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四十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生动的现场报道。朱启平当时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亲眼目睹了日本签字投降的经过。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本刊特将此文重新发表。 相似文献
2.
3.
张云筝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58-60
南宋权相贾似道曾经掌握南宋政治、经济、外交大权长达18年之久,在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他的外交却充满了秘密外交、欺诈外交、不战乞和的投降主义色彩.其腐败无能与外交中欺诈、拒绝救亡、畏惧元军、害怕战斗的投降主义,使南宋王朝处于灭亡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5.
6.
7.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4)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后,各国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所取得的胜利成果,这之中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美苏联合对日作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把日本投降置于当时的客观形势之中,才能较为科学地探寻出其投降的原因,而那种认为原子弹是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则是片面的、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礼学家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投降礼,却较少涉及。投降礼在《左传》中有三次确切记载:僖公六年,许僖公向楚成王投降;宣公十二年,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昭公四年,赖国国君向楚灵王投降。实施投降礼仪通常是失败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大夫“衰绖”,士“舆榇”;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是“从之”,以礼相待。《左传))里的投降礼仪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求和企图的失败日本1937年通过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已占领广州、武汉。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它的国力、军力消耗已达到极限,遂不得不改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和"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局对日本更加不利。于是日本便千方百计企图尽早结束对华战争,以便把深陷中国大陆的百万日军撤出来,集中力量对付美、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投降礼仪经常出现,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礼仪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战国时期投降礼仪则明显减少,礼节也十分简化。两个时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不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何少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1,(4)
皖南事变是蒋介石集团在抗战时期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和为诱降扫清障碍是不是这次反共高潮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我国现行的一些党史、革命史教材和某些论著中,基本上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在皖南事变前夕,日寇"企图早日结束战争,于是对蒋介石进行诱降."而蒋介石集团当时也认为如果消灭了我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就能"在日军胜利情况下,可以实现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反抗旧的伦理观念,勇敢地争取个体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个女性形象。但是,康妮到最后真的实现了自我了么?本文就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