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文学的一生是在孤独中探寻着美,在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不断挣扎和抗争的一生。其散文集《断肠亭记》中所呈现的三个意象群体:自然景物意象、文化情怀意象和人物风情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品位,也表达了他淡泊、雅致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将个体符号化、商品化、同一化。都市人离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因,他们在孤独、苦闷、迷乱、无助中徘徊。《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现实的昏暗苍凉,表现了都市人无奈的生活状态;同时以存在主义的方法意识,童话式的价值理念.现实与非现实并行的叙述方式试图拯救傍徨的都市人。然而,这更强化了都市人的无助与苦病。  相似文献   

3.
曹松 《科技信息》2007,(31):124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写实主义小说,村上本人曾经爽快的承认小说中绿子的某些特征是以阳子(村上的夫人)为原型的。《挪威的森林》能打动人的东西有很多,尤其是作者对日本青年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强烈地激起读者的心灵的震颤和共鸣,村上将青年们的价值观、生存观、世界观、以及他们的彷徨、孤独、不安都编织成一张生活的网,网住了特定生活环境中生态的真实和感性的真实。在这张网中,青年人的青春与生命便这样交织着,他们寻找着真实生活的支点。本文将从青年人对空虚与孤独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们对性爱的态度这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呈现出多重形态。茅盾等左翼作家以其对都市社会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和阶段的对立;老舍与京派作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北平的传统气息,面对都市化的进程,他们无限地留恋和惋惜精神家园的丧失,也揭示了都市中的道德沦丧失和人性的坠落;海派作家描写了上海这一大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领地,写出了他们的孤独意识以及在都市文明挤压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5.
正从"空巢青年"到"佛系生活",青年人已经逐渐接纳孤独,习惯孤独,享受孤独。他们不喜欢在吃饭、购物、娱乐时与人交流,希望在消费时屏蔽一切来自他人的干扰,因此"孤独经济"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无与伦比的画面境界,而且无不刻有他儒、释、道兼容的哲学心理印迹。结合王维所生活的时代,从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来细读、探究其山水诗,不难感受到这一文学巨匠的孤独、探索、愤懑、挣扎、不遇、无奈、逃避的心理以及转而对理想的追求与追求无法实现后的深深自责心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中篇小说《双人床》和《爱情是脆弱的》,塑造了几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孤独的苏婕、无奈的陆小冰、妥协的向瑶、独特的琼林,反映了当今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寻求独立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无与伦比的画面境界,而且无不刻有他儒、释、道兼容的哲学心理印迹。结合王维所生活的时代,从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来细读、探究其山水诗,不难感受到这一文学巨匠的孤独、探索、愤懑、挣扎、不遇、无奈、逃避的心理以及转而对理想的追求与追求无法实现后的深深自责心理。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日本,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却又不能不说是居相近,性相远。本文作者长期旅日,以他的细腻观察和哲学思考向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日本。日式孤独——广阔而痛切的混合?哲学上的孤独是指圆满通透的生命体验,它并不是寂寞发慌的,而是有着实质性的重量。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说,孤独是如果你不想平庸地度过一生,那就从人群中逃离吧。但是在日式孤独中,这些元素似乎都难以寻觅。日本有专门的深夜食  相似文献   

10.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文化符号,将诗意现实主义同主人公的生活意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再现了日本都市青年在彷徨和苦闷中尚存的浪漫主义自娱自乐生活精神。在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让读者既体验到了西方文学的浪漫氛围,又看到了东方文化雕刻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传统印记。  相似文献   

11.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看到的只是鲜花和掌声,却很少有人关注莫言内心的情绪---孤独。莫言从童年时就有着深刻的孤独体验,这种孤独体验对他的人生以及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可以说孤独一直伴随着莫言的成长、成名,正是因为孤独,莫言才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与生活的进行亲密对话,可以说是孤独成就了莫言。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地说,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几个因素。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看作是他的生活经历的反映,是他生活历史的纪录。鲁迅在短篇小说《孤独者》中描写了魏连殳对人总是爱理不理,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这种乖僻性格和他的身世有关。他从小失去父母,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后来又学非所用,又因在报上发表了几篇不满现实的文章而遭到失业的打击。当他遭到和他相依为命的祖母不幸死去的痛苦打击时,人们却在商量着争夺她的财产。这样的孤独环境,这样的身世,就逐渐地…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小说创作中自觉探索的一个独特领域,也是路遥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特色。它不仅揭示了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更从文化心理上折射出在社会转折时期,游离于城市生活与乡土观念、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农村青年人的复杂感情。文章从交叉地带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历史内涵等角度揭示了城乡交叉地带的这种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和蔡普旺教授接触有段时日了,他的热情与幽默打动了笔者,在幽默谈笑中以生活片段传授医学健康知识。面对传统医学行业的衰退,蔡普旺常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侃自己的无奈! 近几年来,国人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逐渐提高了生活质量,人们开始懂得“先保后医”的理念,渐渐将保健意识转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改善自身健康的同时,更是大幅度提高物质与精神素质水平,无限的商机也孕育在市场中。  相似文献   

15.
逃避孤独——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内在心理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郁达夫小说漫迷的情绪流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孤独和对孤独的逃避。当旧的文化结构开始解体,个体生命在压抑中觉醒,而现实仍为浓重的黑暗所笼罩时,现代作家大都难免为孤独感所包围——生活上的,文化上的和心理上的,郁达夫所表现的孤独则更多地联系着他个人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6.
孤独者是生活盛宴的局外人。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孤独是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结合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阐述了卡森·麦卡勒斯在这部作品中对孤独的理解和对孤独情感背后意义的找寻。  相似文献   

17.
松尾芭蕉的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的创作开一代新风,并以“闲寂”与“幽雅”或“空灵”的美学特征独具一格,被世人称为“蕉风”。他是在极力步入仕宦之途连遭失败后开始他漫游生涯的,并在云游山水中度过了一生。其作品多是寄情于山水,描写自身的孤独、寂寞、凄凉的生活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是诗人失意于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一战老兵和战后黑人青年的形象,幽婉地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无奈以及黑人身份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平和孤独.他们其实也是"迷惘的一代",但身为黑人,无奈的叹息却被白人主流社会忽视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在从民间的角度对张承志的创作进行富有新意的阐释。三块民间天地基本上构建起他从知青到教徒的精神屏障,也清晰地标示出他的心灵轨迹。民间的行走不仅是一种精神漫游,而且是一种孤独的心灵追问。张承志创作立场的民间化已表明了一种决不随流从众的姿态,在人们为信仰与精神危机苦恼的时候,他皈依了民间宗教,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提示信仰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这或可称之为世纪末的民间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20.
富裕总是相对的,贫困才是绝对的,人们常常会在其终老之时发现,尽管他可能穷其毕生精力追求财富,但最后其实仍是一无所有。不仅个人的生活难脱此境地,由个人组成的群体亦概莫能外。但若有人提出日本人其实并不富裕,可能会立即遭到指责。因为尽管日本经济十年来一直委靡不振,但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高居发达国家之首,日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外汇储备仍是世界最多,日本人的个人金融资产总和竟高达1400万亿日元,就是说,包括婴儿在内,每个活着的日本人就有1000万日元(约合60多万人民币)以上的金融资产。说日本人不富,谁肯信?看看世界各地的游客,那些疯狂购买名牌的,那些被劫匪作为“富人”盯上的,不还是以日本人居多? 不过,二战后快60年了,日本经济确如一个度过了青壮年期的人,走过了他的鼎盛时期,这是不容否认的。且大多数日本人,甚至包括青年人在内,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面对生活现实,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