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母草碱的新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母草碱是唇型科益母草属植物中含有的生物碱,是益母草中具有活血化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中以丁香酸为原料,用醋酐进行乙酰化、酰氯化、盖布瑞尔等六步反应得到益母草碱,总收率为18.95%。  相似文献   

2.
由2,6-二甲基吡啶和水杨醛为基本原料,经氧化、酯化、还原、磺酰化、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二醛基化合物,然后二醛基化合物又与间苯二胺反应得到了间苯二胺的希夫碱大环化合物,这2种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4-咪唑甲醛和2-苄胺基乙醇为原料,经还原氨化、氯代及环合反应合成了7-苄基-5,6,7,8-四氢咪唑并[1,5-a]哌嗪.研究了反应溶剂和碱对环合反应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总收率达到53%.  相似文献   

4.
以4-氯-N-甲基-2-吡啶甲酰胺和对氨基苯酚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一步合成索拉非尼关键中间体4-(4-氨基苯氧基)-N-甲基-2-吡啶甲酰胺,考察了溶剂、温度、碱和催化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叔丁醇钾为碱,碘化钾作催化剂,120℃时反应收率为90.5%.目标产物经IR,1 HNMR,MS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La-ZSM-5分子筛上的吡啶碱合成反应,详细考查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甲醛/乙醛摩尔比、醛/氨摩尔比)、空速、催化剂寿命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研究显示反应温度400℃,原料配比(甲醛/乙醛)1:1(mol)、醛/氨比0.5(mol),空速为1200h-1左右吡啶碱的总收率可达85%,催化剂寿命达到100h以上,为吡啶碱的工业化提供了详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香兰素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在碱作用下通过Claisen缩合反应直接合成姜黄素.结果表明,有机碱、反应时间、温度以及静置陈化时间的不同,姜黄素的收率不同;采用三乙胺作碱,经预处理4 h,维持温度50℃下反应4 h,静置陈化48 h的条件下产率最高,可达到69%.  相似文献   

7.
雷晓林  董瑞斌  王业雷 《江西科学》2007,25(3):274-276,291
卤水与固态碳酸氢铵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得到重碱和母液,重碱经煅烧分解为纯碱,母液经处理后可得到氯化铵和硫酸钠,从而实现废水(卤水)资源化,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以5,5-二苯基乙内酰脲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一步法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3-羧甲基-5,5-二苯基海因.通过考察碱的种类、5,5-二苯基乙内酰脲用量和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与氯乙酸钠摩尔比为1:1.1,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回流反应3h,可得到产率为68%的高纯度3-羧甲基-5,5-二苯基海因.产品结构经IR、1HNMR.13CNMR及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L-乳酸乙酯为原料,经酰化、缩合反应合成了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实验主要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与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用量、碱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荻得了优化的反应条件,收率达90%以上.经红外光谱、质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袁征。  相似文献   

10.
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是黄酮醋酸类化合物中间体.以5,7-二羟基黄酮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反应得到5,7-二羟基-8-氯甲基黄酮.在此基础上,在碱性条件下,以无毒、廉价的K3[Fe(CN)6]为氰源,Cu(OAc)2为催化剂,合成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K3[Fe(CN)6]与原料摩尔比及碱与原料摩尔比等因素对氰基化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氰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Cu(OAc)2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004∶1,K3[Fe(CN)6]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1∶1,Na2CO3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5∶1,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为72.8;.  相似文献   

11.
益母草碱灭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益母草碱灭杀钉螺的效果,以及对钉螺糖原和总蛋白的影响.对48、72、96、120 h浸杀的试验数据进行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得其LC50分别为537.303、151.508、73.106、53.990 mg/L.用LC50=151.508 mg/L浓度的益母草碱浸杀钉螺,处理120 h的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呈现增高—降低的趋势.浸泡120 h,较之对照组,糖原含量下降了76.08%.总蛋白含量呈降低—增高—降低趋势,增高的原因可能与钉螺经益母草碱处理后体内产生大量特定蛋白质来克服这种胁迫逆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PEG6 0 0为相转移催化剂 ,无水碳酸钾为碱 ,1 ,2 -二氯乙烷为溶剂 ;氰基乙酸乙酯和 1 ,3-二溴丙烷为反应原料 ,经缩合反应较高产率的合成 1 -氰基环丁烷- 1 -羧酸乙酯 ,收率达 6 4 % ,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 ,原料便宜易得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冯维群  常兰  曾霞 《科技信息》2009,(24):I0087-I0087,I0089
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液体碱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预酯化及酯交换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预酯化工艺条件:甲醇:油=2:1(物质的量化)、催化剂:98%浓硫酸、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甲醇:油=6:1(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甲醇钠)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0.9%、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min,甲酯转化率可达94%以上,甲酯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GBtT20828--2007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铝工业排出赤泥为原料,研究高碱赤泥料浆化多级循环脱碱和碱回收联合处理工艺。经3个阶段的反应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料浆固含量为50%,w(CaO)=5%,陈化温度为70℃,过滤级数为4时,试样含水率低于25%,碱脱除率达79.43%,碱的质量分数为0.87%。  相似文献   

15.
以氨基酸为原料经酯化、成环、酰肼化得到了3种相应的酰肼,后者与2-羟基-1-萘醛反应得到了含咪唑基酰腙希夫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为含咪唑环的酰腙类希夫碱的合成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提高了酰肼的产率,总产率达到62.7%~64.1%,含咪唑基酰腙的产率达96.8%~97.3%.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希夫碱的优良性能,采取噻吩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于-78℃无水无氧条件下反应得到噻吩二甲醛后再与苯胺反应,获取噻吩衍生物类苯胺希夫碱.反应以甲醇为溶剂,苯做带水剂,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并用分子筛除水,经红外、核磁表征证明得到目标产物.新希夫碱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很强的抗菌、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二乙氨基乙醇、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为碱,苯为溶剂,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合成N,N-二乙基氨基乙基正丁基醚,产率达79.8%.研究了催化剂、反应物配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产物经沸点、折光率、红外光谱、氢质子核磁共振谱给予确证.  相似文献   

18.
采用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经Vilsmeier反应合成得到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5 h,N,N-二甲基苯胺与三氯氧磷配比为1∶1.3(mol/mol)时,收率为87.8%.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N,N-二甲基苯胺、间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缩合、氧化得到结晶紫内酯,收率41.5%.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Schiff碱及配合物新的生物活性,以水杨醛与取代苯胺为主要原料,在乙醇中溶剂、醋酸催化下,通过回流反应以76%~79%的产率合成了8种新的苯胺水杨醛Schiff碱化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实际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20.
以7-甲氧基喹唑啉-4-酮为原料,通过"一锅法"成功制备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产品经m.p.,IR,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结构,HPLC纯度为98.5%。通过单因素变量法考查了试剂用量、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碱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物料配比n_(氯化亚砜):n_(原料)=20:1,DMF用量2 m L,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第二步物料配比n_(吗啉):n_(原料)=30:20,n_(苯胺):n_(原料)=30:20,碱用量60 mmol(当n_(原料)=20 mmol时),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 h,总收率可达到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