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藤 《科学之友》2006,(6):52-52
如今有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关注鸟类的智慧问题。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够就近对野生鸟类进行研究,会发现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俄罗斯《真理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于1977年发射升空,该太空计划改变了人们对太阳系的看法.现在已是第40个年头了,"航行者"号仍在不断的发回有关星际空间边界的信息.在此,3位当年参加该计划的科学家回忆起这次太空计划中的一些详情和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进步得益于对未知的探索我们不知道什么?发此请问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查理·M·维斯特,在不久前举行的该校95年度校长报告会上,维斯特对与会的全体教师发出此问。他认为,那些迄今未知的问题是展现在广大毕业生前的最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必须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宇宙的起源有什么奥秘?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样?人类在宇宙中是不是唯一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古往今来,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追问和探索从未停止。想要更多地了解未知宇宙,就要有更深邃的"眼睛",更灵敏的"耳朵"。1993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祖国的土地上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肇中缘何要历时15年,坚持实施这个备受争议、坎坷不断的AMS项目,他为此付出了何等努力?前不久《自然》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媒体作了披露。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久远的年代就曾幻想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随着历史的更迭与变迁,特别是进入当代社会的人类,对地球以外星球的探索更是与时俱进,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究竟有没有生命的存在?从其他星球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是否记录了某些生命的印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曾六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小汉教授。刘小汉对陨石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南极陨石能否揭示宇宙奥秘陨石是人类惟一可以得到的外太空物质,也是惟一研究太阳系形成原因的载体。其重…  相似文献   

7.
1983年11月28日上午11时,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一名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师和一名德国材料学家登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为首批飞入空间的文职人员。这次飞行将完成载人宇航史上最有雄心的科学项目之一。“空间实验室1号”(Spacelab1)便是许多这类飞行中的首次航行,取得的信息相当于二十八万卷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提出,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7,(7):F0002-F0002
我们已经几乎毫无察觉地进入了文艺复兴以来无可比拟的一个探索和发现的时代。在我看来,比较行星学将会给地球上的各门科学各门科学带来实际利益……我们这个时代将是地球上的居民与他们周围的宇宙第一次接触的时代,或许主要正是这一点,将使后人永志不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我们迫切想了解我们行星的邻居.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终于得到了某些答案.木星的月亮I。曾经是不可思议的。多少世代,在望远镜中,它只不过是一点微弱的闪光。如果它真有什么引人注目的特征的话,那么对于从遥远的地球海岸进行观测的观测者来说,这些特征基本上是看不清楚的。不过,到了1979年3月,所有这一切都起了变化。当时,于18个月前从卡纳维尔发射的小型细长的《旅行者》1号接近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1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运载着重达7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飞抵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也是放在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8月中旬,领导AMS项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特邀请本文作者前往AMS项目的研究基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访。丁肇中高兴地阅读了刊登介绍AMS文章的《世界科学》杂志,并向作者详细介绍这一科研项目启动17年来的艰难历程和探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智慧的花朵 我们地球的近邻,太阳系的另5颗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由于它们都比较明亮,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可是,发现其余的大行星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3.
杜建  赵文静  郭欣  董尔丹 《科学通报》2023,(19):2537-2543
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分配医学研究资金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政策议题.但数据显示,当前的基金资助和科学活动并未完全与疾病负担相匹配,存在着“欠资助-过资助”“欠研究-过研究”的疾病领域.本文试图对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机理进行分析,引入“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这一维度,提出从健康需求和未知探索两个角度对医学科学研究的牵引力和驱动力进行数据建模和综合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不仅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还提出了石油的非有机物起源的理论。广为接受的有机物理论认为,石油是腐烂的植物性有机物遗骸形成的。的确,在石油中能够找到只存在于蕨类植物中的复杂化合物。然而根据门捷列夫的理论,石油是金属氢化物和水在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下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与此类似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电石放进水中形成乙炔气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里最有生机的一颗行星。人们不禁要问:太阳系里到底有多少颗大行星?直到现在,关于太阳系里究竟有多少大行星,仍然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和煤打了多年交道的代世峰教授正忙着做实验。在普通人眼中,煤就是一块黑乎乎的燃料,而在代世峰看来,煤中蕴含着乾坤。代世峰笑着对记者说:"自然界中,煤的成分千变万化,煤中不仅含有汞、氟、砷等有害元素,也隐藏着铀、锗、镓、  相似文献   

17.
但是,荒野化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应该在自然中重新添加些什么?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激烈的讨论,那就是人类开始改造欧洲之前,这里原始的自然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是密林遮盖,还是一个更为开阔的、森林和草场相间的环境?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倾向于避免大量引入那些喜欢在开阔林地觅食的食草类动物;而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更想引入野生的食草动物,期望通过这些动物啃食青草的“拓荒能力”,让林地变得开阔起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最高法院奥利弗W·霍尔莫斯(Oliver W.Holmes)法官在一个世纪前曾经说过,重大案例有可能催生出一部糟糕的法律;然而提出重大问题,往往能推动科学健康地向前发展。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说:“许多最基本的问题都是引路标,它们激励着人们前进;而探索正确方向的能力是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品质之一”。最伟大的科学发现经常出现在前沿阵地上,出现在未知与已知的分界线上,那些最有意义的问题就摆在那里。评估科学现状的一个好办法莫过于把那些在科学上还不能解答的问题罗列出来。格罗斯断言:“正是…  相似文献   

19.
生命脆弱易逝,一切都是未知的。死亡是生命的终极灾难。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命如夏花一般绚烂,如流星一般惊艳。人类无法预测生命的裂谷到底有多深,太阳的普照有多久,死亡的阴影何时到来。  相似文献   

20.
正●跟踪这些未知物种是一场环球冒险,堪比任何丛林探险。在埃克利哺乳动物大厅的一片昏暗中,成群结队的孩子们看到展示出来的十分漂亮的非洲野生动物实景模型,个个目瞪口呆。这个充实的野生动物大厅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之中,里面有:制作成标本的美洲豹群在围捕一头非洲灌丛野猪,经过防腐处理的鸵鸟在一群疣猪前趾高气扬地漫步,几只早已死去的狒狒正在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