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婚恋问题是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婚恋观是指人们价值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在婚姻、家庭生活上的许多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普通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款。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层面看,婚姻是个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上看,婚姻又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途径。文章以东山彝族乡为个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山彝族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和举行婚礼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彝族婚姻仪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刘渝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33-33,3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婚姻逐渐兴起。网络婚姻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使家庭观念产生变异,破坏现实夫妻感情。影响家庭稳定。因此由网络婚姻引起了一些法律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婚姻伦理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婚姻伦理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历程。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经历了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韩国婚姻移民妇女就业支持项目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随着国际婚姻的增多,跨文化家庭已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类型。婚姻移民妇女的就业愿望很强烈,但就业率却很低,而且就业范围主要限于体力劳动,即使在结婚前有工作经验和能力情况也是如此。针对此状况,本文针对能说流利韩语,文化适应程度较高且在韩国居住了至少10年的婚姻妇女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就业支持建议项目,使其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和现代背景下的张家川回族婚姻家庭观念,具有传承、内控、兼蓄、弥散的特质,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地回族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认为寻找民族理性发展的路径,需要调适现代法制观念与民族传统习惯法的冲突,并审视各种外来文化、经济财产观念、信息社会、教育制度在民族观念变迁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 ,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 ,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西古代妇女长期地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她们专事生育、操持家务,成为男人们的附属物。因而,妇女们在婚姻、家庭中遭受着共同的命运,同时也显示着她们各具特色的历史轨迹。在妇女地位问题上文中把罗马共和时期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状况与中国西周春秋时期妇女婚姻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在妇女地位同题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其速度是被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左右的。婚姻形式、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我国社会正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必然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必然促使我国当今社会组成家庭的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周克芹的中篇小说《果园的主人》正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发展变化趋向。《果园的主人》以当今农村联产承包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为背景,以整修尤家山一  相似文献   

10.
妇女地位问题是妇女问题的核心,而妇女家庭地位则是妇女地位问题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婚姻生育状况、家务分工及其决策、妇女自我意愿抉择权及性别规范等体现家庭地位的指标的分析,认为目前妇女的家庭地位虽已有很大提高,但男女不平等在家庭领域仍广泛存在,妇女的家庭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变迁,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近代湖南、湖北两省为时空背景,重点考察传统订婚习俗的变迁以及新式订婚习俗的兴起,试图从婚姻文化史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订婚习俗的变迁与婚姻纠纷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订婚习俗的冲突是婚姻纠纷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典婚,作为我国婚姻史上最野蛮丑恶的婚俗之一,曾广布于全国多个地区,而以浙江省为最。尽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恶俗一度灭绝,但随着社会形势变化,近年来它又以多种形式出现,对当今社会、婚姻和家庭的和谐构成威胁。文章重点考察典婚习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典婚形式、性质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严重、代际关系失衡等问题,尽快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家庭美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变迁经历了南迁以前的自然进化阶段、南迁以后的社会冲突阶段和定居以来的指导变迁阶段等,在社会发展中鄂伦春族万物有灵的传统思想被彻底打破。随着外来文明的进入和自然环境的改变,鄂伦春族的社会状况、生产生活、健康情况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强狩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婚姻具有社会意义的原因以及未来农村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性质和功能、农村社会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等原因是造成农村婚姻具有社会意义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当今社会的农村婚姻形式会逐渐发生变化,未来的农村婚姻将变成“联偶婚”形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量农民工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双流动家庭、空巢家庭、迁移婚姻家庭等。这些新型家庭模式正取代农村原来的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成为打工潮下农村主要的家庭模式,并带来农村养老、婚姻、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哭嫁”习俗历经各种婚姻形态,其文化意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哭嫁”习俗作了详细论述,清晰梳理了其意蕴的发展轨迹,从而揭示了其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因,亦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民俗传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文化的急速变化,引发了罗平布依族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的急剧变迁,婚姻主权下移,婚姻习俗改变.布依族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是婚姻自由,即情感自由与合理规范协调统一,婚姻不再由外界决定束缚.  相似文献   

20.
家庭债务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现象。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收入、失业、婚姻与医疗状况、受教育水平、制度与政策以及"气门效应"等因素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其中,经济效应是指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消费和借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财富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非经济效应则指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还有可能影响借款者的婚姻稳定性以及负债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