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雅典宪章等相关遗产保护宪章为线索,剖析传统乡土聚落的历程,总结了传统乡土聚落遗产保护的现状和趋势,并结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指出现阶段在传统乡土聚落遗产保护中理论与实践的切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甘青两省交界的循化、积石山一带.当地许多传统聚落在营建过程中匠心独运、手法不拘,即顺应自然又与当地的气候、习俗、信仰密切结合.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和实施,如何在新城镇建设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镇的历史文脉",需要对传统的乡土聚落原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撒拉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探究,推敲传统聚落的原型营建方法,找寻聚落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同时,作者在新聚落营建中,给出了新的聚落空间形态应具有乡土味,新材料的使用应进行乡土转译,慎重引入新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莫沟乡土聚落为研究载体,从农庄小镇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聚落格局、村巷肌理、建筑单元等地域基因传承要素的研究,探讨乡村更新的具体传承策略,总结出规划上注重村落格局,组团上形成生活场景,民居单体营造上重视空间尺度等具体设计方法,以期为乡土聚落规划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乡土教育"的意义,就是从个人生长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教导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进而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深度调试的中国,在地域城乡的社会结构差异之下,由全球化及城市化挟裹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离乡弃土,但并未能融入城市的孤悬无根生活,暗藏着文化失却与社会秩序失谐的混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乡土教育,彰显着中国社会转型秩序型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聚落区位、规模、形态、聚落体系、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聚落空间演化等方面梳理了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的内容,得出结论: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快速发展,研究内容逐步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研究同质化、研究视角与尺度单一、案例研究多于理论探索、区域性与系统性研究缺乏等问题.并基于上述分析指出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体系与职能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动态演变过程与机理,乡村聚落空间发展趋势预测与调控是应当重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征;县域尺度上城乡聚落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均偏小,但多数县域呈上升态势,表明其聚落规模结构相对均衡,较大规模聚落发育不够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其聚落规模体系的变动更为显著.(2)1972-2015年县域聚落空间分布由集聚分布向离散分布变化;聚落空间扩张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市)中心邻近区位,但不同县域存在着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县域聚落变化受人口、经济和交通等因素驱动,且这些因素所引致的差异程度在逐渐增强.该研究结果可对乡村聚落调整和聚落体系优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广大农村,现在还有不少极具价值的乡土聚落,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应予以注意。文中以桂林市兴安县待漏村为例,对乡土聚落保护与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其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方式进行探索。指出在政策上应确定保护标准,加强法规建设,探索土地置换、民居产权转移的新政策,鼓励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优秀乡土聚落保护机制等;在产业上可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在规划中合理确定保护与建设区域,进行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8.
周炳喜  梁屹 《江西科学》2021,39(6):1030-1034
以宋元、明清时期的赣南历史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权重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的赣南地区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赣南历史军事聚落及其空间影响格局演化呈现以下特征:军事聚落层级宋元代为三级、明代为四级和清代为五级;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三种空间影响格局:"多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双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轴"状、带状与"核心"状空间影响模式.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空间影响"轴"可以成为赣州城市发展主轴,空间影响环绕带上的城乡发展差异大,应加强城乡统筹和重点镇发展,空间影响副中心可以作为现代赣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军事聚落应作为历史城镇、历史乡村聚落进行重点保护.研究表明采用权重核密度估计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方便历史军事聚落演化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从本质来看属于乡土社会,其社会文化以乡土文化为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型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承载传统文化和开展社会民俗活动的场所,在村落的生成与衍变过程中有形成公共舆论并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与教化的作用。伴随日益迅猛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城镇化已达到60%,进而诱发了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村落空间的凋敝。如何使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在留存乡土情怀与文化前提下,使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更新村落构筑模式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该文从人类行为学相关理论出发,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人的行为与村落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广西少数民族聚落公共空间更新问题,为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和2018年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宁洱镇山坝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高程、坡度、道路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山坝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特征,为山区和坝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坝区聚落空间分布密集,山区聚落分布分散;②坝区乡村聚落最佳选址区域高程在1 225~1 380 m之间,山区最佳选址区域高程在810~1 500 m;③坝区乡村聚落面积与坡度成反比,坡度越大,面积越少,山区乡村聚落面积集中在坡度0°~25°之间;④随着道路距离的增加,聚落面积迅速减少,坝区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1 km缓冲区内,占坝区聚落面积82%以上;山区乡村聚落最佳位置在道路缓冲区1 km以内,较佳位置在1~3 km之间;⑤2000—2018年,坝区乡村聚落人口持续上升,山区乡村聚落人口先下降后缓慢增长;2000—2009年坝区乡村聚落人均纯收入大于山区聚落,2009—2018年山区聚落人均纯收入大于坝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  相似文献   

12.
