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湖盆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各期沉积相特征以及湖盆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以及三角洲沉积为区内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长10期以浅湖亚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长9期发生湖侵,并出现油页岩沉积;长8期湖盆进一步发展,中心以浅湖亚相为主;长7期湖盆发育达到鼎盛,发育张家滩页岩;长6期沉积作用增强,湖泊三角洲建设进程加快;长4+5期发生又一次短暂的湖侵,三角洲建设进程减缓;长3期湖盆开始收缩,发生全区的三角洲建设;长2期湖盆收缩加剧,区内北部大部分冲积平原化,西缘、西南缘、东缘和东南缘具有不同程度的地层剥蚀;长1期盆地内仅残留3个内陆闭塞的浅水湖泊。研究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湖盆面积及深湖面积在长7期均达到最大,之后开始逐渐萎缩,长3期湖盆面积急剧减小,长1期湖盆面积达到最小,深湖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长石、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相对低的特点,以及对岩心和露头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相类型有湖相沉积,有较大规模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三角洲砂体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性。对每一种沉积体系进行了相、亚相及微相划分和详细的描述,阐述了长8、长6、长2三个重点储集层段的沉积相构成、垂向演化及平面展布规律,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岩电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其识别标志.研究结果表明,湖泛层主要具有4方面的石油地质意义:①湖泛层具有在测井和地震资料上易识别和对比的特征,可作为湖盆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辅助标志层,对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具有一定辅助作用;②利用湖泛泥岩类型及其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不同时期湖水分布和演化规律;③借助湖泛层厚度沉积中心的分布和迁移,研究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认识整个湖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湖泛层作为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和盖层,其时空分布特征控制着油藏组合类型和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芯、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延长组的岩性、矿物成分、物性、含油性及油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孔隙结构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物性参数,总结电性与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储层砂岩颗粒小,胶结物含量多,孔隙喉道小,微观上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是造成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提出了声电综合指数的新概念,制定了长2,长3,长4+5,长6,长8油层组的“四性”下限参考标准,用以准确地划分油、水层及干层,为正确认识油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重要产区之一,砂体成因类型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针对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利用X井长7全井段取心资料,分别开展了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小尺度)、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解释(中尺度)和测井相解释(大尺度)。通过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366层,单层厚度以0.3 m以下居多;识别浊流成因砂体225层,单层厚度以0.1 m以下居多;识别滑塌成因砂体91层,单层厚度以0.15 m以下居多。通过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划分,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共106层,浊流成因砂体共37层,滑塌成因砂体共38层。通过测井相组合解释,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03 m,浊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14 m,滑塌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46~1.26 m.从各尺度砂体类型(或组合)厚度和层数2方面综合分析,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是长7主要的的砂体类型。各类型砂体的发育规律与中期基准面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发育程度最高,浊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下降早期发育程度较好,滑塌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晚期较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分带特征,利用锆石同位素测年、储层微观分析方法研究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延长组储层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可分为北物源区、混源区和南物源区3个区域。从北物源区—混源区—南物源区,长石含量逐渐降低、石英含量逐渐增高。北物源区岩屑和变质岩屑含量中等;混源区的沉积岩屑含量最高,变质岩屑含量最低;南物源区沉积岩屑含量最低,变质岩屑含量最高。填隙物中,方解石胶结物在北物源区含量最高,南物源区含量最低;水云母在混源区含量最高,北物源区含量最低;绿泥石在混源区含量最高,在南物源区含量最低。北物源区颗粒分选性较好,南物源区分选性整体较差;磨圆度混源区最好,南物源区最差。物性分布特征上,北物源区、混源区、南物源区孔隙度、渗透率大小整体呈V字形分布,北物源区和南物源区整体较高,混源区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内大量测试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储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的长9储集砂体具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孔隙度好(平均8.54%~10.85%)、渗透率高(平均2.05×10-1-3.8×10-1um)。在上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沉积微相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在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7个能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测井相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若干可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综合特征参数,建立各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从沉积成因角度出发,削减了测井曲线中的不确定因素,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明数学地质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系统讨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成因类型及组合形式.从成因类型上看,三角洲前缘砂体包括:(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河口坝砂体;(3)远砂坝砂体;(4)席状砂砂体.从组合类型上看主要包括:(1)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叠置的河口坝砂体;(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砂体;(4)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组合砂体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组合形式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发育储集砂体.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利于大面积、较厚的砂体形成.方解石、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沉淀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始沉积物孔隙度,长石、中基性火山岩岩屑及浊沸石溶蚀作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溶蚀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结合地层的埋藏史和热史,研究了该盆地具有代表性的三叠系长6油层组油藏的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烃类包裹体非常发育,且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为105~115℃.根据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为一期成藏,其成藏时间距今约110~125 Ma,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的沉积背景、湖岸线位置、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展开深入剖析。方法通过野剖面、钻井剖面和岩心观察,结合分析测试及测井资料进行详细的沉积特征分析。结果长9期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南陡、东北缓、总体向东南开口的不对称湖盆,长92—长91期沉积中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迁移,晚期发育的长91与长92具有较好的继承性;首次湖侵期,长9油层组沉积格局以发育三角洲—半深湖相为特征,砂体十分发育,各个三角洲雏形为延长期三角洲的发育奠定了基础。结论长9期盆地四周均有砂体发育,局部地区油层发育,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及长4+5油层组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广泛发育的裂缝系统对储层物性改善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综合应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及镜下鉴定资料对该地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各油层组发育早期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共轭剪切裂缝为主,...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 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构造运动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的研究,结合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早白垩世末期的构造运动.长7段泥质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初期开始大量生烃,对侏罗系延9段裂缝储层和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以及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早中期,而侏罗系延安组的油藏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末的构造抬升期,对应时间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性能具有中孔、低渗的物性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为长2油层组的三角洲沉积背景以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细粒沉积岩的分布、深湖的岩相划分和储层评价,寻找有利区带,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深湖细粒沉积岩进行矿物含量、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结构等岩性特征分析,建立量化分类方案。结果表明:细粒沉积岩可分为富有机质层状页岩相、富有机质凝灰质条带泥岩相、富有机质层状泥岩相、富有机质层状粉砂质泥岩相、含有机质层状细砂岩相和含有机质块状砂岩相6种岩相类型,分别具有“一高四中一低”“两高两中两低”“一高三中两低”“五中一低”“四中两低”和“一中五低”等测井曲线特征;烟雾峁地区长7段为含有机质层状细砂岩相和含有机质块状砂岩相,物性较好,有利于致密油的聚集。分析烟雾峁致密油藏岩相特征,推测油藏有利岩相,建立不同类型的岩相,为缺乏岩芯资料井段的岩相识别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陕北地区延长组坳陷湖盆浅湖与深湖亚相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延长组长7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浅湖和深湖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测井曲线、沉积序列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据这些特征,确定了长7各个油层段的深湖线.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_3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范围最大,东北部达吴起-甘泉-富县-洛川一线,西南部达镇原-泾川-长武-旬邑一线,从长7_3-长7_2-长7_1,深湖线逐渐向深湖区收缩.浅湖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均逐渐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