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脑室微量注射青霉素(11.9mg·ml-1,15μl)制作小白鼠惊厥模型;并以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下丘脑四个脑区GABAA和GABAB受体亲和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青霉素惊厥时大脑皮层和小脑GABAA受体亲和力显著减弱,而海马、下丘脑GABAA受体亲和力无变化;青霉素惊厥使四个脑区中GABAB受体均显著下降。提示,除了海马和下丘脑的GABAA受体以外,四个脑区的GABAA和GABAB受体均参与了青霉素的致惊厥过程。青霉素可能通过竞争内源性GABA与GABAA和GABAB受体的结合,阻断了GABA介导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效应并增加了兴奋性递质的释放,显示了惊厥效应。  相似文献   

2.
设(X,A,μ)是一个有限测度空间。本文引入了由(X,A,μ)导出的度量空间(A,ρ),研究了(A,ρ)的完备性、可分性等若干性质,获得了下列结果:(1)(A,ρ)是完备的度量空间;(2)(A,ρ)可分的充要条件是(X,A,μ)为μ-可分;(3)A。在A中稠密当且仅当A。在A中μ-稠密。  相似文献   

3.
非奇异M矩阵的快速判定方法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已有文献中,判断矩阵A是否为M矩阵,都是对矩阵A的整体进行讨论,利用本文结果,只需对A的子块A22及A11-A12A^-122A^r21进行讨论判定,这一方法,对高阶矩阵可逐级降价,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4.
各种布尔矩阵最大广义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A是布尔矩阵,依据4个性质、AGA=A,GAG=G、(GA) ̄T=GA、(AG) ̄T=AG的不同组合,定义了五种广义逆A ̄-、Ar ̄-、A_m ̄-、A_l ̄-、A ̄+,这里G是布尔矩阵.本文中,我们证明了,如果A ̄-、Ar ̄-、Am ̄-、A_l ̄-、A ̄+,存在,那么它们一定有最大广义逆,其表示分别为(A ̄TA ̄CA ̄T) ̄C、(A ̄TA ̄CA ̄T) ̄CA(A ̄TA ̄CA ̄T) ̄C、(A ̄(TC)AA ̄T) ̄C、(A ̄TAA ̄(TC)) ̄C、A ̄T.  相似文献   

5.
受传统的住房贷款模式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模式;AAM,介绍了AAM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给出了AAM的还有,并通过与CPM的比较,说明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设A∈Cmxn,K(A)=AA+是条件数,其中A+是A的M-P逆,则在某些条件假设下,K(A)在长方矩阵扰动问题中达极小;在某些条件假设下,K(A)在解原始问题Ax=b的扰动解(A+E)x=b中达极小,其中A∈Cmxn,E为A的一个小扰动,x,x∈Cn,b∈Cm.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机械、建筑CAD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针对AutoCAD通用绘图软件,归纳提出了清角的图线处理功能,研究了清角功能的算法,讨论了AutoCADR13中各种直线类图元的关系及其清角的处理方法。完善并丰富了AutoCAD实用绘图功能,提高了AutoCAD绘制工程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复矩阵的几种Penrose逆的通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复矩阵A的四种Penrose逆A^(1,2),A^(1,2,3),A^(1,2,34),A^(1,3,4)的通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GC-ECD对水分胁迫诱导的冬小麦幼苗内源ABA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物体根及叶片ABA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ABA增加草于 叶片。经放线菌素D和环己亚胺分别与PEG一起处理,根及叶片ABA增加均明显受抑制,说明此ABA增加可能来源于组织的从头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设A是一个非负矩阵,若存在正整数k,使得A~k>0,则称A为本原矩阵,而上述k的最小者称为A的本原指数,记作γ(A).设m为A的最小多项式的次数,g为A的伴随有向图的围长,当g≤m-1时,猜想γ(A)≤(m-1)~2+1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个Windows环境下的CAD系统以及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该系统的方法。构造该系统,使用AutoCAD9.30版,外挂矢量汉字,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大量用户图块;用AutoLisp语言,编制了实用功能程序。利用窗口环境下多次执行AutoCAD的方法,实现了同时绘制编辑多张图纸,通过热键实现各图纸之间的快速切换;利用AutoCAD强大的图块功能,实现了图纸间的信息交换。  相似文献   

