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扌扉)”字在《金瓶梅词话》中出现几十次,不是偶然的误字.它表示了当时语言中活跃着的词语,汉语史研究者不能漠然视之.“(扌扉)”字不见于古今字书.连集古今大成,包容了简帛、碑铭、敦煌手卷、元明书刊字形的《汉语大字典》也没有收录.咬文嚼字的学者们在这里留下了空白.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下简称白《词典》)、张惠英《金瓶梅俚俗难词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以下简称张《词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但他们对“(扌扉)”字的得形、得音、释义仍有可商榷之处.1992年在枣庄召开的国际金瓶梅讨论会上,有的先生提出“(扌扉)”字是形声构形的方音字,即是“摔”字方音写法,“(扌扉)打”即“摔打”.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一本书的用字用词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方音方言义释字,必须能解释所有相关字例,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2.
“浑(扌追)自撲”“举身自撲”二语词屡见于《敦煌变文集》,是唐五代的俗语词。这两个语词,早在六十年代就已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刊登陈治文先生《“浑(扌追)自撲”校释》一文,把这两个语词都解释为“全身自己覆倒”。此后的有关研究变文语词的论文多承此说。笔者以为这个解释尚有可议之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陈先生及诸方家。先议“浑(扌追)自撲。”  相似文献   

3.
鲁迅怀着“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一九三○年三月十六日致章廷谦信),“想闹出几个新的创作家来”(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六日致傅斯年信),于是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地办社团,出刊物,育新苗,费尽了毕生的心血。因受鲁迅影响而“贡献了文艺”的台静农,便是卓立在三十年代文坛的一名“英俊”。(一)台静农一九二四年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当旁听生,次年参加“未名社”,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的第一篇小说《懊悔》就是先由鲁迅审阅,经过“细心的改”后,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语丝》第四十一期上的。鲁迅给台静农写的第一封信(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就是告诉他《懊悔》出版的消息:“《懊悔》早交语丝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湖南的三年,是“江湖行路难”的三年,也是“乱离难自救”的三年。当时他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处境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他一进入湖南就这样庄严地宣告了。他早年曾说过:“诗是吾家事。”把写诗看成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到了湖南,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他要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诗视为优患中的发愤之作,以比于文王蒙难演《易》而作彖辞(《易》之卦辞),孔子莫容赞《易》而作系辞(卦辞传注)。就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所以  相似文献   

5.
茅盾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中,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别引人瞩目。他塑造这类形象,起始于第一部创作《蚀》三部曲。他说,《蚀》里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茅盾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各具有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但大多同这“二型”有着“血缘”关系,分别组成各自的“家族”,形成时代女性形象的二个系列。前者,除了静女士,方太太,还有环小姐(《自杀》),张女士(《昙》),琼华(《一个女性》)以及林佩瑶(《子夜》)。后者,在慧女士、孙舞  相似文献   

6.
《六书本义》是一部由我国明代文字学学者赵撝谦所著,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赵撝谦是明代文字学研究的第一人,《六书本义》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六书"学思想。本文把《六书本义》与《说文》作比较研究,综合考察宋元时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对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影响,以期探寻赵撝谦《六书本义》关于文字学研究的规律特点和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8.
“会意”是“六书”之一,它是一种充分地运用和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与语言的联系的、意会性的造字方法。对于“会意”的研究,前人做得还不够,往往局限于东汉许慎的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一般都认为,“会意”  相似文献   

9.
格雷厄姆·汉考克(Graham Hancock),英国人,曾任《经济学家》杂志东非记者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特约记者。著有《上帝的指纹》、《天堂的镜子》、《火星的秘密》和《斯芬克斯的启示》等科学和文明史探索著作。曾先后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人类神秘的起源”专题节目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神秘千年”栏目。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新闻广播网(CNN)和《国家地理》杂志“发现者”专栏都对其进行过追踪报道,他被西方媒体称为“发现者中的发现者”。世界知识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他的《火星的秘密》,并将陆续出版《斯芬克斯的启示》和《天堂的镜子》等畅销作品。  相似文献   

10.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是晚明时期进步思想家。明末慈溪人冯仲元称他是“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天益山堂遗集》卷七《吊卓吾先生墓志诗》)。他这种战斗精神,不但表现在他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重要著作中,同时,也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评点文字中。他在《与焦弱侯书》中说:“《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窜改得更妙。”象小说之类的  相似文献   

11.
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官文郡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和高适、王昌龄齐名,可惜其作品“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毛”,《全唐诗》仅存六首。他的诗善于“歌从军,吟出塞”,《凉州词》就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  相似文献   

