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岱年教授不仅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参与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还于七八十年代从西方引入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新学科,成为科学哲学在中国的老一辈领军人物.在访谈中,他介绍了他和库恩、费耶阿本德、科恩等西方科学哲学家接触,引入科学哲学的过程.他还介绍了自己与洪谦、江天骥、邱仁宗、张华夏、龚育之、许良英、戈革、董光璧等中国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的交往,为中国科学哲学、科学史学的学科史研究留下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学--从历史走向现实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科学技术学的框架由时间、认识、实践三个维度构成,它起源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沿着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的进程走向了现实.建立科学技术学是体制化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学术界的争论在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既具有哲学性又具有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学要从历史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3.
唐娜·哈洛威(DOnna J.Haraway)是西方著名的跨学科学者.她在生物学、灵长类动物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是当代女性主义科学元勘的代表人物之一.哈洛威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基本奠定了她在女性主义学界、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界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上学派林立,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在光学上有微粒学派和波动学派、生物学上有突变论派与进化论派;地学上有渐变派与灾变派、水成派与火成派;天文学上有大爆炸学派与稳恒态学派;生命起源上有奥巴林学派与福克斯学派;遗传学上有摩尔根学派与米丘林学派……。所谓学派,是持有相同学术观点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集团。他们为了探索科学真理、交流学术思想,合作研究、携手共进,组织了科学家的大家庭。长期来,科学学派被人们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与后人文主义--析皮克林的后人文主义科学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的科学史观.指出他欲建立独立于科学家的解释方式的"历史解释",以超越传统的逻辑实证(经验)主义的科学史观;摆脱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在实践上的困境,以"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文化的多样性、异质性来理解实验室中的科学文化.这些新观念对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带来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师范大学罗见今教授于196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杭锦后旗中学任教;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自然科学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时年40岁;1987年,破格评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晋升教授;1996年,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4-200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主任,现为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数学学会理事,国际东亚科技史学会会员.1989-1990年赴前苏联敖德萨大学力学数学系跟随伽夫利洛夫教授进修,并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列宁格勒师范学院数学系、前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访学,参加了全苏第43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大会.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名录,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史专家.主要研究科学史、数学史、组合数学和考古年代学.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文章两百余篇.罗见今教授在科学史研究中,坚定“地方研究”,即“内蒙古的科学史研究”.三十多年来他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包头九中组合数学家陆家羲、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额济纳居延汉简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秦秦 《甘肃科技》2006,22(2):172-174,112
“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达尔文进化论是科学史上少数具有跨学科思想辐射力的伟大学说,给许多学科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达尔文革命,着眼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分析,以此来讨论科学发展的径路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董光璧先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科学史研究,在物理学史研究、中国科学史研究、科学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诸多科学史家当中,董光璧先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创造力的学者.董光壁先生成果众多,尤其是,他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中轴转换原理,论证了当代科学中滋长着的新科学范式的特征,发现了当代科学中孕育了的生成论的新科学研究纲领,阐明了当代科学思想三大转向与中国科学传统的契合.他多年来对于易学与科学的研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和相关思想,成为中国科学史家对于科学史及相关学科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吴国盛,男,1964年生,湖北武穴市人.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 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9年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0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1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2003年出任北京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4):F0003-F0003
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于1999年3月9日隆重成立,迄今有6年多历史。该系为综合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教学基地,培养广泛适用于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出版等方面之文理兼通高级人才,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之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吸引了来自东亚、欧洲和美国等地的学者前来查找资料、研究课题或访问学习.研究所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特色馆藏,为访问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访学期间,得到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拓展了研究主题,补充了研究资料,了解西方学者进行印刷出版史研究的方法,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介绍克劳瑟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史著作入手,分析他的科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国际合作中的实践。克劳瑟是20世纪上半叶剑桥左翼科学家群体的重要成员,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家。他开创了科学记者的职业身份,与英国、苏联、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国家的科学界都建立密切联系,亲历并记录了重大科学发现和各国科学的转型。受盖森的启发,他的科学史研究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与贝尔纳、李约瑟的工作相互影响。后期对英国科技史进行系统研究,拓展和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3.
李佩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于2004年2月28日逝世,享年80岁.她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常委、近现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史分部(IUHPS/DHS)理事,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共发表科学史及其相关论著50余篇(部).  相似文献   

14.
1 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概况 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Sciences,INHIGEO)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同时又隶属于国际地科联(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还是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委员会科学史分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Divis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IUHPS/DHS)的会员.图1为其会徽.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刘兵。此“科学”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与艺术、科学教育与普及、科学幻想、环境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等等。科学史是刘兵的本行,现在刘兵又分出精力做某些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他对科学人类学的关注。在刘兵看来,科学人类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6.
李佩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 ,于 2 0 0 4年 2月 2 8日逝世 ,享年 80岁。她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常委、近现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史分部 (IUHPS/DHS)理事 ,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共发表科学史及其相关论著 50余篇 (部 )。遵照李佩珊先生的遗愿以及家属的意见 ,在李先生去世后未举行告别仪式。 7月 1 3日 ,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课题组发起的李佩珊先生学…  相似文献   

17.
科学突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科学突破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中也呈现有章可循的简单性:最早的科学突破口只能三者居其一:实验、哲学或数学,也即存在三条不同的突破路径.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创新始于实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创新始于哲学;狄拉克的正电子创新始于数学.科学史表明,大多数科学创新过程都是三种创新路径的竞争过程,事先极难预测哪条路径会首先突破.科学探索者可以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突破路径,谁都可能在科学竞争中捷足先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降,对科学进行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于人类学的分析与理解,不仅导致了现代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先后启动并完成其建制化历程,还相继激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 ies of Science)、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 ies of Science),以及“科学研究”(Science Stud ies)这些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1]近年来,科学文化研究(Stud ies on Science and Culture)开始成为国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界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研究热区。从目前的研究情形来看,中国的“科学文化研究”与国…  相似文献   

19.
袁小明教授,浙江海盐县人J945年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1971年起从事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与教学,后专注数学史和数学思想史,兼及举学教育论的研究和教学。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中。C副  相似文献   

20.
类星体奥秘的探索已有二十七年的历史,由于红移论争和能量之谜直到目前尚未揭开,所以一直是天文学中争夺诺贝尔奖的科学前沿。还因为它是宇宙学中科学与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所以又是哲学家们非常关心的哲学前沿。本文在介绍红移和能量之谜研究的新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哲学及方法论角度对宇宙学派及非宇宙学派的基本观点作了评价,并提出了应克服目前重宇宙学派、轻非宇宙学派,同时发展两派理论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变革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科学及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