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59年4月14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上刊登了心理学家曹日昌同志所写的“由学术批判明确心理学家的研究任务”一文。该文指出了在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介绍了去年心理研究所开展的心理学研究方向问题的辩论及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对心理学中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运动,并对这次批判作了一定的估价;从而提出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作者在该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心理学界争论的中心问题有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問題,在去年全国心理学界批判心理学的資产阶級方向运动中,曾引起了爭論。其中一个关鍵性的問題,是对心理学研究采用阶級分析方法的看法和对其他方法特別是对实驗法的估价問題。大家知道,一門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1959年第三期报导了上海社联于2月1日邀集的上海心理学界(60余人)讨论会的情况。据报导会议讨论了下面三个问题。就其论点摘要如下: (一)人的心理活动是否都有阶级性?据报导对于人的心理的阶级性问题意见比较一致,分岐在于是不是人的一切心活理动都有阶级性?有没有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发言时有的人结合过去的争论来讨论这些问题。上海师院周冠生肯定有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也认为感觉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且对下面这些意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按:这些看法都是论述感觉的阶级性的论点)。他说:“我不同意热和痛的感觉如果不和意识联系起来,这只是生理现象,而不是心理现象”。“当一个人感到热感到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争鸣”(西北师范学院编)1957年7月号第5期上,刊登了章仲子先生“论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一文,着重谈到了“自我观察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问题.作者看来:心理学应该采用客观方法可以说是一致的.分歧在于对“自我观察法”在心理学中有无存的权利问题上. 该文作者将近几年来苏联和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分为三种: (一)以捷普洛夫为代表的看法(1952年在俄罗斯教育科学院所召开的心理学会议上的发言)认为自我观察法根本是一种主观的方法,和客观的方法不相容.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不但不能用它,也不需要它. (二)以1954年第四期“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发  相似文献   

6.
文化论和进化论是差异很大的心理学元理论,它们对许多心理学问题都有不同看法,由此形成心理学中二者的纷争。其纷争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路向、心理规律与决定因素、发展路径、对心理文化差异的解释、立场与理念和判定心理或行为的标准等几方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两种理论实际上呈互补关系,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这样能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更为合理的解释,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报1957年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倪中方先生对“华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初步批判”一文,其中,作者写道:真正的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才诞生的,“这具体表现在华生1913年,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名为‘在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在1914年‘以行为——比交心理学导言'的名称出版了一本书及在1919年出版的另一本行为主义心理学书.自此以后,行为主义心理学遂在美国心理学界占有一定地位”,而且,其影响波及各国. 接着作者对旧中国行为主义的传播者——郭任远的观点进行了批判.郭任远不仅企图用“行为学”来代替“心理学”,而且认为“行为学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科学,和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观察和探讨人类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自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的发展已相当完善。但由于其学科的独特性质,又使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学派林立,理论更迭频繁。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认知革命,影响了几乎所有分支领域的思想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新名词。三十多年来,心理科学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的心理学名词。随着国内外出版的心理学书刊日渐增多,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大众传媒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多,在心理学名词使用上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心理学名词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对心理科学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文献的编纂、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全球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概述早在1924年,我国心理学界就出版了《心理学名词汉译》。1954年,有关人员编辑出版了《英汉心理学名词》。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心理学词汇》。在中国心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上,一直强调要使用规范名词。七十多年来,上述工作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在1996年初被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审定工作计划。经过商讨,中国心理学会于1996年3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组。其任务是:调查研究,为开展审定作必要的准备工作。1996年6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心理学会双重领导。聘请著名心理学家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为顾问,管连荣为主任、沈德灿和陈永明为副主任,另有19名心理学家(其中包括香港心理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的梁展鹏博士)组成委员会。1996年6月22日召开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在京委员会议以后,各位委员根据专业分布框架计划组织了全国各地的50多名心理学家,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张氏心理学词典》、《心理学词典》、《英汉心理学名词》等大陆和港、台近年出版的权威心理学工具书,初选出3200多条心理学名词。汇总后发现大约有27%的名词有“一义多词”情况,有的同一概念的名词有5种以上不同称法。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心理学名词(初选稿)》,尤其是对150多个存在一词多义的名词,和28个涉及多个专业组的名词,逐条进行了讨论,经删简、修改,整理出《心理学名词(征求意见稿)》3049条,并按全国名词委的体例要求编排后,请委员再次核定,于1997年3月正式分送给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80多位心理学家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5月前后共收到120余份反馈意见。同年7月召开第二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讨论,按学科分支进行了综合平衡,最后确定了3067条《心理学名词(送审稿)》。