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射     
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缘何陪着你吃茶!”影射义为暗指。姚灵犀引述《湘舟漫录》“仲实问风流二字究作何解?予曰:此君子无入而不得之象也,被有文无行人影射坏了。”说的是本是好词儿的风流却被“影射”成了贬词儿。究其是实是因为影射的暗指,暗指风流为淫荡。暗指,造成了由褒而贬的转化。也导致了“影射”的迷惑。影射,源自“射影”。陆佃《埠雅》“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言无形。而蜮性阴害,射人之影,则莫可究矣。”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五行传》云:“南越淫女之气生蜮,蜮,犹言惑也。字说曰:蜮不得也…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在编撰时于儒家宣扬的众多德行中,对孝行是相当重视的。魏晋之际的孝悌之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至”“纯”之孝;”“色养之孝”;“生孝”、“死孝”与“灭性之孝”;“心丧”与“试守孝子”;维护家讳之孝。  相似文献   

3.
两汉经学极盛,在后汉时期“我注六经”的治学之风达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到魏晋时,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尊《易》、《老》、《庄》为“三玄”。他们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旷达,善作惊人之语,开启了独具轻力的玄学时代。现试就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撮要论之.一、辩证思想的启示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在这里,老子首先…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在表层上,庄子是承认小和大之间的区别的;而在本质的层面,庄子认为小和大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所谓崇大抑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6.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7.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9.
雅俗之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标准,而在魏晋南朝时代,雅俗对举更是成为品评人物整个人格乃至一切精神产物的尺度。《世说新语》在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描绘中,不仅刻画了魏晋士人高蹈脱俗的“雅”的一面,同时也充分表现了魏晋士人“俗”的一面,主要体现为俗情、俗趣、俗语。  相似文献   

10.
黄颇 《吉安师专学报》1992,(1):76-82,106
对《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金蝉脱壳一节,古今红学家评说不一。脂评庚辰夹批曰:“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陈评有云:“恶极,何必叫黛玉,岂非有心倾陷。心中时时刻记得放不过黛玉,一开口便叫出,借此移祸,熬是可恶。”  相似文献   

11.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苻子》,集中体现老在“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2.
张斐的《注律表》是魏晋律学中最优秀的作品。注表关于“理”和“法”的关系的论述,体现了丰富的法理学思想;注表对《刑名》篇意义的概括及礼法结合理论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斐对二十个刑法概念的解释及对刑罚制度的探讨体现了很高的刑法成就;张斐主张司法官吏综合名实,本着自由心证的原则,公正合理地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便油然想起《三国演义》,惊叹其“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明高儒《百叫书志》的时空艺术,仰慕他塑造了曹操这一帝王将相的典型形象,赞赏其“头绪多端,如一线穿却”的情节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只觉得到处是珠玑、佳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他在194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从“魏晋人在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到“晋人的道德观与礼法现”,以优美的语言深刻论述了晋人的“千古风流和不朽的豪情”,让人处处体会到晋人对美的追求,从中看见一个时代的背影。然而这样的文章放在今天恐怕是算不上学术论文的。  相似文献   

15.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16.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怪世奇谈”系列《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中,作家冯骥才以如椽之笔描金铁丝般地勾勒出一幅幅“津味”十足的风俗画卷。其博大深途的内在底蕴,恢宏续密的艺术构思,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穷形尽相的艺术表现,波诡云满的情节冲突,酣畅淋漓的民俗品味,繁得博杂的方言俗语,在他那居高临下全方位的考察和审视中,开创了民俗文学一个新的领域;他那洞幽烛微的独到发现和思考,使乡土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怪世奇谈”系列对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刻挖掘,及所显示出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和魅力,在万紫千红的民族文化苑围中,…  相似文献   

18.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坛,号称“痞子英雄”的小说作者王朔,曾经以《我是流氓我怕谁》与正统文化公然叫板。2002年7月,王朔又以25万字的妹妹篇《我不风流谁风流》在世人面前亮相。作者试图以“把责任扔到九霄云外”的写作态度,涂抹掉文学的神圣光彩,还作品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能摸到生活的质感”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北京方言以及平民文化的特色;以“自然界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艺术审美,表明白己的创作个性。王朔追求“有缺陷的”艺术来表达现实的生活,妄想获得学者专家们的正眼,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经历过近二十年的文坛纷争和社会关注,王朔及其作品必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无法抹去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女才子丛出的有宋一代,易安应是灼灼夺目,独领风骚的最艳丽的一枝。王灼《碧鸡漫志》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王士被《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口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此二者皆推崇清照在词坛上的突出表现与成就。而清照也是以词名为后人所知。殊不知,其文,其诗也同样传名。朱或《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籍,无愧于古之作者。”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料想也曾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