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与病原体的长期抗争中,植物进化出双重天然免疫系统,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TI)和病原体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ETI),其中模式识别受体(PRR)和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受体(NLR)分别在这两道防线中以多种方式发挥识别作用.以植物免疫受体和病原体配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为基础,综述了5种由PRR和NLR介导的病原体识别机制的类型:PRR介导的直接(类型一)或间接(类型二)的病原体识别机制;NLR介导的直接(类型三)或间接(类型四)的病原体识别机制以及依赖NLR的集成结构域(ID)(类型五)的病原体识别机制.植物免疫受体的蛋白结构解析结合其识别机制的功能研究,将会为作物抗病工程开辟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姬茵 《广东科技》1997,(2):15-15
转基因植物,是指把目的基因(包括外源和内源基因两种)导人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的植物。目的基因除了来自各种植物之外,动物和微生物的基因也可以导人转基因植物。同时,转基因植物中所导入的目的基因,一般与所要获得的优良性状直接相关,在导人之前还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体外修饰,因此,所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经过筛选后能直接表现出所需的优良性状。所以通过转基因植物获得一个优良品种,其目的性更明确,育种所需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5.
以豆科山蚂蝗类(传统的山蚂蝗属)植物中的长柄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植物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oxyphyllum)和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种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和大叶拿身草(D.1axifiorum)等4种植物的种子为材料,提取分离其球蛋白组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相应的抗血清。在免疫实验中,反应抗原增加了山蚂蝗属的总状山蚂蝗(D.spicatum)、圆锥山蚂蝗(D.esquirdii)和小槐花(D.caudatum)3种,通过免疫双扩散,研究了山蚂蝗植物7个种的部分血清学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为尖叶长柄山蚂蝗和长柄山蚂蝗具有相似的血清学特性,支持了形态学将广义的山蚂蝗属分成山蚂蝗属和长柄山蚂蝗属的分类学结论。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培养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病毒诱导剂NS—83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8,(7):46-46
植物受到各种病菌的侵染时也会生病,但是植物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其中的奥妙在于植物与动物一样也具有免疫功能。植物大都具有天然免疫性,它能有效地抵抗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9.
溶解素基序(LysM)是在多种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域.植物LysM蛋白能够感知几丁质及其寡糖等分子配体,从而启动植物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在水稻、拟南芥等植物免疫应答过程中,LysM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不同形式的寡聚化,激活多种类受体胞质激酶及其下游的MAPK(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级联反应传递信号.同时,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和蛋白质降解途径可以负调节LysM蛋白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文章综述了植物免疫过程中LysM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3种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在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的应用.无论是使用全抗血清还是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或纯化的病毒,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进行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检测纯化病毒还是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斑点免疫结合法的检测敏感性均优于后2种方法,病毒的可测感度芜菁花叶病毒为0.65ng,烟草花叶病毒为0.39 ng,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为0.45 ng;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兰四唑为底物较为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并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免疫胶体金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极广。本文综述了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广泛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分布在山东省的140种抗肿瘤植物及其应用价值作了简要阐述,并对合理开发利用抗肿瘤植物资源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光合机构的光破坏及其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强光下会发生光抑制与光氧化现象,从而引起光化学效率下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建立了相应的防御机制。植物生理与植物育种工作者合作,将常规育种与生理育种技术结合起来,为培育超高产品种和建立系统的育种流程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RAPD方法是一项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能找出DNA分子的多态性.文章综述了RAPD方法在植物研究上的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原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在植物诱导抗性方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杨酸 (Salicylicacid)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体的酚类物质 ,能够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 ,水杨酸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抗逆研究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杨酸在抗逆诱导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近年来,有关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日趋增加,并且已经成为当前植物微生物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挑战性领域.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发展态势:非培养方法的应用以及对植物内生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显现出一定的"和谐联合"关系的认识. 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具有广泛的有益生物学作用,预示着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对此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诱导因子激发植物本身的防御体系而获得的局部或系统的抗病能力,称植物诱导抗病性。由于它具有广普性、相对持久稳定性和无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就其应用研究及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影响植物分枝的一些基因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植物分枝机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农业、林业、果树、蔬菜和花卉等生产实践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有机会获得转基因植物和突变体,利用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植物分枝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影响植物分枝的分子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对激素感知、激素代谢、激素运输等方面的影响都可以改变植物的分枝状况.目前,分枝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口服免疫(oral immunization)绿色疫苗(green vaccine)研究是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对当前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法、疫苗的作用机理进行介绍,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邓志龙  倪德祥 《江西科学》1993,11(2):125-130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历史,已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物种,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植物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