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某型数控铣床的加工稳定性与抗振性,分别建立试验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手段识别模态参数,以模态频率相关性和模态振型相关性准则修正有限元模型,使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具有更好的仿真精度,能真实反应实际工况,从而对机床建立有效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在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中分析机床的振型与抗振性,对机床薄弱部分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并对改进后机床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论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制动盘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制动盘前五阶弹性模态;对制动盘进行模态试验,阐述了制动盘模态试验的参数选择、测点布置、模态置信度判断准则,并通过综合频率响应函数和模态置信准则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仿真与试验得到的制动盘模态振型、模态频率等结果误差很小,二者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制动盘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约束状态下制动盘振动和噪声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模拟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结构基于振动特性的健康监测,进行了在线模态参数识别。综合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进行了模拟环境激励下结构的时域模态参数识别。利用特征灵敏度分析得到质量归一化振型。对一个两层钢支撑框架模型进行了模拟环境激励试验和力锤激励试验;通过改变结构质量和特征灵敏度分析,得到质量归一化振型;同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试验模态参数识别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模态参数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层楼供水系统管道振动大、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供水系统管道的有限元模 型,并进行管道的模态分析,求得了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为供水系统减振降噪及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压电驱动器作为主动元件抑制带有充液容器的结构晃振,需要对压电结构晃振进行精确建模。本文针对一个自由端部带有充液容器的压电悬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无充液情况下的压电悬臂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质量摆等效力学模型描述容器中液体晃动,将推导出的压电悬臂结构模型和液体晃动模型耦合得到整个系统晃振模型。通过试验分别验证不同充液水平下的晃振模型的频率 和Bode图,结果表明建立的带有充液容器的压电悬臂结构晃振模型及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可用于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斜拉桥进行试验模态分析,对验证设计、建立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以及桥梁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环境脉动法对仙桃汉江公路大桥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取得了该斜拉桥振动的较为正确的模态频率、阻尼及较理想振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模态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也为大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使得大桥长期安全运行的健康监测评估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CAE软件Hypermesh与Abaqus相结合,解决了复杂结构有限元建模难的普遍难题。建立了某柴油发动机气缸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提取了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数据检验,误差基本在5%以内,说明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证明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为气缸盖的优化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客车车身结构的动应力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6800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车身的固有频率.计算结果显示,该车的第一阶弯曲振型和第一阶扭转振型形成了耦合.对该车进行了动应力试验,得到了各测试点在不同路面输入下的动应力响应情况.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鹅卵石路面、搓板路面上各测点的一阶主频与车身的一阶、二阶固有频率非常接近.说明该车在这些路面上的动态特性较差,需作进一步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9.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和静动态理论,在HyperMesh软件中,对白车身焊点进行合理描述,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用MSC.Nastran软件对白车身进行了模态模拟分析,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各阶振型之间的关系;在试验中,采用固定式激振器对白车身进行单点激振,用多点拾振方法采集响应信号,通过对响应信号的分析处理,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关系.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有限元模型,提出利用各阶模态的应变能分布,确定车身结构弹性变形最大位置的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车身的局部刚度.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对于提高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GK650高速切削数控加工中心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低阶振型分析;构建机床试验模态分析系统,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立柱是制约GK650高速切削数控加工中心性能的主要部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款空调分体室外机优化前后的管路,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建立配管系统力学模型,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配管应力分布情况.根据结果对优化前后的管路进行应力测试,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分析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应力分布趋势,为配管优化设计及应力测试提供指导,可节省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2.
由结构的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得到的频响函数,给出两者的相关函数及其灵敏度的表达形式,提出了一种模型修正方法,为有限元/边界元模型修正奠定理论基础.对带有发动机和隔振系统的舰艇进行了振动频响函数的测试,得到与初始有限元/边界元模型理论计算的相关函数,利用模型修正方法对选用的特定参数进行了修正.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基于振动频响函数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深海采矿系统的扬矿管线长达数千米,呈现出大位移、小变形的几何非线性特性。采用多刚体离散元方法对长管线系统进行计算分析。首先,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方面,给出2个典型算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离散元方法用于中国1km深海采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讨论不同海流方向下整体系统的联动性能,并与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形状简单的长管线系统,在同等精度下多刚体离散元方法计算速度较有限元法的计算速度提高了近8倍。  相似文献   

14.
在ANSYS系统中建立40G150P/A×2型增强热塑料管电熔接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提供的复合材料分析方法和参数化建模语言,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接触等问题,建立增强热塑料管电熔接头静力学分析模型,利用计算结果对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判断,分析了结构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对管体复合材料叠层结构的优化,实现对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管路系统中Ni-Ti合金管接头随机振动问题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以某飞机典型液压管路中的Ni-Ti合金管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线性累计损伤定律的Steinberg法,得到了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基于描述Ni-Ti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记忆效应的本构模型,建立了管接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并利用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Ni-Ti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在80 000 h的飞行寿命内是安全可靠的,为管接头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汽车发动机表面噪声辐射源之一的排气二分管罩,在ANSYS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应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管罩的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管罩的结构参数、结构形式和相对应的管罩振动模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最优的结构修改方案.改进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排气二分管罩的自振频率明显提高,振动噪声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频率约束的连续体拓扑优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有限元方法,探讨了单元对系统特征频率的敏感度分析方法,得到了对系统特征频率贡献最小单元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建立了以第1阶固有频率为约束,以结构件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在算例中通过对结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保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Optistruct对结构件进行了拓扑优化.通过拓扑优化,在理想状况下,结构件的质量大幅度地减小,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件材料的重新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方管的动力屈曲特性,采用屈曲分析的有限元基本理论,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轴向冲击载荷下薄壁方管进行动力屈曲分析。ANSYS/LS-DYNA的薄壁方管动力屈曲有限元分析分为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前处理设置包括单元属性、构建模型、划分网格、定义接触、初始条件、载荷及约束、求解时间和输出文件等。用LS- DYNA修改前处理输出文件,进行递交运算。再用LS-REPOST刷新速度、查看结果、动画模拟过程。结果表明:利用ANSYS/LS- DYNA对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方管的动力屈曲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代替真实实验,节省成本。该成果对屈曲理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分析在地下水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地下水流有限元分析系统如Feflow、Visual Groundwater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它们在几何建模功能与系统集成方式、有限元分析系统工作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模式,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功能扩展。尤其今天的工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将会阻碍这些有限元分析系统的深层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