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便携导弹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和巡航导弹的辐射特征,对巡航导弹被便携导弹导引头发现的远界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并对便携导弹攻击巡航导弹的发射区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战对抗训练中空空导弹杀伤效果的评估需求,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导弹飞行仿真模型,该模型根据导弹物理特性、动力和运动学特性、制导方式、目标的机动等因素计算导弹运动轨迹,并基于导弹脱靶量、预计接近时间计算导弹杀伤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易,便于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且导弹攻击过程和范围与实际导弹基本相同,可用于对空空导弹攻击效果的实时评估。  相似文献   

3.
空空导弹攻击区的大小及其特征代表了武器系统的综合性能。为了满足攻击区计算精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导弹飞行控制系统动态特性与动压的关系,准确建立了攻击区的解算模型;为了提高攻击区计算的实时性,采用黄金分割法对空空导弹攻击区远距离边界进行搜索。最后,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快速、高精度攻击区计算方法,计算给出了某型空空导弹典型条件下的攻击区,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机翼变形角误差对空空导弹发射后截获性能的影响.根据某型导弹挂机后计算的载机机体坐标系与导弹弹体坐标系的相对角误差量,仿真计算了机翼变形角误差对导弹发射后截获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机翼变形角误差对导弹发射后截获性能影响大,必须对其进行补偿,否则载机在大机动情况下发射导弹,导弹将不能截获目标.并据此提出了对机翼变形角误差的补偿方法和解决途径.研究结果对空空导弹的工程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瞄准攻击对战斗机精确引导的需求,研究威胁规避下的战斗机攻击引导轨迹优化问题。以战斗机过载为控制量建立引导状态模型;以目标威胁建立引导路径约束模型;以导弹发射瞄准条件为终端约束;以引导的快速性和控制经济性为性能指标,将轨迹优化建模为具有非线性边界约束、状态约束和路径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高斯伪谱法将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为了保证算法的实时性,采用滚动时域策略进行在线滚动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在有效规避目标威胁下达成导弹攻击的瞄准条件,基于RHC策略的优化单次计算时间小于1s,算法实时性能满足战斗机的引导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瞄准攻击对战斗机精确引导的需求,研究威胁规避下的战斗机攻击引导轨迹优化问题。以战斗机过载为控制量建立引导状态模型;以目标威胁建立引导路径约束模型;以导弹发射瞄准条件为终端约束;以引导的快速性和控制经济性为性能指标,将轨迹优化建模为具有非线性边界约束、状态约束和路径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高斯伪谱法将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为了保证算法的实时性,采用滚动时域策略进行在线滚动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在有效规避目标威胁下达成导弹攻击的瞄准条件,基于RHC策略的优化单次计算时间小于1 s,算法实时性能满足战斗机的引导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质量对高密度内埋空空导弹总体设计的制约问题,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导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分析空空导弹不同阶段的飞行特性,在现有导弹助推段运动模型和巡航段运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法解算出导弹总体质量;其次,以最小起飞质量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导弹有效载荷、弹体相对质量系数、发动机结构系数、翼载、助推段比冲和巡航段比冲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弹道速度曲线和轴向过载曲线,对模型的优越性和优化结果的可信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导弹主要参数,不仅能减小导弹总质量和弹翼面积,而且还能保证导弹飞行性能基本不变,提高了导弹作战性能和内埋数量。为高密度内埋空空导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空空导弹的靶试中,靶标能否逼真地模拟被攻击的对象,决定了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能否有效的评估。伞靶由于其有效性、经济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空空导弹的靶试,但目前国内已使用伞靶仅适用于红外和无线电引信类导弹,而现在有多种已装备和在研的空空导弹采用了激光引信,这类导弹靶试正面临无伞靶可用的现状。本文针对空空导弹激光引信的特点,提出了红外激光伞靶的原理、组成和设计,拓展了伞靶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对付多种不同的空中目标,实现战斗部破片的可控飞散,根据可瞄准战斗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弹体坐标系,基于引制一体化技术提出了可瞄准战斗部侧向攻击和前向拦截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计算模型. 