绿洲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基地,乡村聚落也都集中分布在水肥条件较佳的绿洲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重要的一支农业生产力量,扎根在新疆的各块绿洲上,与地方相互交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由于兵团与地方在历史、管理和体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作为农业生产生活主要根据地的乡村聚落可能也会有区别,通过研究兵团与地方乡村聚落格局差异与特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辖区内兵团聚落密度大于地方聚落密度,但在农耕区内,兵团聚落密度小于地方聚落密度;在乡村聚落布局上,聚落的分布与地势海拔、距离河流远近方面呈现负相关关系,地方聚落平均海拔较高,高差小,距离河流较近,兵团聚落平均海拔较低,高差大,距离河流较远;在乡村聚落外部形状复杂度上,地方乡村聚落大于兵团乡村聚落,团场乡镇聚落大于连队自然村聚落.  相似文献   

13.
以夏河县13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底分析方法,选取合理的地理研究模型,构建乡村聚落边界的量化指标体系,将乡村聚落边界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探讨高寒民族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乡村聚落形状受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人文因素(佛教文化、宗族观念)及人工构筑物(历史遗迹、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影响,表现出团状与带状2种类型;乡村聚落的扩张与衰退及聚落中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聚落的外边界与内边界互相转化,乡村聚落边界形态呈现简单平滑、复杂凹凸2种形态;通过对聚落边界形态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进行分析,乡村聚落边界形态类型呈现出团状倾向的指状、无明确倾向性的指状、团状、带状倾向的团状及带状5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传统聚落"最为显现的特质之一即宗族文化,以宗族文化滋养下的闽南传统聚落表现出一种山水情怀与宗族纽带的精神气质.宋江阵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宗族符号,与宗族文化呈现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表现着深刻的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的形成、形态演变、兴衰变迁遵循着人地关系和聚落变迁的客观规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有机演进的态势。文章把人类聚落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落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较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的核心区,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振兴极,剖析乡村聚落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实施村庄规划、产业规划,解决目前乡村地区面临的"镇弱村空"、城乡差距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2018年铜梁区巴川街道遥感影像,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巴川街道多数村社空间分布模式为集聚-随机分布,乡村聚落核密度整体呈现"叶面高""叶柄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接龙村、玉皇村出现密度核,密度值最高;(2)聚落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一路社区、接龙村、玉皇村出现高密度值聚集,在白龙社区、仙鱼社区、大雁村出现低密度值聚集,在千年村、体育街社区聚落密度不具备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巴川街道乡村聚落呈现低坡度、适中高程、南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显著的道路指向性和"亲水性"空间分布特征,聚落的分布同时还受传统文化、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旧木材材性试验数据和现场静载测试数据为基础,对闽北一在役的古聚落木结构"七家楼"进行仿真力学性能分析.建立"七家楼"准确的整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七家楼"有限元模型进行正常服役状态下的静力力学性能分析,得到"七家楼"各主要承重构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分析穿斗式古建木结构的受力传力体系和薄弱位置,评估结构的安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以"七家楼"为代表的闽北穿斗式古聚落木民居目前在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方面均尚有一定富余;穿斗式木结构中央区域为主要受力区,结构以承重梁架受弯过大为主要失效模型;屋盖梁架体系为结构的薄弱位置,是修缮加固和监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川西林盘是四川特有的一种乡村景观类型和生态聚居聚落.为探讨川西林盘自然环境中植物群落的发展状况,走访成都平原范围内7市、5县的57个镇,共103个典型的川西林盘聚落,分析其植物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计算并探讨不同林盘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三维绿量.结果显示,共调查到229种植物,隶属于62科、113属,乔木层植物占据着最大优势,其多样性数值与三维绿量数值影响整体群落数值的走向呈正相关,也极大地影响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新型林盘虽然有较高的植物覆盖度,但群落结构丰富度和稳定性上不如原始林盘.从研究结果可知,恢复乡土记忆、改善部分植物群落的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当前保护川西林盘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君子"、"小人"等核心概念折射出儒学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道德体系,可将之看作一种学术传统及生活形态。对其进行新的探讨和归纳解释,可为我们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开拓出新的出路,并为正确理解《论语》提供有依据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提升"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是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必然要求.分别从优化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体系,开展研究式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维考核评价体系等角度,探讨改善和提高"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