1997年12月,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三位顾问受全国名词委的委托对报批名词进行复审,提出了终审修改意见。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又组织北京的委员开会,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再次作了修改,最后确定第一批审定公布《心理学名词(审定稿)》3004条。二、主要成果我们于1998年完成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现正待出版。本书是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首批心理学名词。心理学名词按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应用两大类编排,前者有普通心理学、心理量表、测量与统计、心理学史、心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6个分支,共有2061个名词;后者有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其他7个分支,共有943个名词。全书总词数3004条。部分名词有简明定义性注释。正文之后附有英汉和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这批名词是在科研、教学、临床或社会服务、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频率较高的心理学规范名词。通过这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对心理学中常见的和使用混乱的名词进行了统一。比如,对于“meta-analysis”一词,原来有“元分析”“超级分析”“再分析”等多种不同译法,此次统一为“元分析”。又如,原来对于“ergonomics”一词,国内对应的中文译法有“尔刚学”“功效学”“人类工效学”,现在将其统一为“[人类]工效学”。中括号里的“人类”二字是为了对应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的“人类工效学”委员会而保留,但在其他场合可以不用。再如,“cognition”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核心词汇之一,在亚洲使用汉语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的心理学界一直译为“认知”,但国内也有专家建议译为“认识”。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名词审定原则,以及学术争鸣中“求同存异”的方针,为避免混淆,所有参加审定的心理学专家均认为应沿用“认知”用法。三、经验和体会管连荣同志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心理学文献的检索工作,并于1992年出版了《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在建立了一整套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后,我们即面向全国同行开展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现心理学名词(特别是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英、汉名不统一是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心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从普及角度还是从研究交流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已经越来越紧迫。从技术、理论、思想、时机等各个方面看,在1996年开展心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特别要感谢全国名词委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大力支持!我们自90年代初起即注重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各类相关的心理学辞书(包括百科全书和词典)近30种。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综合和专题分类数据库,特别是将各词在不同辞书中的中、英对译方法建库备查,并据此筛选出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保证了选词代表性和科学性。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得到了心理学会领导下的全国各地心理学专家的大力支持。通过25名委员负责13个分支领域,共动员了全国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学家自始至终参与了全过程的审定工作。在征求意见时得到全国各地近200位专家的反馈意见。特别是梁展鹏博士从香港专程赶到北京参加我们的审定工作会议。可以说没有专家们的支持,我们很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工作。当然,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不同意见。但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商榷,几乎所有的争议都得到了解决,并顺利达成了一致意见。另外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与“cognition”一词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壁如先生近10年来在许多场合、以不同方式、经过各种渠道多次呼吁应将其翻译为“认识”,认为不应当翻译成“认知”。我们在收到赵先生的来函后,专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根据此意见的来龙去脉将审定委员会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继续采用“认知”译法正式函复了赵先生。因此,我们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文献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系统地积累资料;全国名词委的大力支持;中国心理学会领导的专家队伍与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秘书处高效、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归纳、采用达成的一致意见;民主解决学术争议。这样,才能圆满成功地完成任务。四、存在的问题对于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理论争议,特别是“音译(如laser—莱塞)”和“意译(laser—激光)”取向之争,我们仍然本着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原则处理。由于绝大多数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都是常用的,这个问题尚不突出。但将来进行第二批心理学名词审定时,这无疑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许多涉及人名的词条,更要小心处理,方能达到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心理学名词审定中有大量涉及外国心理学家姓名译法的规范工作要做。限于时间和经验,本次仅对首批审定心理学名词中涉及的部分外国姓氏音译,按译名协调委员会审定的译名加以规范。在名词审定工作中,各级领导以及心理学专家、学者给予热情支持,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得到全国名词委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希望广大心理科学工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增补,臻于完善。* 本文是2000年6月1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管连荣研究员是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韩布新副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主义在美国步入新的阶段,大脑与意识的研究开始出现重返心理学实验室的倾向。正在芝加哥大学求学的中国青年学者卢于道受到业师比较神经学家赫里克的影响,立志终身探索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观测大脑半球的生长趋势和生长阶段,探索脑的个体发展,寻觅不稳定细胞以解释人类高阶心理;(2)分析低级哺乳动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大脑种系进化以考察心理进化的存在形式;(3)建立大脑的神经细胞结构模型以比较中西方人脑结构与智力的关系。卢于道的相关成果不仅推进了赫里克的学术主张,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开展为推动新生的神经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最近在党委领导下,通过大辩论,大力批判心理学教学中的资产阶级方向。心理学在高等、中等师范院校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师大一些心理学“专家”们一向自称他们这门课程是全国师范院校的“旗帜”;他们编写的讲义是许多院校的主要参考书。但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许多右派分子和落后分子却  相似文献   

11.