根据可瞄准战斗部在导弹内的装配特点,初步优化了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典型目标,采用蒙特卡洛法分别研究了可瞄准战斗部的破片初速、破片飞散角和破片有效数量等主要性能参数对导弹终端毁伤效能的影响,基于终端毁伤效能的研究对可瞄准战斗部进行了优化设计,该优化过程对可瞄准战斗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空空导弹电缆网工程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空导弹电缆网的主要功能是为载机、测试设备及导弹组件间的连接提供电气接口和信息传输通道。随着空空导弹的的发展,导弹内部各组件之间传输的信息量和信号种类逐渐增多,电缆网亦越来越复杂,对电缆网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多年空空导弹电缆网的工作经验,本文对电缆网的设计、生产和测试等多个工程化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采用HK网络模型对防空反导作战网络进行建模,对网络度分布、集群系数、平均距离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将网络模型与典型树状结构的防空反导网络和基于BA无标度模型的网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HK模型的防空反导作战网络具有较好的集群系数和无标度特性,同时表明改变TF连接概率进行防空反导网络设计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弹头构型、发射角及弹射速度对弹体跨介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多样化弹道跨介质兵器/飞行器的设计提供试验及理论支持.开展弹体跨介质出水试验及数值仿真,经瞬时图像集解析获取弹体跨介质偏转角变化量及运动轨迹,构建高精度气/水跨介质数值模型,揭示弹体穿越气/水界面过程中弹头构型、发射速度、发射角对弹体承载分布及跨介质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弹体气/水跨介质数值模型计算误差<5%;同一弹体跨介质出水稳定性随发射速度、发射角增大而提高;相同发射工况时,各弹头构型跨介质出水稳定性:圆弹头>90°锥形头>120°锥形头>平弹头;跨介质弹体表面液膜形态对称性越好、液膜面积变化量越小则有利于减少弹体跨介质径向载荷振幅,提升跨介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格斗空空导弹的机动能力是全弹设计的核心,是总体设计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建立了导弹的动力学模型、运动学模型、推力矢量模型、目标运动模型,通过典型弹道的仿真,确定了导弹的机动能力,即导弹的最大转弯角速率和最大过载值,为导弹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是防空作战中的关键环节,优化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效率都将对提升防空作战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防空导弹火力分配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大杀伤效能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模型,并引入惩罚函数,改良了原有模型;在分析微分进化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的特殊性,对标准微分进化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适用于离散问题的求解,并将其应用于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结合实例对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解决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强、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防空导弹武器装备最佳服役年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的特点,提出了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的最佳服役年限决策模型,对影响防空导弹装备最佳服役年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武器系统最佳服役年限的确定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线程技术在大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多线程技术实现控制系统多任务运行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处理及监控软件中采用基于多线程的程序结构设计,能较好地满足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视距空战机动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战术机动组合的超视距空战决策模型。首先,利用参数化语言将超视距空战机动描述为两种典型形式,作为超视距空战战术的基本战术动作。其次,引入层次任务规划网络(HTN)模型,利用空空导弹攻击区描述空战态势,构建带参数的空战HTN模型。最后,将机动时间、可发射距离、可发射时间作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飞蛾扑火算法对HTN网络参数进行优化求解。仿真实验表明,飞蛾扑火算法能够快速解算当前态势下的最优参数,所得到的空战战术机动序列能够达到战术目的。该算法模型可以为飞行员提供辅助决策,也为研究智能超视距空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防空相控阵雷达转角控制策略对防空导弹作战效能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防空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转角对空中目标射击条件的影响,给出了防空战术指控中心判断下属火力单元是否需要实施转角控制的判断方法,结合防空目标分配过程建立了相控阵雷达责任方向转角控制策略优化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防空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实施适当的转角控制策略,可较好地提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