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张爱玲来说,戏曲是她观照“中国”及其“传统”与“现代”的绝佳视角之一,她在创作中也借用戏曲展开互文式的写作,制造新的“传奇”。其自传性小说《小团圆》中写九莉在乡间看戏的第九章可以看作是解读《小团圆》的一把钥匙,从张爱玲对于戏曲“大团圆”模式思考的不断深化,揭示出九莉和邵之雍在理性层面的冲突、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力。九莉最终用“具体”克服了“抽象”,以“小团圆”嘲弄了“大团圆”。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话剧的源头,早期戏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首先冲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并试图建立以人物死去为结局的反团圆结局,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悲剧意识的觉醒.从“团圆之趣”到“人物之死”,传统戏剧的圆形结构被突破了,人们对戏剧乃至叙事文学的鉴赏情趣发生了改变。早期戏剧为现代悲剧的崛起作出了勇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4.
始于悲情 终于团圆——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者,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煮,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7.
在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复仇剧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从复仇到团圆的特别审美模式。这与西方复仇剧中,“俄底普斯式”、“哈姆莱特式”的悲剧结局有着内涵上的重要区别。中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打上了传统的道德伦理的烙印,传统的审美心理主张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直接促成了大团圆结局的产生。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悲剧审美模式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张丽珍 《科技信息》2007,4(6):127-129
依据西方悲剧理论,从结构模式上来看中国古典悲剧,因其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而似乎冲淡了悲剧氛围。其实不然,这一“光明的尾巴”正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特点所在。因其在创作主体、传统美学观念和观众审美心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生成土壤,在结构形式上与西方悲剧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10.
试从祥子这个主人公入手,全面深入地挖掘《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以往论者所关注的经济上的无法翻身。他的悲剧除了买车愿望不能实现的事业悲剧外,还包括屈从虎妞及不能与小福子结合的婚恋悲剧和最终丧失生活理想、善良品质的“人”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具体根源有刘四爷的有序剥削、孙侦探的无序掠夺、虎妞的婚姻讹诈等等,总之是那个“虎”吃“骆驼”的“动物世界”。老舍先生对祥子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是具体生动的,又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brai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mphetamine craving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urobiology of addiction by watching pictures of happy, sad or amphetamine. Brain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12 amphetamine addicts and 12 healthy subjects by fMRI while the subjects watched pictures designed to elicit happy feelings, sad feelings, or the desire to use amphetamine.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amphetamine cues led to abnormally high cingulate and low frontal lobe activation in amphetamine addicts, who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affect-related brain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brai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mphetamine craving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urobiology of addiction by watching pictures of happy, sad or amphetamine. Brain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12 amphetamine addicts and 12 healthy subjects by fMRI while the subjects watched pictures designed to elicit happy feelings, sad feelings, or the desire to use amphetamine.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amphetamine cues led to abnormally high cingulate and low frontal lobe activation in amphetamine addicts, who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affect-related brain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3.
《秋兴八首》是杜甫人生低谷期而作。杜甫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使他获得崇高的体验,并转化为内驱力,通过艺术创作加以抒发。深浓秋意映衬、交融了杜甫荒凉凄寂的心理境遇;飞鸟意象是他渴求突围的心理写照;杜甫在超越心理困境之后,召回了盛年的欢娱和盛世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15.
“快乐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4):100-102
欢乐是人的天性,没有欢乐的校园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令人悲哀的。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给学生创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快乐教学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语音的韵律特征对情感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于韵律修改的情感语音转换系统中,为了更为准确地预测情感语音的韵律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层次化的韵律分析与建模方法,针对愤怒、高兴、悲伤、惊奇这4种情感对语音按照韵律结构的层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层次之间情感韵律特征变化规律的关联性和叠加性,并使用高层音段信息作为输入对低层信息进行决策树建模。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情感韵律特征的预测均方误差比局部分音段以及传统的决策树韵律模型低大约5%。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拥有创造人生幸福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其幸福感却在弱化。人生目标追求的过度物质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片面化;理想信仰追求的混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无根化;生命情感的异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疏离化;人生责任的缺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虚幻化。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应该培养大学生过安静生活的能力,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充实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引导大学生走责任化、个性化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坛因为有了史铁生才显得不那么浅陋与浮华,在繁华人生的热闹处,他显得孤独而凄惶。但是,他对人的生与死、苦与乐、爱与欲、残与全等等人们本不该忽略的大命题进行了深入而有力的拷问。面对人类无法挣脱的多种根本性的生存困境,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思考,并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理想天国的朝圣之路。  相似文献   

20.
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和重要任务。文章从加强大学生幸福环境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幸福生活构建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