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2月,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了日本,这是对当年6月安倍访伊的回访,也是时隔19年再有伊朗总统访日。2019年9月,安倍与鲁哈尼还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然而就在日伊关系快速发展之时,发生了美国击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向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事件,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尽管没有爆发战争,但也折损了日本作为美伊关系"调解人"的面子。不过,美伊矛盾加剧对日伊关系影响不大,安倍为维护日本能源安全继续在中东奔走,又于2020年1月中旬访问了沙特、阿联酋、阿曼。  相似文献   

2.
正叫嚣一年多,特朗普终于在他执政9个月后宣布不再认可伊朗遵守"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指示财政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施制裁。欧洲劝阻、伊朗骂街统统没用。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从伊核协议"退群"并不会让美国占到什么便宜,只是突出反映了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犹太财团的利益诉求,反而会使得本已风平浪静的伊核问题波澜再起,甚至触发多种"并发症"。正如伊朗方面多次所说,伊核协议是一份国际协议,而且经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国作为主要当事方,对  相似文献   

3.
<正>自4月以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升级。美国先是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为"外国恐怖组织",后又吊销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权,5月初更向波斯湾派出航母战斗群。5月8日,伊朗通知美国以外的其他伊核协议签署方,伊朗决定减少履行伊核协议下的"部分承诺"。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并不是要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欧洲有60天时间与伊朗举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发生伊朗学生占领美国使馆、扣押美国人质而导致伊美关系危机的事件,到现在已经一年了。这一事件不仅使伊美双方剑拔弩张,关系破裂;两国政局受到掣肘;而且它反映了两霸在中东地区的角逐和争夺,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对于人质问题,国际上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幸灾乐祸,大多数国家则希望伊美双方尊重国际准则、早日和平解决争端。最近,久悬未决的美国人质问题又重新提上了伊朗和美国的外交活动日程。然而,结局如何,目前尚难预料。一年来,人质问题几起几落,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错综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李绍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谈判期限一再延期,这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之前不少人都预料到了。我个人认为,全面协议达成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伊核问题本身能谈起来是有一定背景的。在过去30多年,美国一直试图压垮伊朗政权,每年都有大量资金用于颠覆伊朗政权。但是现在美国有些力不从心了,其中东政策在发生变化,而且中东本身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伊朗的地位在逐步提高,美国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政府对伊核协议的新立场。特朗普在讲话中指责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的"精神"并"在多方面违反协议"。因此,他表示此次不会向国会证实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他还指责协议未能完全、永久限制伊朗的核发展计划,伊朗则利用协议获得大量资金。特朗普同时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与国会及美国盟友达成新的解决方案,美国也做好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董漫远 《世界知识》2012,(17):25-27
不管是奥巴马蝉联总统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如果伊朗继续强力挑战美国的中东战略,且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对伊动武一事或许会提上日程。当前,伊朗外交安全环境险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动轮番对伊制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调门升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加强对伊战略防范,美、欧、沙特、土耳其等国企图更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肢解伊叙战略同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似可排除,但绝不意味美伊博弈的降温。中东-海湾地区仍将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8.
正伊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是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共同签署的国际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实施"极限施压"政策,全面制裁伊朗。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4月6日在维也纳启动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通过欧盟作为中间人,迄今同伊朗已进行过六轮间接谈判。谈判气氛一度相当乐观,伊方代表数次表示成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9.
<正>由抵制制裁到附和美国的声音,再看历史上的俄伊关系,俄罗斯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出现的反差,耐人寻味。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长期充当伊朗的辩护人,是美国推动对伊制裁的最大阻力。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计划于6月中旬访问伊朗。这可是件"新鲜"事,因为上一次日本首相访问伊朗还是1978年9月,距今已有41年。此次安倍访伊也殊为不易。早在去年他就酝酿于7月访伊,无奈在美国压力下放弃。此次他能去伊朗,也是与美国不断协调的结果。5月底特朗普访问日本,在"愉快"的氛围下"默许"了安倍访伊的"请求",他在与安倍进行会谈伊始就说"我知道日本与伊朗领导层关系良好,我们也想(与伊朗)对话",表示"想看看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李岩 《世界知识》2012,(5):32-33
从各候选人当前表态看,如果共和党人上台,美国对伊政策趋向更加强硬的可能性较大。在大选的特殊背景下,共和党人的批评也可能促使奥巴马采取更激进措施。随着美国选战日益展开,伊朗问题成为竞选中的热门话题,各路候选人纷纷阐述各自的对伊政策主张。大选因素、经济形势、对外战略布局以及伊朗核计划进展,都是影响美国对伊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奥巴马对伊政策:从接触到施压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对伊政策目标基本一致,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但  相似文献   

