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合理利用废弃小尾寒羊羊尾油,确定羊油手工皂的工艺条件.方法:文章利用小尾寒羊羊尾油脂为原料研制羊油手工皂,对影响羊油手工皂品质的主要因素即NaOH溶液浓度、制皂温度、油脂比例进行探讨,以此确定羊油手工皂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评价皂的各项理化性质.结果:试验表明,羊油手工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添加量为31 mL的NaOH浓度为30%,温度为40℃,油脂比例为羊尾油︰棕榈油︰椰子油︰橄榄油=2︰1︰1︰1.此条件下羊油皂总游离碱为0.08%、游离苛性碱0.08%、氯化物0.88%、水分和挥发物22.86%、pH值为8.62.结论:确定了羊油手工皂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合理利用废弃羊尾油,并为羊油手工皂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负压造型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这种造型法的工艺装备、薄膜性能及造型、浇注等工艺试验情况.试验证明,用干砂造型的负压造型法具有减少操作工序,省去混砂设备、落砂设备,铸件表面光洁,容易清理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手工造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传统造纸进行实地考察,叙述了两地藏族手工造纸的背景、工艺流程、工具及产品使用,分析了藏族造纸技术的原料、来源及文化特征。指出藏纸的制作工艺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抄纸法造纸,而是属于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常见的浇纸法造纸。最后讨论藏族手工造纸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陶瓷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由其造型、材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决定的.我国的陶瓷装饰的材料十分丰富;从工艺上讲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合称陶瓷三大类装饰,陶瓷颜料也十分丰富,即有中国传统的精粹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的粉彩、古彩,这两种极具有代表性的两大传统釉上彩艺术门类.而外来泊的西洋彩--新彩,随着陶瓷绘画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釉上彩的陶瓷装饰新品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彩旧称洋彩,这种釉上彩陶瓷新材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德国等欧洲国家传入中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陶瓷装饰技法.本文仅就陶瓷新彩的工艺及美学特征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压凝固熔模铸造制备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熔模精密铸造和预制型液态浸渗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制备连续(长)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加压凝固熔模精密铸造工艺.该工艺将增强纤维的放置和零件的蜡模制作相结合,可直接生产出高精度的近净形复合材料零件.选定了Sumitomo Chemical公司生产的Altex SN型γ-Al2O3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并开发了适合加压凝固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条件的铝合金基体材料AlZn6Mg1Ag1.试验表明这种γ-Al2O3连续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对加压凝固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有较好的适应性,并有非常理想的强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处理(T6)后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的抗拉强度σb,0° =1 003 MPa,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抗拉强度σb,90° =220 MPa.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美术作品的表征,通过与中国新兴版画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某些阶段的特性相比较,论述了"藏族祥巴"这一新的藏区版画艺术形态产生的意义,同时对"藏族祥巴"艺术未来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艺术作品与作者的素养、继承与创新、造型能力、材料媒介、作品风格与表现内容等之间的关系诸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对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理念进行认识、总结的前提下,完成江苏东海县博物馆破碎青铜甬钟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通过借鉴古代青铜器造型工艺和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并使用新的修复材料,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改进。进而通过这一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的传统修复的契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熔模(失(?))铸造它具有两个与“众”不同之特点:一为易熔材料作模型,造型后加热熔化制得型腔;另一是铸型表面层利用特殊的高级材料,获得完整的无分型面的外模。所以它可以铸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的种种合金铸件。这是一种优越的铸造方法,现代许多精密尖端产品都需依赖于它。我国古代早就有辉煌成就,我们经过  相似文献   

10.
失蜡法在中国的起源问题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已有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失蜡法起源的工艺与技术条件、学术争论主要依据,借助熔模铸造工艺模拟实验方法有效地记录蜡模、型壳的工艺实现。从蜡料、浆料、褶皱、泥芯、芯撑、脱模等诸多工艺细节出发,以今艺复证古法的视角来弥补研究失蜡法的缺欠,也可由此窥见失模原理发展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