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中国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奥氏微口线虫Tershellingia austenaesp.nov,奥氏微口线虫各相近种马尔代夫微口线虫的区别特征是:体长(前者为770~950μm,后者为2370μm)、亚头刚毛的位置(前者位于化感器的两边,后者位于感器之后)及长度(前者明显长后者),化感器宽度与相应体直径的比例在新种中也更大一些(50~60vs45)。提供了一个表格式检索表,以助 比较该  相似文献   

2.
发现描述了中国东海潮间带和潮下带自由生活线虫三个新记录.近似双色矛线虫Dichromadora affinis Gagarin et Thanh,2011:标本个体较小,角皮具环纹并具由两纵排大圆点组成的侧装饰,头刚毛较短,口腔内具一明显的大背齿,咽具有显著的圆球形后咽球,无前咽球,无肛前辅器,交接刺和引带较短.该标本特征与发现于越南的模式种的特征高度一致.细尾长颈线虫Cervonema tenuicauda Stekhoven,1950:标本头刚毛4微米,螺旋化感器5.5-6圈,交接刺直,约1倍肛径长,7-8个小的肛前辅器,尾6-7.1倍肛径长,锥状部分占42-48%,丝状部分占62-68%.特征符合该种的原始描述.安氏雷曼线虫,Laimella annae Chen et Vincx,2000:标本头径宽9-11微米,头刚毛9微米,化感器直径7微米,交接刺1.5倍于肛径宽,尾细长,14-17倍于肛径宽,锥状部分占25%,丝状部分占75%,5个肛前辅器.除交接刺稍长外本标本特征较符合该种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海洋自由生活线虫研究的意义和我国海域自由生活线虫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分别报道了我国四大海区自由生活线虫的丰度和多样性情况,列出了各海区所发表的新种名录.目前,我国海域共鉴定报道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60余种,隶属于118属,36科,4目,其中包括3个新属和76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系统分类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它属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永久性成员,即分选时,可通过0.5mm或1mm网筛但被0.031mm或0.042mm孔径网筛蓄留的动物,本文讨论线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与相近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泄腺纲与泄管纲分类系统的由来和演变。海洋线虫属于泄腺纲,由Bremerhaven种名录和Lorenzen确立的分类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海洋线虫的分类系统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需要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共近裔性状用于物种水平和较高分类阶元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自由生活线虫作为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新新华美小杆线虫因其易保存、生活周期短、基因组小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新华美小杆线虫在发育生物学、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与其它后生物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以及转基因线虫在毒力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表明新华美小杆线虫将成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集美龙舟池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4月22日,在集美龙舟池的6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进行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和有机质质量百分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舟池中的小型底栖动物种类主要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少量的桡足类和一定数量的多毛类.线虫的密度变化范围为7.6~29.9个/cm2,最高值出现在主要排污口,49%~75%的数量分布在表层2cm,这种分布与底质中的有机质质量百分比成正相关(r=0.635>r0.05=0.576,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2019年2月,采集了北部湾潮间带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对该区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进行了分析,对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潮间带5个站位共发现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多毛类等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352±936ind·10cm-2,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2075.6±528.9μg dwt·10cm-2和21165.0±7478.0μg dwt·10cm-2·a-1。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沉积物0~2cm的表层,平均丰度为1706ind·10cm-2,占总丰度的72.5%。5个站位自由生活线虫平均丰度为2195±843ind·10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的93.3%。关于自由生活线虫的摄食类型,刮食者或硅藻捕食者(2A型)占比最多,其次为选择性沉积食性者(1A型)、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1B型)和捕食者或杂食者(2B型)。5个站位线虫群落中雌雄比例平均为1.2∶1,幼体占线虫群落个体总数的平均值为35.4%,成熟个体远多于幼体,说明取样时并非线虫主要的繁殖季...  相似文献   

9.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沉积环境食物链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在泉州湾洛阳河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2种生境获得的4个季节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数据,分析了2种红树林生境4种食性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桐花树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的季节差异显著;但在秋茄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无显著季节差异.在桐花树生境,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是刮食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秋茄生境,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是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桐花树和秋茄生境均有3个季节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低.在桐花树生境,3个优势种分别为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Viscosia sp.1;在秋茄生境,5个优势种分别为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Terschellingia longicandata、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Metalinhomoeus longiseta、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Hopperia spp..可见,Spilophorella sp.1和Parasphaerolaimus spp.在2种红树林生境均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南海北部沿岸潮间带冬季(2019年1月)4个典型站位沉积物样品,对自由生活线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等进行了研究,并对线虫的分类鉴定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潮间带4个站位线虫的平均丰度为1217±479(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487±192(μgdwt·10 cm...  相似文献   