12.
伊朗扣押美国人质的事件已时隔几年了。人质事件当时在外刊上众说纷纭,材料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能提供较多背景材料的,《出使伊朗》算得上是一本。美国驻伊朗最后一任大使威廉·沙利文以他在伊朗期间的活动为素材,在此书中记述了1971—1979年伊朗政治舞台上出现的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以及美国同伊朗各派政治势力紧张的幕后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伊核问题各方4月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4月2日晚,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以及伊朗在历时八天的谈判后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出席发布会,宣布与会各方通过了一份联合行动计划,并就计划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莫盖里尼  相似文献   

14.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5日,特朗普政府如期启动了针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如果说8月出台的第一轮制裁只是一种预演,针对的主要是伊朗的非能源贸易,那么此轮制裁可以说是重头戏,因为对准的是伊朗的能源、金融、航运等核心领域。不仅如此,此轮制裁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自5月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已经全面恢复因签署伊核协议而对伊朗豁免的所有制裁。六个要点从现有的公开信息来看,这轮制裁主要涉及六个要点:第一,美国财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总统拜登上任伊始,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困境中的伊核问题能迎来转机。不妨再看一下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一、伊朗的核计划伊朗素有通过发展核技术振兴国力的愿望。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在上世纪50年代启动核计划,在70年代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保障监督协议》。  相似文献   

17.
从若即若离到坚定盟友●:自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和伊朗就结下了死仇。但此前美伊关系却不是这样,一度甚至可称做“蜜月期”。■:了解了美伊关系60多年的沧桑变化,也许对我们透析当前伊核危机有所补益。今天美国人眼中的伊朗是“无赖国家”,是“邪恶轴心”之一;在伊朗人心里, 美国是其“头号敌人”,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外刊要论     
美国处理伊朗问题的双赢战略Michael McFaul,Abbas Milani,Larry Diamond(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华盛顿季刊》2006年冬季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伊朗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美国对伊政策失败的结果。对伊朗的制裁已经走进死胡同,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不断的武力威胁反而使伊朗的极端政权更加稳固,成为其凝聚民心的手段。因此,美国应该采取一种新战略:全面地接触伊朗,谋求伊朗的民主化。从长远看,民主化也是解决伊朗核威胁的根本之策。市场经济、私有制度、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已经在伊朗广泛存在,因此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4月开始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已经断断续续10个月了,期间美国边谈判边追加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边谈判边加速发展核能力,美伊双方迎头相撞的前景越来越真实。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预言,如果谈判没有进展,伊朗还在发展核能力,伊核问题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演变为危机。目前谈判的目标是各方重新回到2015年的核协议,但是六年来在美国与伊朗"边谈边干"的政策操作下,重回核协议似乎在刻舟求剑。拜登政府的伊朗问题特使罗伯特·马利说,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断升级,伊朗与外界的经贸关系受到了严重冲击。美国的制裁很大程度吓跑了欧洲与伊朗做生意的公司,中国、印度、俄罗斯与伊朗的能源贸易、经济合作出现显著倒退。从周边来看,伊朗与土耳其、阿联酋等国的经贸合作水平也在大幅降低。但令人意外的是,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经济合作似乎获得了某种"制裁免疫"。去年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