12.
半夏组织培养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形态发生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半夏叶片、叶柄离体培养,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形态发生的效应。结果表明:NAA、2,4-D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且附加2,4-D形成愈伤组织最快;诱导率最高;NAA和低浓度2,4-D有利于根分化,附加NAA根生长最快,高浓度2,4+6-BA或KT抑制根的形成,6-BA或KT有利于芽的分化,6-BA促进芽的分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温桂珍 《广西科学》1995,2(2):62-63
以巴西铁(Dracaena sanderiena)茎段为接种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吲哚乙酸(IAA)、茶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6一糠基氨基嘌呤(6-F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1)、玉米素(ZT)为附加成分,进行诱导、分化、生根试验。诱导结果表明:IAA不起作用,2,4-D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5mg/L(2,4-D)+2mg/L(6-BA)组合,诱导率高达90%。分化结果表明:NAA、6-BA效果较好,6-FA作用不明显,lmg/LNAA+4ms/L(6-BA)+2ms/LZT组合,分化率最高.达81.1%。生根结果表明:MS+0.5mg/LNAA+0.5mg/L(6-FA),MS+0.4mg/LNAA+2mg/LIBA,MS+0.2mg/LNAA+0.1mg/L(6-FA)+ABT1三种培养基均发根,生根率70%以上,根粗,但有点脆,若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产生的根则细而韧。  相似文献   

14.
从有限到无限是贯穿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而连续性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概率论这门学科已遍及各个领域、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基本工具,应用广泛,十分重要。本文就概率的连续性与可加性作一点讨论。1 概率为有限可加加连续等价于可列可加定义1 若Ai∈F,AiAi+1,(i∈N\{0}),令A=∩∞i=1Ai且P(A)=P(limn∞An)=limn∞P(An),则说概率是上连续的。定义2 若Ai∈F,AiAi+1,(i∈N\{0}),令A=∪∞i=1Ai且P(A)=P(limn∞An)=lim…  相似文献   

15.
设R是一个有单位元的交换环,A1,A2,A3,…,An是R的理想,若A1,A2,A3,…,An两两互素,则对任意的a1,a2,……,an∈R,存在x∈R,使得x≡ai(modAi)(i=1,2,…,n).这就是著名的关于环的中国剩余定理。本文在一般交换坏(未必有单位元)上的模建立了模的中国剩余定理,讨论了模的中国剩余定理与环的中国剩余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过氧乙酸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五辈  郭凤蕊 《河南科学》1996,14(3):327-329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过氧乙酸(PAA)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0.03%PAA(pH5.8)能提高萌发率,促进豌豆幼根、幼芽生长,且长势整齐一致。0.05%PAA(PH5.1)开始降低萌发率,抑制幼根、幼芽的生长,根部出现轻度受害症状。0.10%PAA以上浓度,对生长的抑制作用依次加强,根部出现严重受害症状。在无土栽培中,可用PAA杀菌、调节培养液pH值、提供活性态氧, 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设A为四元 矩阵,本文证明了A*=δA的充要条件是AA*=δA^2,从而推广子文「1」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含有4μM脱落酸(ABA)的Hoagland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幼苗,在离休条件下,根、茎、叶中的硝酸还原酶(NR),*力均受到抑制,在处理21~48h期间,抑制达到高峰,72h根、叶中的活性得到恢复,96h茎中的活性恢复。除去培养液中的ABA24h后,继续观察实验的结果表明,ABA对NR活力的抑制不依赖于硝酸盐的吸收,尽管ABA降低了叶片中硝酸盐的含量,但在组织的硝酸盐水平与ABA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定子(Malusbaccata)和苹果矮化自根砧M9为试材,对长枝的顶芽、顶尖、叶片和木质部中的ABA、IAA和GA3含量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砧木内源激素水平年变化规律与树体生长规律的变化基本一致;矮化砧(M9)和山定子相比,在被迫休眠期CA3含量高,萌动期IAA增加速度快,但在新梢旺长期间,GA3;IAA含量逐减;长枝各组织、器官,在不同物候期,内源激素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且相对稳定。据此,认为一年中指定器官、指定时间内,砧木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可作为矮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Q相-CA-C_(12)A_7系列水泥烧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前人研究Q相合成基础上,研究了Q相-CA-C12A7系列水泥各矿物的烧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Q相-CA-C12A7系统中,不同配比的生料在1260℃以下,熟料中形成CA,C12A7和C3A等铝酸盐化合物;在1260℃时,Q相开始形成,随着温度的升高,Q相的含量逐渐增大,CA、C12A7的含量逐渐减少;Q相的形成温度在1260~1300℃之间;在1300℃以上,试样开始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