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 《科技信息》2009,(32):I0149-I0149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2.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克服思想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并从党的执政方式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干部人事制度上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对政治现代化的追求自然也在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广泛群众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它引进了西方的制度文明,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延续和发展,具体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知识,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的明清晋商群体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习俗展开分析,其中包括他们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利用、对政治权利的“无意识”以及政治认同三个层面。笔者认为,传统晋商的政治情感与政治习俗在新的时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以成为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历史的检讨入手,论述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国与家同构的君主制特征。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充分关注到民主政治在中国的现实,选择了”一个统一”,”四个制度”的渐进式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选择,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确立后促进了有次序的政治参与的扩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促进了中国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从而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关系密切。在实践中要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中国政治发展进程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普遍流行,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回避或绝对地排斥大众文化,应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借鉴它。借鉴大众文化融合主流意识、加速人的社会化、调节心理平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统治者和进步思想家从不同的政治变动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得出民的背向决定着政治兴衰和国之存亡的理论,被称为民本思想,指出统治者应该把政策的重点放在争取民众上,应该以利民为已任,实行仁政、德治,同时也肯定了每个人在人格修养上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9.
李琼 《科技资讯》2006,(27):172-172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突出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为教育内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在针对性上做文件,在操作性上动脑筋,在实效上下功夫,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改革、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经济始终是影响政治的基础因素,经济时刘挑战着政治,是影响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西方经济一民主理论来认识中国经济现实。在中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中,经济的作用表现得十分微弱。政策上的不断重视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经济的作用力,使得经济发展对民主建设的要求更加积极。但这种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的政治冷漠,要注重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国在制度上已经实现了民主,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还处于向现实民主过渡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正为这种过渡提供了条件。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的国情,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现实来进行切实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本质上是一种阴谋与暴力的统治,形式上却表现为伦理政治,它包含着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内在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明代被充分展开,导致了明王朝走进腐败与崩溃的深渊。从张居正到魏忠贤,包括其间的东林党人,尽管他们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颇不相同,但他们无不例外地成为伦理政治矛盾的牺牲品,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不仅仅是明王朝的悲剧,更是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文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近代维新派文学家从政治改革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倡文学改革,既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促进了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时代特点鲜明的历史经验,又使文学过多地带上了非文学的色彩,在理论和创作上都留下了值得反思的教训。维新派文学家在文学与政治之间选择与判断的两难,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学在中西古今交汇嬗变之际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民主的发展,民主政治已成为各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民主化建设。由于不同国家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民主化的发展路径也不相同。本文试图从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探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制度科学合理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成就必定要在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来。本文认为制度由于其特定的属性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宪政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最后失败了,但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治权威的弱化和近代法治权威的加强,促进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政治参与格局,事实上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政治图谱中,科学家具有非常独特的色彩。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自从投入台湾政坛之后,就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当台湾选举进入胶着状态,这位学术界的政治家总是冲锋在前,临门一脚,将自己钟爱的政客送上宝座。然而,纵观台湾政治发展的历史,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位科学家作出的每一项政治决定,都充分反映出其在政治上的极度无知和政治选举中的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7.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与资产阶级的政治观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讲政治?其目的是“希望全党更加坚定不移地、更加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现在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其核心是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分清是非界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然后从实践的层面上总结了中国政治哲学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分析,并阐述了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丰富和完善,其最终的归宿必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9.
政治稳定是依照一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发展的动态过程。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确立科学的稳定观。当前,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来自经济、政治、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构建合理的政治稳定模式,以保持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政治文化也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对政治行为产生双重的作用,即:一方面有利于全民族的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信念的塑造和有效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权威的树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