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雯  王纪元 《科技资讯》2014,12(16):110-110
本文就大功率LED矿灯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将大功率LED矿灯散失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的自供能系统。设计一个稳压电路改善温差发电输出电压不稳定的特点。结合上述模块,实现大功率LED矿灯热量回收利用的自供能装置。  相似文献   

2.
随着LED芯片单颗功率和封装集成度的提高,散热问题已成为大功率LED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传热的一体化大功率LED太阳花散热器,利用正交实验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太阳花散热器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中心孔直径和翅片参数的改变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散热器的热性能影响因素从主到次为翅片厚度,数目,高度,中心孔直径,最佳方案最高温度降低了5.94℃,优化后的散热器能够满足200 W以上集成LED灯的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功率可控硅风冷散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验观测的资料,提出了传热的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拟定了传热强化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这个方法,设计、研究出多种强化大功率可控硅风冷散热器的新结构型式,并在工业上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闭式重力热管中加内置管,考察内置管对两相流及三相流体系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内置管后,等效对流传热系数、冷凝段对流传热系数较未加入内管时有所提高,而内置管对加热段的对流传热影响不明显;在具有内置管的体系中,当加入沙子的固含率达到2%以上时,等效对流传热系数较两相流体系有明显提高,最大增加了30.7%;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两相流及三相流体系的等效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稠油开采等过程中使用的单支超长重力热管由于结构所限存在的可靠性极低的问题,提出了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概念,并模拟稠油开采环境条件对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验证接力传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能完成热量的接力传递,其总体传热性能弱于单支超长热管,但弥补了单支超长热管可靠性极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纳米流体在汽车散热器中的传热能力,利用Pro/E和Hyper Mesh建立散热器扁平管的三维网格模型,再将其导入Fluent中,建立纳米流体在散热器管中的传热模型,以γ-Al_2O_3-EG纳米冷却液为研究对象,仿真模拟γ-Al_2O_3-EG在散热器管道中的传热状况,得到管道的温度分布,并结合数值计算获得纳米流体的性能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纳米粒子对基液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γ-Al_2O_3-EG纳米流体的最大雷诺数为1 237,在管道中层流流动;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的增加,热流量Q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639.36 W;初始温度显著影响着纳米流体的传热系数h,当φ=1 vol%时,h40=h60×39.44%;体积流量fv由5 L/min增大至10 L/min时,努塞尔数Nu有最大增幅30.54%。  相似文献   

7.
管带式汽车散热器传热与风阻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测量了SC7080型汽车散热器的传热与风阻特性,并与R.L.Webb的理论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修正了Webb理论计算公式中关于汽车散热器风阻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不同散热带节距的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运用CFD软件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是对散热器传热性能研究的重要方法,故验证模型是否合理,计算分析是否准确则显得尤为关键。该文设计出管翅式散热器传热性能测试平台,并对平台搭建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为结果计算推导过程公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对管翅式散热器的设计及优化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常规重力热管换热器难以安装翅片结构以强化管外换热,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重力热管换热器,该热管由一些并排的矩形通道而不是通常的圆管组成。并建立实验测试平台,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重点分析加热功率、工质充液率、倾角及冷凝段风速对其运行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对热管的运行性能有重要影响;当工质充液率约为20%时,热管换热器具有最小运行热阻;在最佳充液率为20%和加热功率为360 W时,运行热阻随倾角的增加有减小趋势,但当加热功率较大时,倾角对热管换热器的运行热阻影响不大;随着冷凝端风速的增加,热管换热器的运行热阻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0.
曲亭  孟晓平  王作文 《科技资讯》2010,(10):115-115
本文针对目前矿灯应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1W白光LED冷光源的镍氢电池矿灯,对其光效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该工作电路实现方法。使用表明,该光源系统结构合理、工作电路简单、光效高,各项指标均满足煤矿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复合型散热器传热性能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电子器件散热的矩形翅片与叉排钉柱结合的复合型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结构是在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通道内适当的位置上设置两排钉柱。实验表明:在同样散热量和风速下,复合型散热器的热阻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低10%~20%;风速为2m/s时复合型散热器的流动阻力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比相同散热面积的叉排钉柱散热器的流动阻力要低得多;在相同风速和相同散热器底面温度下,复合型散热器单位面积的散热率与叉排钉柱散热器相当,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17%。  相似文献   

13.
为了拓展三相流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设计并构建了一套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系统.考察了固含率、加热功率、充液率和颗粒种类等参数对于三相流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流重力热管可以强化传热,但其传热效果随着固含率的增加会出现波动;热管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种类对三相流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大,在所采用的3种颗粒中,树脂颗粒的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与两相流重力热管相比,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可提高2.8%~28.3%.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散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将无压烧结纳米银膏作为芯片固晶材料,应用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对纳米银膏的热学行为及烧结后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烧结温度对电阻率和孔隙率的影响.利用纳米银膏封装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分析了不同固晶温度下发光二极管器件热阻及其结温变化,并与传统锡膏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固晶温度升高,纳米银膏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逐渐提高.纳米银膏在200℃烧结后的电阻率为6.49μΩ·cm,界面孔隙率为11.5%,封装后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样品固晶层热阻为7.45 K/W,比采用SAC305和Sn42Bi58焊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样品固晶层热阻分别降低15.4%和28.9%,芯片结温则分别降低2.9%和21.2%.此外,实验还测试了三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样品的出光功率和工作温度,结果表明纳米银膏作为芯片固晶材料可为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降低芯片结温并提高器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径向偏心重力热管的结构特征,分析其传热过程和传热特性;以传热热阻分析的方法,推导各热阻的计算公式,并重点推导径向偏心重力热管内管外壁面的凝结换热系数,得到了径向偏心重力热管内管外不同角度下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的规律,从而揭示了径向偏心重力热管的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LED热阻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D热阻的测量是LED应用到照明领域中的重要课题.LED正向偏压关于电流阶跃的响应曲线包含了大量LED系统热阻热容的结构信息.通过对LED施加电流阶跃后电压响应曲线的测量和简单拟合,试图提取LED封装结构中的热阻、热容参数,结合理论计算得到的各组样品热阻、热容参数,试图将拟合值同实际封装结构中芯片衬底和固晶界面的热阻...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铝合金导热系数大的特点,研制出带有独特肋片高效传热结构的散热器,并对其传热性能和使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的换热与流动阻力的理论分析为基础,编制了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的传热与流动阻力计算程序,运用所编程序分析了散热器主要结构参数对散热器流动阻力与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热带波距是影响散热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散热量随散热带波距的减小而增加。在保证散热的条件下,应适当选取较大的翅片波高,为实施汽车散热器散热性能改善措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彦 《科技资讯》2013,(29):81-81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效率高、寿命长、能源省、不易破损、环保无汞等特点,使LED从早先的低功率电源指示灯演变成LED背光模块和LED照明等大功率应用。然而,散热问题正成为大功率LED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的强化传热和自清洁原理,实验研究了阶梯对螺旋叶片转子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雷诺数条件下,内置阶梯型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努塞尔数及阻力系数较无阶梯的螺旋叶片转子分别高出了7.8%~13.1%和24.1%~33.8%,同时性能评价因子(PEC)明显高于无阶梯的螺旋叶片转子,从而验证了阶梯可明显提高螺旋叶片转子强化传热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