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西省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结构、发展速度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发展速度不均衡、国家级保护区数量和面积过小、结构类型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边界区划不清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调研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空间分布等特征。结合陕西省自然地理特点,从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区域布局体系等方面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空缺分析。提出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升级、扩区),新建自然保护区(如沙漠生态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思路,为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是现有条件下人类保护自然资源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三十年历史,建设了一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在重点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良性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地理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地理空间、生态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空缺分析,旨在为湖南省自然保护区中远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行政地理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湘西、岳阳和永州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到全省总数的37.74%,娄底市西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湘潭市存在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2)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东北部生物多样性保育亚区内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数量占全省总数的16.04%,涟-邵盆地丘陵退化矿区植被恢复亚区部分区域可建设为保护要求更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中部水土保持与生态休闲亚区的东南部和北部存在保护空缺;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与国土面积有一定的关系(r=0.61),而暂未受到GDP总值的影响(r=-0.35),结合国土面积、森林和湿地资源分布情况,湖南省南部地区还有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冗余和需求.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快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并提高其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专项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存在4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条应对策略。结论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有长足发展,但问题与困难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大庆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参照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同盟(IUCN)的管理体系,提出大庆自然保护区管理类型体系,对大庆自然保护区按管理类型进行了划分,明确各自然保护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目标和管理要求,明确自然保护区是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8.
吴立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190-190,250
自然保护区执法管理是一项基础性、重要性工作,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自然保护区正常秩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执法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执法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本文着重分析研究自然保护区执法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执法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植物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对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境条件、生态系列与演替规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具体分析,并对该地区的主要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提出利用和保护的意见,是建设该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建设进程、经营管理特征、生态经济效益、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理论,将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划分为纯自然保护型、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和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并对各类型的生态经济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陕北特低渗油田工业油流标准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确定适合陕北特低渗油田的地方性工业油流标准,提高该类油田储量的计算精度。方法 应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确定该油田的工业油流标准。结果 按国家标准计算的工业油流值明显偏小,误差较大;运用产量递减法,并考虑到原油市场价格、油田开发投资、油气生产成本及原油利润等因素确定出新的地方性工业油流标准.更适合于陕北特低渗油田的实际。结论 新的工业油流标准可提高储量的计算精度.方便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提高油藏动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到 1999年底 ,贵州省已经建立了 5 1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到 32 130 0hm2 ,占全省面积的1 81%。根据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规划 ,到 2 0 10年贵州省将建成 15 3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 80 5 92 1hm2 。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建在贫困落后的地区 ,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群众 ,他们的生产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同时 ,对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使他们对保护区的资源无节制的利用 ,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保护区周边社区与保护区本身的关系 ,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十分关键。本文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通过对保护区强势与弱势的分析 ,构建保护区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较高的2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共有175科918属2 362种维管束植物,保护了山东省93%以上的维管束植物物种。利用多种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表明,所研究的25个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青岛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次为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烟台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内共有152种珍稀濒危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的为青岛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共发现289种境外外来植物,其中入侵类有98种。所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境外外来植物入侵,境外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的数量远远多于木本植物的数量,且物种较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境外外来植物物种数量也比较多。本研究可为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南大特区的发展,海南省的自然保护事业也同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建立了58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62.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0.7万公顷占海南岛面积的3.15%,居全国第三位。本文试从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和选设原则出发,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和管理意见,以使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最好方法。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建立和保护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因此要使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有效管理.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简单的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这几个方面建议的实施可充分发挥保护区的作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类型进行阐述,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对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已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保护区工作运转困难、保护区的建设与当地社区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管理模式不清等问题.文章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并提出安徽省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省亚丁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认为伴随着旅游进入后当地社区生计活动体系的改变,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社区在得到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人地关系的裂变及精神文化的失落。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可能需更深入地参与到基层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以其对地方文化的独特理解来促进二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生态旅游业和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维护资金投入过少、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开发过度等问题逐步突显出来。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的部分成果,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旨在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提高其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93-2004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及《陕西省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人口、土地等数据,分析了1993—2004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93—2004年陕西省出现生态赤字且有上升趋势,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达0.410 7 hm2,表明陕西省生态发展不可持续.有限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因而,陕西省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