战略及核武器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分析与预测。但直到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前,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严格保密,另一方面由于其侦察手段有限,美国对中国核计划的评估与中国实际的研制部署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出入。不过这些分析报告仍然给美国的决策者提供了一条认识中国尖端军事技术发展的渠道,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的中美关系及核武器对中美互动的影响,为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航天兵部队主管武器的副司令奥列格·格罗莫夫将军近日声称,目前美国至少有12颗间谍卫星时刻监视俄罗斯,而俄罗斯只有1颗侦察卫星经过美国上空。为此,俄军将在未来几年发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20多年来,全球性核战争的噩梦逐渐远去,取而代之成为核安全议题热门内容的,是核武器扩散乃至落入恐怖组织之手的危险。对苏联核武器失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只要有一枚核弹落入"流氓政权"或恐怖分子手里,就足以制造惊天之变。而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有不少传言称,苏联的部分核武器遭到"贱卖"或是不知下落。好在从目前能够掌握的情况看,这种说法距事实相去甚远。好莱坞的剧本迄今没有成为现实,公众对此的恐惧也就只是在美国电影《碟中谍4》中再度得到体现。但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美俄联手遏制核扩散的努力。流言频传吓坏西方公众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间,不时传出苏联核武器被倒卖的消息。2005年1月28日,一家韩国媒体  相似文献   

16.
自从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的伤亡不断。虽然目前已抓住了萨达姆,但是伊反美武装也时刻没有停止过袭击美军行动,结果使美军损失惨重。一、伊反美武装形成联合抗击之势,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迫使一些驻伊联军打退堂鼓,一心想撤出伊拉克近日,保加利亚、挪威、泰国等国相继表示,要将驻伊拉克的军队撤出。美国以反恐为名拼凑起来的驻伊联军已现裂痕。事至今日,实乃必然。首先,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联合抗击联军之势。自4月5日以来,已造成至少40名联…  相似文献   

17.
正朝鲜远程导弹技术近年来进步较快。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相信,这是朝方在引进苏联时期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良的成果,朝鲜领导层对发展"战略威慑"能力的坚定决心也发挥了推动作用。7月28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发射了一枚火星-14型弹道导弹。据朝鲜官方媒体报道,这是该国在过去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测试这种射程可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18.
徐超 《科学大观园》2006,(11):40-41
散发迷人香味的巧克力、普通饭盒、剃须皂、电池……面对这些东西,人们或许不会将它们与恐怖爆炸联系起来。然而,英国《泰晤士报》根据最近解密的二战时期英军情报披露,在纳粹德国袭击英国的行动中,德国特工曾计划将炸弹伪装成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当时,希特勒希望这些“007”式炸弹以及各种舆论攻势给英国民众带来恐慌,以期达到早日摧垮英国的目的。■日用品伪装英国国家档案馆近期解密了一批英军情报机构在二战时期的文件。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部分来自军情五处,档案披露了纳粹德国当时计划如何对英国实施袭击。这份解密文件说,根据英国特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他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称号。  相似文献   

20.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宣读了一份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令人震惊。尽管苏联当局对这份报告采取了种种保密措施,但是,仅仅过了三个多月,美国的新闻媒体就发表了这份报告。那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如何落入西方之手的呢?俄罗斯《绝密》月刊披露了有关内幕。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一份报告成了西方情报机关的至宝,这在冷战结束后的当今世界似乎是很难理解的。赫鲁晓夫在经历了斯大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