12.
小易 《科技智囊》2009,(3):75-75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半句是对“谦”的内在含义的延伸,也是孔子对“谦”卦九三爻的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的引申理解。还是先看运半句的字面意思,用白话直译过来是:德讲的是盛,礼讲的是恭,谦讲的是表达恭敬表明自身存在的位置。关于这半句的解释有很多版本,有的是这样解释:德是称其有盛明的德行,札是说其恭敬,谦虚就是表现恭敬以保存他的职位的了,《周易正义》里孔颖达往疏云:谓德以盛为本,  相似文献   

13.
(一)字形衍变:大与太“大”,与“太”,今音殊异,字形有别.但历史地考查、我们就会发现,“大”、“太”本同出一宗,后来衍变而异.篆文“大”“象人形”(见《说文》).“象人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参天地,是为大”(见段氏《说文解字注》).《广韵》徒盖切,读如tài,湖南、四川有人读“大”为“tài”乃古音之遗;又音转作唐佐切(泰、歌之转),陕西人、山西晋南人也读“大”为“tuo”;《集韵》他达切,即普通话之dà.“太”不见《说文》,它作为后出字脱胎于“泰”.《说文》“泰,滑也,从艹从水大(tài)声,(?),古文泰”.从艹从水者,以手掬水,则水易从指缝中流出,故训“滑”.“泰”隶省作“汏”,(与浙米之“汏”同形,后人误为“汰”),则“泰”之本义也由“汰”来表达(今淘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文《果树园》(选自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有这么一个句子:“他的园子里却站满了这么多人”,张文华《“站满了这么多人”不妥》(载于《汉语学习》一九八七年第四期,以下简称张文)针对这个句子作出如下的结论,动词谓语之后用“满”、“完”、“尽”、“齐”这类表示数量质量之饱和的形容词(词组)时,后面如果带上形容数量质量之多的形容词,或者任何具体的数量词,都是讲不通的.作者还列举了类似的一些句子:  相似文献   

15.
三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及许多深情锦邈的恋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春蚕蜡炬”与“秋水蒹葭” (民间情歌 )一样不朽 ;他丰富了我国爱情文学的宝库 ,开拓了抒情诗的新领域。但这却给他带来了“不幸” ,人们似乎觉得他只是一位“爱情歌手” ,而将他的政治抒情诗、咏史、怀古、咏物、感怀等等全都忽略了。甚或因此认为李商隐不过是“浪子宰相 ,清狂从事”(《载酒园诗话》)。鲁迅说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 ,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 (《题未定草·七》)李商隐绝不只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17.
一王令是北宋诗坛上一位杰出而短命的青年诗人。他虽然只在人间匆匆度过了28个春秋,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王安石对王令的“文学、才智、行义”都推崇备至,寄给他和纪念他的诗文很多。他曾在诗文中一再赞叹:“忆见夫子真奇材”,“卓荦高材独见君”(《寄王逢原》、《哭逢原》)。王令的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识度高远”,而且以其雄奇的艺术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文史知识》84年第9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从状元到资本家的张謇》的文章,其中谈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迫于父命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他本来已无信心,却不料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重点系笔者所加)近年来,在《青年一代》、《书林》等通俗读物发表的有关张謇的文章中,关于张謇高中状元一事,大致也都持与上述观点相似的说法,或者说张謇原来淡泊功名,或者说张謇参加会试本无信心,但结果张謇却完全凭着他个人超众的文才而春闱连捷,大魁天下。事实果真这样吗?答曰:並非尽然。张謇夺魁,固然是由于他文章锦绣,但也有相当大的其他因素。今拟据笔者手头掌握的一些史料,作《张謇“夺魁”小考》一文,以飨读者,聊存一说。不妥之处,尚祈高明赐教拨正。  相似文献   

19.
一、孔孟教育目的比较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为维护周朝初年的社会制度而培养政治人才。他曾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17·5)。孔子的高徒如子贡、子路、冉有等都做过官,为春秋时代的政治活动尽了大力。孔子这种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法则在任何阶级社会都是必须的、必然的,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孔子为政治办教育的方式是消极的,他着重提倡“臣事君以忠”(《论语》3.19),并不提倡积极干预政治,最多不过是忠言谏君,不听则走,他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8.13)。这种消极的教育目的使孔门弟子的仕途亦  相似文献   

20.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1986年起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月刊。本刊为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及数据库》(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等索引刊源。本刊发表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文章,设有综合性和分科栏目。综合性栏目为“学术综述”;分科栏目主要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栏目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光学与电子”、“化工与材料”、“应用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