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孔子的道德学说是构建在春秋时期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宗法等级制度逐级崩溃的社会变迁的基础上的;也是构建在礼治思潮兴起、人们重视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重建的思想资源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构建上,它以“仁”为核心,也包括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与道德修养方法,由此开创了先秦儒家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历史、现实和领导本身等角度论述了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具体探讨了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关健词领导干部;道德;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具体探讨了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李得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22):246-246
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教师道德失范情况普遍,在对教师失范行为后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认知智慧发展,而且对学生情感人格素质的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可忽视。文章从关注学生人格养成,应从教师职业道德谈起。 相似文献
7.
职业道德是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所遵循的规范、准则。由于社会分工,把人们分成了不同的职业,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炡道德,就是从事教师这个特定职业的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一个教师,应当具有“为人师表”的教育道德。 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人之模范也”。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期曾夸耀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是由教师工作对人类、对社会以及对学生个人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决定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强调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人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为人类文化的连续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为新生一代攀登高峰架没了人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因而)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的党和国家,对教师给予高度的尊重和亲切的关怀,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就是因为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9.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锻炼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岳文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16):217-2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述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最后阐述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论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碧梧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5):123-124
随着21世纪人类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越来越多,这对科技期刊编辑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德才兼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关系着教师的全面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但反观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其面临着道德失范的问题。而出现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构建起健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矫正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钱兴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1)
教师道德动力,就是指具有推动教师道德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道德动力的必备基础,集中地体现在教师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动力之一,来自于理论的力量,即来自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根本的动力。教师道德动力之二,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即来自于理想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动力主要来自于理论力量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面对各方面得竞争压力,用人单位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但是高技能,而且更要是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人。一些职业院校因种种原因,急功近利,不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王桂林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5):37-39
近几年,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现状、原因及加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阳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94-97
传统德育重“灌输”,现代德育重“自主”。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现代学校必须走一条既重视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碍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之路。确立“人性向善”的人性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训练,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