1958年10月12日,苏联对学院和高等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苏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会议。会上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一道就当前自然科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和讨论。苏联“学哲问题”1959年第二期上系统地报导了这次会议。为了有助于我国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刊特将会议有关文件、发言和报导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12.
匈牙利学者先塔戈泰(J.Szentago-thai),在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发表一篇题为《心理功能的基质——大脑皮质的神经机制》的论文,提出“心理——脑相互作用” (mind-brain interaction)的理论。这是当代科学前沿有关脑——意识理论的一个新观点。它不仅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问题直接有关,而且也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因而很值得引起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想跻身于股民行列,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做后盾外,你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时时提防患上股民特有的心理精神疾病——股民综合征。心理学家认为,造成股民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原因:(1)股市风云变幻莫测,就像浪潮一样,每小时都有行情涨落,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股民因此而产生一种恐惧、紧张感;(2)股票本身不是福利券,持有者不可能郜盈利,蚀本大亏已是司空见惯,不少股民因此产生一种悔恨心理;(3)在炒股中,有的幸运股民财运亨通,一旦发了大财,常常欣喜若狂,精神过于亢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难以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4.
四月十二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召开有一百多人参加的讨论会,继续就2月1日所讨论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论点摘要如下(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海师院周冠生不同意北京心理研究所曹日昌、刘世熠的意见参见(本刊59—60页)。他认为曹、刘二人所提出的“研究意识的起源及反映过程问题,就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以及“对大脑机能的研究是研究反映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关键问题”,是值得商榷的。他认为: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光是研究心理的物质本体所能解决的。他认为不能把心理学的研究仅仅限于反映过程。因为反映过程只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人的  相似文献   

15.
按教育部的安排,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史教学和研究专题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代表共83人。有42所院校向会议提供了本单位近几年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情况的书面材料。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华中工学院的同志分别介绍了国外、国内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的部分情况。与会代表认真总结和交流了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探讨了今后在各类大学开设科技史课程、开展科技史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等问题。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成果展览会”,展出了各校近几年编写的科技通史和专史教材、教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古代数学是有理论的从“五四”运动前后开始,几十年来,由于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先生对中国古代数学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那种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没有成就以及中国的数学著作都是在外来影响与启发下完成的等错误看法,已不断得到纠正。一些公正的学者用大量的事实指出上述看法是站不住脚的。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1959)中认为,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有许多项目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遥遥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用心理学研究的证据来论证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归纳推理合理性讨论位于认识论语境中,而心理学研究本质上是在方法论语境内进行的,因此不能用心理学研究来解释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归纳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世界-认识二元关系的追问,现已有的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可以分成四类,前三类都不是能称为解释。当代进化心理学代表了第四类方法,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本预设建构了一个更高阶的解释系统,进而对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讨论很多,提出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其中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严重有的一般;有的涉及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有的涉及学者个人的自律问题;层次不一,原因也多种多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无论在科学史上或者哲学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历来各个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分析,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本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分析了这场革命中的两个学派,即所谓机械学派(或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历史作用、哲学根源以及它们的历史归宿。特别对于批判学派,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估价和看法。为了繁荣学术,深入探讨这一场科学革命的哲学意义,丰富我们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刊特予发表,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顺应不良(maladjutment)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它阐明人们情绪和行为的机能障碍产生及其治疗的原理,涉及个性心理学,心理病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分支的问题。RET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40年代,他接受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以及这个方向的心理治疗训练,从事性、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5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