11.
自由生活线虫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是理想的毒理学研究模型动物。目前,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为代表的模型动物已得到广泛应用,并筛选出大量用于毒理学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自由生活线虫作为生物标志物模型动物的优势,以及应用于环境毒理学的行为、生理、生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情况,对南黄海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23种或分类实体,隶属于145个属,32科,4目,其中建立了2个新属,发现并描述了18个新种.列出了南黄海海洋线虫的种名录,并对其中的2个新属Abelbolla gen.nov.,Paramphimonhystrella gen.nov.和18个新种Abelbolla boucheri sp.nov. ,A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A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 Belbolla stenocephalum sp. nov. , 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 Curvolaimus filiformis sp. nov. ,Trichotheristus articularus sp. nov. ,Oncholaimus multisetosus sp. nov. ,Sabatieria stenocephalus sp. nov. , Setosabatieria coomansi sp. nov. , Paramicrolaimus boucheri sp. nov. , Terschellingia major sp. nov. ,Halalaimus longiamphidus sp. nov. ,Leptolaimodes decorus sp. nov. , Paramphimonhystrella elegans sp. nov. ,Paramphimonhystrella minor sp. nov. 和 Paramphimonhystrella sinica sp. nov. 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发现、描述并图示了我国自由生活线虫两个新纪录种,即须毛拟双单宫线虫Paramphimonhystrella barbula Leduc, 2014和漫游环吸咽线虫Cricohalalaimus vagabundus Bussau, 1993。须毛拟双单宫线虫特征是口腔细长呈长锥状或漏斗状,化感器卵圆形,具2圈各具10根粗短的颈刚毛,尾锥柱状,锥状部分因具有一个大的尾腺细胞而膨胀,交接刺细长,仅基部稍弯曲,引带短,平行于交接刺的末端。本研究标本特征符合该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新西兰大陆坡深海的模式标本特征,只是南海的标本个体稍大,第二圈颈刚毛稍长。漫游环吸咽线虫的特征是细长的身体布满宽的环纹,头端具3圈刚毛状感觉器,化感器纵向伸长,长环状或缝隙状,尾丝状,末端具2根尾端刚毛,形似尾端二叉分支,交接刺弧形弯曲,腹面具翼膜,无引带和肛前辅器,具1根肛前刚毛。该南海标本特征与本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东太平洋秘鲁海盆的模式标本的特征基本吻合,只是该标本的尾相对较长,内唇刚毛和体刚毛较短。  相似文献   

14.
从厦门大学海滩潮间带泥基质区分离到轴线虫的两种,Axonolaimus spinosus Butschli,1874除在13个乳突着有附器,长度等测量数值等特征不同以往的描述上,其他方面类似于前人的描述,拟齿线虫新种(Parodontophora amoyensis sp.nov)被鉴定为一个新种是由于:1)颈毛排列式,雌性2(2D+2V);雄性2(3D+2V);2排泄孔开口于品腔前部腹侧体表等特征显著不同于该属类似种的特征,作者对拟齿线虫属的双歧式检索表进行了重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炭刺文衣属地衣一新记录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文字衣科炭刺文衣属地衣一中国新记录种——白脉炭刺文衣(Carbacanthographis chionophora),该种特征为子囊盘面闭合,果壳完全炭化,盘唇全缘闭合,类缘丝具疣,子囊孢子横隔双透镜型,具6-9胞室,20-25×6-8μm,主要次生代谢物质为原冰岛苔酸.该种作为中国新记录的凭证标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中国革螨13科、41属、85种,其中贵州省革螨新纪录18种,福建省新纪录16种,云南省新纪录14种,山东省新纪录11种,青海省新纪录9种,海南省、浙江省和辽宁省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3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2种。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在福建省武夷山采到革螨28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9种:巢集肤刺螨Pellonyssus nidi Gu et Duan 1991.叉形美绥螨Ameroseius furcatus Karg1971,峰革赛螨Gamasellus montanus Willmann 1936,天目革赛螨Gamasellus tianmuensis Liang et Ishikawa 1989,长江革鞍螨Gamasellodes changjiangensis Ma 2008,安氏囊螨Asca anwenjui Ma 2003,海南囊螨A.haiaanensis Ma et Lin 2008,云南囊螨A.yunnanensis Ma et Lin 2008和都匀革板螨Gamasholaspis duyunensis Chen,Guo et Gu1994。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第VII报,包括14科27属63种,其中省区新记录种33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革螨14科38属90种,其中省区新记录59种。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产自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的热带地区片段化生境下的异叶岩桐属Monopyle一新种。本种与异叶岩桐属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具有明显凸出的红色毛被以及腋生的花序,同时本种在过去十多年前采集到的标本中很少被发现,因此需要关注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